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芳平
(覃塘區人民醫院,廣西 貴港 537121)
精細化護理在治療小兒急性腸炎中的應用效果
韋芳平
(覃塘區人民醫院,廣西 貴港 537121)
目的:探討對小兒急性腸炎患者進行精細化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貴港市覃塘區人民醫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期間接診的86例小兒急性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這86例患兒隨機分為甲組(43例)和乙組(43例)。為甲組患兒應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為乙組患兒應用精細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并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甲組患兒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為74.42%,乙組患兒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0.70%。與甲組患兒相比,乙組患兒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依從性評分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和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分均更高,其腹瀉癥狀消失的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小兒急性腸炎患者進行精細化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有效地提高其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
小兒急性腸炎;常規護理;精細化護理
小兒急性腸炎是兒科的常見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腸道遭受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
小兒急性腸炎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痛、腹瀉、惡心和嘔吐等,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
有研究指出,對小兒急性腸炎患者進行精細化護理的臨床效果較好。為了進一步探討對小兒急性腸炎患者進行精細化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對貴港市覃塘區人民醫院接診的86例小兒急性腸炎患者進行了對照研究。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貴港市覃塘區人民醫院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期間接診的86例患兒。將這86例患兒隨機分為甲組(43例)和乙組(43例)。甲組的43例患兒中有男19例,女24例;其年齡在6個月至2歲之間,平均年齡(1.3±0.2)歲;其病程在1天至7天之間,平均病程(5.9±0.7)天。乙組的43例患兒中有男20例,女23例;其年齡在7個月至2歲之間,平均年齡(1.4±0.2)歲;其病程在2天至9天之間,平均病程(6.2±0.8)天。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組間對比研究。
為甲組患兒應用常規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護理方法主要包括:在患兒入院后,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常規檢查,并詳細記錄檢查結果。患兒因對醫院環境感到陌生,常會發生哭鬧、抗拒治療和護理等情況。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患兒的喜好為其布置病房。在患兒病房的墻壁上粘貼一些卡通畫,并定時為其播放動畫片,以消除其對醫院的排斥感。為乙組患兒應用精細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護理方法如下:1)護理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兒家屬介紹
有關小兒急性腸炎的知識,其中包括小兒急性腸炎的發病機制、臨床上治療小兒急性腸炎的方法和效果等。同時,護理人員應指導患兒家屬做好監護工作,并囑咐其在發現患兒出現異常癥狀時,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2)護理人員應保證患兒病房環境的干凈整潔,定期對其病房進行開窗通風,以保持其病房內空氣的清新。同時,護理人員應將患兒病房內的溫度和濕度控制在適宜的范圍內。3)對于腹瀉癥狀較為嚴重的患兒,護理人員應遵醫囑對其進行補液治療,以維持其水電解質平衡。同時,護理人員應指導患兒家屬適當調整喂養計劃。例如,告知患兒家屬適當增加母乳喂養的比例,以提高患兒的免疫力。4)對于嘔吐癥狀較為嚴重的患兒,護理人員應及時為其清理嘔吐物,并在其嘔吐時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防止其因誤吸嘔吐物而發生窒息。5)護理人員囑咐患兒家屬定時對患兒使用過的奶瓶和餐具進行消毒。
1)觀察兩組患兒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依從性評分和腹瀉癥狀消失的時間。2)觀察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及其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分。采用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價表評價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該評價表的總分為100分。評分在80分至100分之間,說明患兒家屬對護理非常滿意。評分在60分至79分之間,說明患兒家屬對護理基本滿意。評分在60分以下,說明患兒家屬對護理不滿意[2]。
顯效:患兒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有效:患兒的臨床癥狀明顯緩解。無效:患兒的臨床病癥未改善,甚至在加重。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處理,患兒的依從性評分、腹瀉癥狀消失的時間及其家屬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分用(±s)表示,采用t檢驗,患兒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乙組患兒中臨床護理效果為顯效的患兒有24例(占55.82%),為有效的患兒有15例(占34.88%),為無效的患兒有4例(占9.30%)。乙組患兒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為90.70%(39/43)。甲組患兒中臨床護理效果為顯效的患兒有19例(占44.19%),為有效的患兒有13例(占30.23%),為無效的患兒有11例(占25.58%)。甲組患兒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為74.42%(32/43)。與甲組患兒相比,乙組患兒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護理效果
與甲組患兒相比,乙組患兒的依從性評分及其家屬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分均更高,其腹瀉癥狀消失的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兒的依從性評分、腹瀉癥狀消失的時間及其家屬對健康知識掌握度的評分 ( ±s)
表2 對比兩組患兒的依從性評分、腹瀉癥狀消失的時間及其家屬對健康知識掌握度的評分 ( ±s)
組別 腹瀉癥狀消失的時間(d)家屬對健康知識掌握 度的評分(分)甲組(n=43) 4.6±1.4 5.2±1.7 79.7±1.7乙組(n=43) 1.8±1.2 9.7±1.3 95.3±1.8 t值 9.958 13.788 41.317 P值 0.001 0.001 0.001依從性評分(分)
護理后,甲組患兒家屬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不滿意者有10例(占23.26%),為基本滿意者有14例(占32.56%),為非常滿意者有19例(占44.19%)。甲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為76.74%(33/43)。乙組患兒家屬中對護理工作的評價為不滿意者有2例(占4.65%),為基本滿意者有16例(占37.21%),為非常滿意者有25例(占58.14%)。乙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為95.35%(41/43)。與甲組患兒家屬相比,乙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
小兒急性腸炎是兒科的常見病。在本文中,筆者采用精細化護理模式對貴港市覃塘區人民醫院接診的43例小兒急性腸炎患者進行護理,取得了理想的護理效果。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甲組患兒相比,乙組患兒接受護理的總有效率、依從性評分及其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率和對健康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分均更高,其腹瀉癥狀消失的時間更短。
總之,對小兒急性腸炎患者進行精細化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有效地提高其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
[1] 尚軟香.健康教育在小兒急性腸炎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4):148-149.
[2] 張憲麗.健康教育在小兒急性腸炎護理中的作用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4,18(15):1994-1995.
[3] 王穎.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急性小兒腸炎護理質量的影響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17):287-288.
R473
B
2095-7629-(2017)9-0176-02
韋芳平,女,1977年10月出生,壯族,籍貫為廣西貴港市,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現為貴港市人民醫院兒科護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