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聘任制公務員管理規定(試行)》印發。從事業單位改制到公務員聘任制出臺,公務員還會是職場 “鐵飯碗”嗎?對此,您有什么見解?
“市場機制”激發活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聘任制公務員管理規定(試行)》的出臺是干部人事改革重大舉措,其利有三:通過多渠道引才,解決當前考錄模式“重文輕理”、人力資源儲備不均衡、專業性較強的崗位人才緊缺的問題;形成“鯰魚效應”,打破公務員“鐵飯碗”,形成相互競爭的激勵機制,確保整個公務員隊伍提能增效;引入“市場機制”,通過合同約束,明確聘期,嚴格考核,盤活冗余人力,切實打通公務員退出渠道。(沙市 李劍)
鐵飯碗不如“金飯碗”
公務員也是眾多職業中的一份普通工作。與其他工作不同的是貴在當好人民的“勤務員”。聘任制公務員不僅可以起到打破“鐵飯碗”的作用,還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不作為、慢作為的問題。心中有民,有足夠能力、有一身正氣,能為老百姓辦實事,足夠優秀的人才為啥不聘!鐵飯碗不如給人民群眾帶來美好生活的“金飯碗”。(紅安 李華濤)
為有源頭活水來
公平“聘”、合理“用”
公務員“鐵飯碗”的特性一直以來飽受詬病,聘任制的“初心”,就是要打破“鐵飯碗”,打造“吸鐵石”,不斷吸引、聚集優秀人才。在選聘過程中,要注重全流程的公平公開,切實增強制度的核心“吸引力”;在任用過程中,也要按照人才特長和崗位需求進行量體裁衣、因才適用。只有做到公平“聘”、合理“用”,才能真正形成制度優化和人才聚集的良性循環。(孝感 施佩)
前路漫漫尚可期
聘任制任重道遠
目前所謂的公務員聘任制僅適用個別特殊崗位拾遺補缺,基本撼動不了捧著“鐵飯碗”的龐大公務員隊伍,所謂“鯰魚效應”自然無從談起。從一些地方試行公務員聘任制的現實情況看,遑論“鯰魚效應”,連半圈微瀾也未掀起。因此,真要打破公務員“鐵飯碗”,當拿出破釜沉舟、釜底抽薪的決心意志,從立法層面打破公務員錄任“鐵飯碗”,立法規定除保密等特崗錄任委任制公務員外,其他崗位錄任公務員一律實行聘任制。
(蘄春 朱成源)
健全培優管理監督體系
公務員從委任、選任到聘任,體現的是國家機關事務工作對人才選拔競爭精神和綜合能力的考量升級,有利于更好地為民服務。但要實現人才能力的全面“破壁”,還須建立健全聘任制公務員的培優管理監督體系,既要從德、能、勤、紀、廉等方面出發著重培養鍛煉其成為優秀的綜合實力人才,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有效人才選拔格局,也應加強監督管理,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防止聘任制公務員滋生“權力不用會過期”的腐敗思想。
(來鳳 張小艷)
聘任制公務員不要成為“臨時工”
當前聘任制公務員已成為我國公務員隊伍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然而通過一些地方的試點可以發現,由于晉升空間有限及社會認可度不高,導致聘任制公務員容易走向邊緣化,變成“臨時工”。要想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從制度設計和實踐中去解決,而近期相關規定的出臺則進一步完善了該項制度,還需在實踐中加以落實。(紅安 李歡節)落實公務員聘任制非一日之功
公務員聘任制近年來已有試點,但社會認同度不高,例如武漢市武昌區曾計劃招錄3名聘任制公務員,但最終取消2個職位,僅錄用1名。 我認為,要落實好公務員聘任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們做好長期準備:一是制度層面,要統籌平衡委任制與聘任制,落定實施細則;二是宣傳層面,要全面深入做好思想動員,促進社會共識;三是管理層面,要全力構建科學干事體系,發揮專業技能。(蔡甸 趙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