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明
(廣東省羅定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羅定527200)
獎勵機制在護理精神分裂康復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陳志明
(廣東省羅定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羅定527200)
目的研究獎勵機制在護理精神分裂康復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與觀察組各75例。常規組給予一般疾病護理流程,觀察組采用獎勵機制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后的康復療效評分和滿意度。結果干預后,常規組的生活能力、社會關系、工療情況、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等康復療效評分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4.67%,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8.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進行獎勵機制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提高康復療效。
獎勵機制;康復期精神分裂癥;護理;康復療效
精神分裂癥是精神科常見疾病,病因未明,發病人群以青年、中年多見,疾病特點為認知障礙、思維異常、情感知覺障礙、精神活動不協調等,發展至后期可能出現智力損傷,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病程較長,且臨床缺乏特異性治療方法,疾病易復發,需長期維持藥物治療[1]。本研究對象均為精神分裂康復期患者,需維持藥物治療以控制癥狀,同時護士應為患者提供針對性健康教育、認知重建、生活行為訓練等,幫助其更好地融入社會,通過獎勵機制護理模式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改善其不良情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促進疾病康復[2-3]。本研探討獎勵機制在護理精神分裂康復期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5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常規組和觀察組各75例。常規組中,男55例,女20例;年齡31~55歲,平均年齡 (43.2 ± 4.1) 歲; 病程為 1~3 年, 平均病程 (2.0 ± 0.4)年;學歷水平:初中15例,高中43例,大專17例。觀察組中,男56例,女19例;年齡30~54歲,平均年齡 (43.5±4.3) 歲; 病程為 1~4 年, 平均病程 (2.2 ± 0.5) 年; 學歷水平:初中16例,高中43例,大專1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符合CCMD-Ⅲ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4]。納入標準:自愿同意參與本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處于疾病康復階段;精神癥狀得到有效緩解,具有一定認知能力。排除合并其他機體嚴重器官功能障礙患者。
1.2.1 常規組
該組給予一般疾病護理流程。護士為患者制定用藥計劃,囑咐患者設置鬧鐘定時提醒服藥;護士向患者介紹精神分裂癥的病理知識及家庭生活護理要點,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康復護理計劃,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情緒變化,維護病房環境良好,并提供出院指導。
1.2.2觀察組
該組給予獎勵機制護理干預措施,包括:①科室建立獎勵機制小組。組員由責任護士、護師共同組成,所有組員學習正面鼓勵機制,掌握精神分裂癥康復期護理知識,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況,與患者及家屬進行積極交流,提出護理診斷,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確定其生活興趣愛好。②制定獎勵機制。物質獎勵:護士應加強巡視,增加與患者的日常相處時間,密切關注其生活狀態,對表現優異的患者及時提供飲食、外出以及患者感興趣的書籍、活動等,鼓勵家屬陪伴患者參與戶外活動,堅持循序漸進原則,保證每次獎勵程度均在前一次獎勵基礎上適當增加,堅持正面鼓勵機制,及時夸獎患者,提高其康復信心[5]。語言鼓勵:護士應每日與患者保持溝通,及時告知病情治療進展,積極解答患者的疑問,解釋機體癥狀反應,表揚患者取得康復效果,告知未來康復計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鼓勵患者積極配合護理及治療措施。
采用康復療效評定量表 (IPROS)評估患者干預后的康復療效,包括生活能力、社會關系、工療情況、生活習慣、人際交往,每項指標總分為5分,得分越高表示康復療效越差[6]。采用科室自制滿意度調查問卷,于患者出院前一天發放問卷,要求患者本人填寫,護士負責統計結果,滿意度 =(十分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 ×100%。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的生活能力、社會關系、工療情況、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等各項康復療效評分均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康復療效比較 (±s,分)

表1 兩組患者的康復療效比較 (±s,分)
組別 n 生活能力 社會關系 工療情況 生活習慣 人際交往觀察組 7 5 1.0 1±0.2 0 1.2 3±0.1 0 1.0 5±0.0 8 0.8 4±0.1 0 0.9 3±0.1 2常規組 7 5 1.4 5±0.3 1 1.5 6±0.1 2 1.4 8±0.1 6 1.5 2±1.0 0 1.7 8±1.0 2 t 1 0.3 2 9 1 8.2 9 6 2 0.8 1 7 5.8 6 0 7.1 6 7 P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0.0 0 0
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4.67%,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8.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 [n,n(%)]
本研究通過實施獎勵機制護理,結果顯示常規組干預后的康復療效評分均高于觀察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護士通過加強護患之間的交流,發現患者感興趣的問題,關注其精神想法,并了解其心理需求,及時地肯定患者取得康復療效,以提供物品、書籍、食物、戶外活動等方式鼓勵患者。護士應堅持正面鼓勵機制干預,及時采用語言積極鼓勵患者,對取得進步的患者提供獎勵措施,幫助患者共同分析取得康復效果原因,并加以語言引導,通過介紹其他患者治療成功的經驗,增強患者自身康復信心。有研究[7]表明,護士陪伴患者多參與戶外活動,通過健康指導幫助患者樹立針對疾病的正確認知,護士與家屬共同向患者提供親情護理干預,結合生活行為鍛煉,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社會融入度,有利于樹立正確、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患者疾病康復。
本研究為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采用語言結合物質獎勵機制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滿意度為94.67%,明顯高于常規組的78.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護士應注意觀察患者的日常生活行為、服藥依從性、疾病恢復及精神癥狀恢復等情況,日常給藥時與患者保持人性化溝通,采用食物誘導法,鼓勵患者服藥,服藥后及時給予物質獎勵。當用藥后取得一定進展時,及時告知患者,肯定患者的行為及藥物治療效果,使其意識到采用護理干預后疾病康復效果較好。有研究[8]表明,時刻采用語言鼓勵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精神分裂癥康復期患者進行獎勵機制護理干預,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提高康復療效。
[1]于文紅,李志新,趙靜,等.發病年齡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0):1207-1211.
[2]孫玉靜,王麗娜,周郁秋,等.精神分裂癥恢復期精神殘疾患者致殘因素研究 [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6):712-715.
[3]張海娟,王麗娟,馬莉.以護士為主導的康復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 [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20):1565-1568.
[4]顧靜蓮,王玲,沈穎,等.支持性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依從性及照顧者焦慮情緒的影響 [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8):2568-2571.
[5]祁恩秀,柯麗,汪艷.優質護理服務與常規護理在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比較 [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20):2815-2816,2836.
[6]王淑榮.前瞻性護理對臨床精神分裂癥伴有攻擊行為患者的影響效果分析 [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24):3357-3359.
[7]李姍姍.認知康復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及精神狀態的影響 [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7,36(3):329-331.
[8]曹新妹,賈守梅,龔晴,等.延續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及康復的影響 [J].上海護理,2016,16(4):28-31.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ward Mechanism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
CHEN Zhiming
(Luodi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Luoding 5272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eward mechanism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Methods1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ventiona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with 7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ventional group
general diseas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eward mechanism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score of rehabilitation effect after intervention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rehabilitation effect such as living ability,social relationship,occupational therapy,living habits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of convention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observation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4.67%,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8.67%of conventiona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Reward mechanism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tients'satisfaction degree and rehabilitation effect.
Reward mechanism;Convalescent schizophrenia;Nursing;Rehabilitation effect
R473.74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11.1609
2017-06-03
陳志明 (1975-),女,廣東羅定人,大專學歷,副主任護師,從事精神科護理工作。
(責任編輯: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