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劍澗
2017年7月28日,《浙江省河長制規定》經浙江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并將于10月1日起施行。這是國內首個專門規范河長制的地方性法規。
浙江是最早開展河長制試點的省份之一。2008年,浙江省在長興等地率先開展河長制試點,隨后在嘉興、溫州、金華、紹興等地陸續推行。2013年,將河長制擴大到全省范圍。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關于河長制的政策文件。河長制已經成為浙江治水工作的一項基本制度。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為進一步落實中央文件精神,全面深化河長制實施,省人大常委會制定《浙江省河長制規定》,通過立法將我省河長制有關經驗、做法、政策、制度加以固化,并根據實踐對河長制工作體制機制作進一步補充完善。
明確五級河長體系及職責
中央要求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我省則在實踐中形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截至目前共配備各級河長6萬名。
《規定》根據我省實踐,明確本省建立省級、市級、縣級、鄉級、村級五級河長體系,依據“基層河長側重于對責任水域開展日常巡查并報告發現的問題,縣級以上河長側重于協調、督促相關部門解決問題”的總原則,對不同級別河長的職責作了區別規定:
省級河長主要負責協調和督促解決責任水域治理與保護的重大問題,協調明確跨設區的市水域的管理責任,推動建立區域間協調聯動機制,推動本省主要江河實行流域化管理;市、縣級河長主要負責協調和督促有關部門制定責任水域治理和保護方案,協調和督促解決方案落實中的重大問題,督促本級人民政府制定本級治水工作部門責任清單,推動建立部門間協調聯動機制,督促主管部門處理和解決責任水域出現的問題、依法查處相關違法行為;鄉級河長主要負責協調和督促責任水域治理和保護基本任務的落實,對責任水域進行日常巡查,通過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協調和督促解決巡查發現的問題,并就協調、督促處理無效的問題履行報告職責;村級河長主要負責在村(居)民中開展水域保護的宣傳教育,對責任水域進行日常巡查,督促落實責任水域日常保潔、護堤等措施,并就督促處理無效的問題履行報告職責。
同時考慮到村級河長主要由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村(居)民委員會負責人擔任,不宜在立法中直接賦予其具有行政管理屬性的職責,《規定》明確,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與村級河長簽訂協議書,通過協議書的形式對村級河長的職責、權利以及不履行職責應當承擔的責任等事項予以明確。
健全河長履職與部門執法的聯動機制
調研中許多地方提出,實踐中存在河長與主管部門之間、不同主管部門之間治水職責劃分不甚清晰,河長巡查發現問題的報告途徑不夠健全,河長督促有關部門履行職責缺乏剛性手段等問題。為此,《規定》作了以下幾方面規定:
一是明確河長巡查要求。《規定》對鄉、村級和市、縣級河長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巡查周期和巡查事項對責任水域進行巡查作了要求。考慮到市、縣級河長的巡查在定位上應有別于基層河長的巡查,《規定》明確,市、縣級河長應當根據巡查情況對責任水域管理機制、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情況進行檢查。
二是建立健全河長巡查發現問題的處理機制。《規定》明確,市、縣級河長巡查發現問題的,應當督促相關主管部門限期處理和查處。村級河長巡查中發現問題,督促處理無效的,可以向鄉級河長、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報告。鄉級河長巡查發現問題,協調、督促處理無效的,可以向市、縣相關主管部門,市、縣級河長,或者市、縣河長制工作機構報告,市、縣級河長或者河長制工作機構接到報告,應當督促相關主管部門解決。同時,還對相關主管部門、河長制工作機構向河長反饋問題處理情況作了要求。
三是建立河長巡查對主管部門履行日常監督檢查職責的推動機制。《規定》明確,河長可以根據巡查情況對相關主管部門日常監督檢查的重點事項提出建議或者要求,市、縣級河長還可以對主管部門是否履行日常監督檢查職責予以分析、認定,分析、認定時應當征求鄉、村級河長意見。
四是賦予河長對主管部門進行約談、考核等職權。《規定》明確,相關主管部門未按河長的督促期限履行處理或者查處職責,或者未按規定履行其他職責的,同級河長可以直接或者提請本級人民政府約談該部門負責人。同時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及其負責人進行考核時,應當就相關主管部門履行日常監督檢查職責以及接到河長報告后的處理情況等內容征求河長的意見。
五是對相關主管部門未按河長的督促期限履行處理、查處職責,未落實約談提出的整改措施和整改要求等行為規定了法律責任。
建立公眾參與監督的聯動機制
河長作用的發揮離不開公眾對治水以及河長工作的參與和監督。《規定》從以下方面對公眾的參與和監督機制作了規定:一是建立健全河長公開制度。對各級河長名單的公布、河長公示牌的設立作了規定。二是建立公眾投訴舉報登記制。規定各級河長應當如實記錄和登記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相關違法行為的投訴和舉報,同時對投訴舉報的核實、處理、反饋制度作了明確。三是建立公眾監督評價履職情況、列席約談的制度。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聘請社會監督員對政府、部門、河長的履職情況進行監督和評價;河長約談部門負責人時,可以邀請媒體和公眾代表列席,約談針對的主要問題、整改要求、整改措施及相應落實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
完善對河長的考核獎懲制度
中央和省委明確要求,要進一步加強對河長履職情況的考核,嚴格問責。《規定》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考核、獎懲制度作了進一步完善:一是區分不同級別河長明確主要考核內容,規定對鄉、村級河長的考核以巡查工作情況為主要內容,對市、縣級河長的考核以其督促主管部門處理、解決問題和查處相關違法行為情況為主要內容。二是明確河長激勵機制,規定將河長履行職責情況的考核結果作為對其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河長履職成績突出、成效明顯的,給予表彰。三是對河長未按規定進行巡查、未按規定處理發現的問題等怠于履行河長職責的行為規定了相應法律責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