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韋曦

一
部《軍師聯盟》掀起“三國追劇熱”,也讓張永新這個并不被人熟知的名字進入公眾視野。身為70后的他在上世紀90年代畢業于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此前最出名的作品可能要數農村劇《馬向陽下鄉記》。繼今年6月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后,該系列下部《軍師聯盟之虎嘯龍吟》(以下稱《虎嘯龍吟》)12月7日在網絡平臺首播,目前豆瓣評分8.6已超越前作,“贏了國內一眾歷史劇”成為許多觀眾的共識。近日在與《環球時報》記者的對談中,張永新分享了自己對歷史劇改編和中國電視劇工業的看法。
“腹黑”司馬懿來了
環球時報:《虎嘯龍吟》最大的看點在哪?有人評價這一部的風格與《軍師聯盟》不同。
張永新:本來就是一部戲,只不過一共80多集沒能在一個相對節約的時間內完成,被迫把它切成上下部,但上下部絲毫沒有風格上的差異,下部更多的是司馬懿和諸葛亮對決,司馬懿和曹睿之間的關系,以及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件。我們知道,司馬懿真正獲得歷史話語權是在人生后半部分,很多人看了上半部質疑我們是不是在洗白司馬懿,我想在此強調,絕不是洗白。真正對他所謂“腹黑”的呈現都在他的后半部分。我有好朋友看了劇后問我,怎么你塑造的司馬懿這么白蓮花?我說他一定不是,人進入社會總要一步步走,總會有變化。所以每次看到這樣的評論我總想勸他們耐心再耐心,假如看了全篇,一定不會這么簡單粗暴地理解。
環球時報:《軍師聯盟》有一些幽默的橋段設計,有沒有擔心這樣會影響整部劇的厚重感?
張永新:歷史劇有突破的不多,我們愿意用這個戲來做一種嘗試,就是將歷史更輕松化地訴說,讓年輕觀眾更易接受。大量詼諧輕松的橋段,我認為這是當下年輕觀眾愿意看到的,也是一種現代人能夠理解的情緒化表達。但這種表達也不是廉價地搞噱頭,我們在掌握尺度時有一個非常警醒的自覺意識,就是一定要根據人物性格去設計橋段,包括司馬懿怕老婆。
“女性觀眾多,真沒想到”
環球時報:最初有設定目標觀眾群嗎?有人說《軍師聯盟》是拍給男性和知識分子看的,沒能留住“大媽觀眾”。
張永新:一開始做這個劇時就設想受眾人群,一類是喜歡三國的人,再有一類就是偏高端層次的知識分子。劇播出時我問過母親,她是有一定知識文化水平的老師,但她在看的時候也說剪輯的節奏太快,劇中大量詩詞歌賦對于不太會上網的她來說只能去翻字典、查書,所以確實有一些障礙,這恰恰回應了你說的沒能留住“大媽觀眾”,這個我們之前確實有所預估。
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有令我驚訝的地方,我本以為這部劇男性觀眾應是占大多數,但其實女性觀眾占到51% ;
第二個沒想到的是數據顯示收看觀眾最多的年齡分布是20-29歲,受眾群這么年輕,我也沒想到。
環球時報: 把歷史時間線打亂是該劇的一個爭議點,這樣“打亂故事”會影響大家對于真實歷史的認識嗎?此前有不少歷史戲說劇導致“考據黨”出現,您是否考慮過這一點?張永新:歷史歸歷史,藝術歸藝術,我們畢竟不是做紀錄片,而是劇,是戲。但同時,戲說也不能荒腔走板。“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我認為這是創作歷史劇的原則。至于你講到的時間線,服務于我們的戲劇創作這就夠了,如果非要嚴絲合縫地符合歷史時間點,那么就談不上創作了。很多優秀的歷史劇也都有大量的虛構和戲劇設計,只要能傳達對那種風骨和精氣神,就行了。
環球時報:如何展現真實的歷史給現代觀眾?比如過去男尊女卑觀念,是否需要有選擇性地展現在影視作品中?
張永新:一些中國歷史上的觀念,在當下時代是被摒棄的,但在那個社會就是可被接受、被理解的。我們需要去尋找那些可被現代人接受的愛情觀,比如所謂女性的自覺意識。劇中的一句臺詞“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這就比較符合當下人們對愛情的觀念。我們肯定要傾向于現代人的觀念,而不是那種食古不化的三妻四妾思想。
“美劇的技巧值得借鑒”
環球時報:有人將三國故事與美劇《權力的游戲》相比,還建議中國歷史劇增加些玄幻色彩,您怎么看?
張永新:當代的人去做歷史劇,說白了就是現代史——讓現代觀眾感受到劇中主人公的所思所想和情感困惑,這種困惑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的一種感受。《軍師聯盟》可以解讀為司馬懿個人欲望成長史,根據他從青年、中年到暮年這半個多世紀的成長歷程,去完成一次后三國時代的解讀。具體元素只是一種手段,而內在精神基底是決定一部作品成敗的關鍵點。我認為真正的好作品我不會在乎它是不是玄幻,關鍵它要人物豐滿,能講一個好故事。你提到的《權力的游戲》,它給歷史帶來一種更新的視角。
環球時報:您有喜歡的英美劇嗎?他們具體有哪些地方值得學習?
張永新:我個人比較喜歡看《唐頓莊園》《越獄》《欲望都市》這些。《老友記》我看了很多遍,《紙牌屋》也一直追。這些劇一開始我是喜歡它的樣式,再往后就從專業的角度去學習其中的技巧。比方說,明快的節奏、不拖沓、懸念迭起,每一季每一集矛盾的起承轉合,都可以量化到以分鐘計算。這樣比較精準成熟的創作技巧完全可以供我們所借鑒。
環球時報:三國這個IP目前在海外認知度還有限,如何改善這種現狀?
張永新:在韓國、日本、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華人社區里,三國題材還是有很多粉絲的。《軍師聯盟》這樣的片子出去的話應該是被觀眾接受的。當然,我們希望非華人區的觀眾也愿意去看。確實,三國歷史在非華人圈不太被熟知,但正是這種不被熟知反而為我們提供更廣闊的創作空間——我們可以此讓更多人去熟悉這段故事,也會吸引更多喜愛中國文化的外國朋友。▲
環球時報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