周曉華,司徒堅墉
(1廣州市增城區人民醫院 檢驗科,廣東 廣州511300;2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廣東 廣州510010)
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作用研究
周曉華1,司徒堅墉2
(1廣州市增城區人民醫院 檢驗科,廣東 廣州511300;2廣東省婦幼保健院,廣東 廣州510010)
目的研究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作用。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166例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83例。對照組僅進行血常規檢查,研究組行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比較兩組患兒診斷的準確率和疾病檢出率。結果研究組診斷的準確率和疾病總檢出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中,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具有重要意義,可充分體現出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全血C反應蛋白;血常規;細菌性感染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在兒科臨床中比較多見,屬于一種多發性疾病,引發該病的因素與細菌、病菌和支原體有一定的聯系[1]。現今普遍采用血常規檢查對感染性疾病進行診斷,而影響檢查結果的因素呈現多樣化,如溫度、晝夜變換、藥物等,這些因素均可使檢查結果出現偏差,導致隨后的治療環節無法順利進行[2]。在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環節中普遍采用細菌培養,但完成該過程需要較長的周期,因此疾病的早期診斷效果不明顯[3]。C反應蛋白屬于一種非特異性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主要通過肝細胞合成,通常受到一些炎性因子的影響,如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等。相關臨床研究[4]顯示,通過進行全血C反應蛋白檢驗可了解患兒機體內的感染源情況,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準確診斷,為疾病的治療提供重要的依據。可見,在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治過程中,可將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作為主要判斷指標。本研究探討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診斷作用,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間收治的166例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進行病原菌抗原、血清抗體和細菌病原學等檢測,診斷為感染性疾病。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83例。對照組中,男性51例,女性32例;年齡 4個月 ~11歲,平均年齡 (6.4±2.7)歲。研究組中,男性47例,女性36例;年齡6個月 ~13歲,平均年齡 (6.8±2.4)歲。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 >0.05), 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僅進行血常規檢查。在患兒入院后第一天收集2 mL清晨空腹靜脈血液,并保存在EDTA-K2抗凝管中,待充分融合后實施血常規檢驗。血常規檢驗儀器采用Sysmex XS-1000i全自動五分類血液分析儀,在血常規模式下實施。研究組采用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血液收集方式、保存方式均與對照組相同。C反應蛋白檢驗儀器采用全自動樣品處理系統JS2000,由杭州三明機電有限公司提供。統計并分析兩組患兒的診斷情況。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診斷準確46例,準確率為55.42%;誤診37例,誤診率為44.58%。研究組診斷準確67例,準確率為80.72%;誤診16例,誤診率為19.28%。研究組診斷的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檢驗結果比較 [n(%)]
兩組患兒主要檢出肺炎、腸炎、腦膜炎和泌尿系統感染等疾病。其中對照組肺炎、腸炎、腦膜炎、泌尿系統感染以及其他疾病的檢出率分別為 14.46% (12/83)、 22.89% (19/83)、12.05% (10/83)、 14.46% (12/83) 和 3.61% (3/83), 疾病總檢出56例,總檢出率為67.47%;研究組肺炎、腸炎、腦膜炎、泌尿系統感染以及其他疾病的檢出率分別為16.87% (14/83)、26.51% ( 22/83) 、 18.07% ( 15/83) 、 20.48% ( 17/83) 和10.84% (9/83), 疾病總檢出 77 例, 總檢出率為 92.77%。 研究組的疾病總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患兒的疾病檢出情況比較 [n(%)]
兒童是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高發群體,其中臨床上發生率較高的有腦膜炎、肺炎、腸炎以及泌尿系統感染等[5]。從生物學角度來講,細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兒血清中存在某種蛋白成分,這種蛋白成分作用于肺炎鏈球菌莢膜C多糖物質,生物學名稱叫C反應蛋白[6]。有臨床研究[7]指出,當人體產生炎性因子時,C反應蛋白水平會出現異常。因此,可將C反應蛋白檢測運用到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斷環節中,為后期的治療提供依據。一般來說,健康者體內的C反應蛋白濃度不高,一旦發生炎性癥狀,C反應蛋白便出現分泌功能異常情況,肝臟與炎性因子結合后C反應蛋白濃度逐漸上升。通常情況下,人體在出現炎性因子7個小時左右便會激發肝臟合成功能,從而產生C反應蛋白,并在1~2天范圍內表現出高峰值,與炎癥嚴重程度成正比關系。C反應蛋白屬于炎癥表達方式之一,具有一定的免疫性和保護性,其中免疫性主要表現在炎性反應中,保護性表現在感染癥狀中,在臨床上有重要地位。
全血C反應蛋白是一種即時床旁檢驗方式,具有簡單方便、靈敏度高和快捷的優勢,與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壓等指標無關聯性,適合應用于診斷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現今針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方式中,血常規有較高的使用率。血常規是一種基礎的臨床檢測方式,其作用在于了解白細胞數目和評價患者炎癥嚴重程度,但血常規檢查方式準確度并不高,檢查者的運動程度、情緒變化、飲食習慣等情況均可對其檢驗結果造成一定的誤差。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診斷的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研究組的疾病總檢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在兒科細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診斷中,全血C反應蛋白與血常規聯合檢驗具有重要意義,可充分體現出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1]陳瑞芬,黃麗芳,曾厚生,等.WBC聯合hs-CRP檢測在兒科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J].醫學檢驗與臨床,2014,25(2):38-39.
[2]鐘仕卿.降鈣素原聯合超敏C-反應蛋白檢測在細菌感染早期的診斷意義 [J].醫學檢驗與臨床,2016,27(7):13-14.
[3]蒿會玲,張晨光,朱琳琳,等.血清降鈣素原、前清蛋白和C-反應蛋白測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意義 [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9,24(12):889.
[4]何桂珍.靜脈血抗凝樣本不同顛倒混勻次數對于血常規測定結果的影響 [J].醫學檢驗與臨床,2014,25(2):85.
[5]白香玲.C-反應蛋白和血常規對比測定及臨床意義 [J].醫學檢驗與臨床,2008,19(3):128.
[6]馬堅,王興生,駱麗蓉.C-反應蛋白聯合血常規檢測在門診呼吸道感染中的臨床應用 [J].臨床醫學,2014,34(1):38-39.
[7]段慧云.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在感染性疾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 [J].臨床醫學,2014,34(2):26-27.
Study on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and Routine Blood Test in Pediatric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ZHOU Xiaohua1,SITU Jianyong2
(1Clinical Laboratory,Zengche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Guangzhou 511300,China;2Guangdong Provincial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Guangzhou 51001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and blood routine test in pediatric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Methods166 cases of children with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15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with 8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only
blood routine test,while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combined detection of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and blood routine test.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and detection rate of diseas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diagnostic accuracy rate and total detection rate of diseases of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sIn the diagnosis of pediatric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the combined detection of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 and blood routine tes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which can fully reflect the accuracy of the detection results.
Whole blood C-reactive protein;Blood routine test;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
R725.1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11.1555
2017-04-26
2017-06-13
周曉華 (1981-),女,廣東廣州人,檢驗技師,研究方向:微生物檢驗。
(責任編輯: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