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希
遇見她,也遇見更好的自己
■李晨希

高考之后的那個夏天,我和若果一直處在迷惘之中,對于成績的焦慮和期待,像一張巨大的網,籠罩在我們心頭。對于未來,我們兩個都不敢有過多的預言,能做的也只有等待。
夜晚,江邊的風有一絲清涼,若果拉著我的手坐在鵝卵石上,她偷偷地從袖子里拿出一罐冰啤酒,說:“我從家里的冰箱里偷的,特意拿來跟你分享!”大風吹起她的劉海兒,我不禁嘲笑起她狂放不羈的發型。眼前是漆黑的夜空和黑色的江水,還有身高一米七二的她,我坐下后,剛好能將頭擱在她的肩膀上。有人在對岸放了幾盞河燈,想到以后很可能再難見上一面,我的心里涌上一陣酸澀。于是,我們買來一盞孔明燈,用來承載我們的心愿。我在燈紙上寫:愿你我都能有美好的前程。若果卻蒙住我的眼睛,其實我早已從她的指縫間偷偷看見,她寫的是:又一個10年后,希望我們還是好朋友。
原來,我與若果的友情已維持了整整10年,久得我都快忘了我們曾是一對歡喜冤家。在人格尚未健全、同理心還未建立的懵懂年少時,我們總是妄圖用自己的思維改造身邊的朋友,卻絲毫不知自己已經傷害了他們。
我靠在若果的肩膀上回憶起來,說:“我記得8歲那年,學校組織春季郊游,我們作為班長和學習委員,被老師指派管理紀律。你那時候梳著羊角辮,戴著厚厚的眼鏡,皮膚白凈。當時,我們因為一件小事爭吵不休,班里其他女孩都在勸和,我卻出口傷了你。后來,你一個人跑進滂沱大雨里淋了半個小時,回到寢室后生了一場大病。”
若果笑了笑,問我:“你還記得我們那次一起去新開的游樂場嗎?我因為剛剛扭了腳,不敢玩蹦床,可你硬拽我上去,結果我蹦成了骨折。
“還有初二那年,你拉著我逃課,溜出校園,結果被教導主任抓了個正著。還有一次是假期,我們約了幾個同學一起打球,結果男生們砸壞了別人家的玻璃,大家都四散逃跑,結果跑得最慢的我成了大家的替罪羊。”
我有點不好意思地撓撓頭,這些事之后,我甚至連“對不起”都沒跟若果說。我本以為她是在責怪我,沒想到她又接著說:“其實,我一直都特別羨慕你,羨慕你無所畏懼的性情,羨慕你不用拼命努力就能輕易獲得的好成績。我常常想,如果我能和你交換人生就好了。你知道嗎,你在我的生活里是一抹很獨特的色彩,所以我沒有怪過你。我們確實在年少時做了不少瘋狂的事情,可是只要有你陪著,我就覺得這個世界還有很多可能性,等著我們一起去探索。”
查高考成績的那天,若果給我打電話,問我考了多少分。當得知我們竟考了一樣的分數時,我說:“無論如何我都要去北京。”若果卻猶豫了,說:“去哪里都好,只要不是北京。”不過后來,若果還是填了和我一樣的幾所院校,第一志愿都是北京,我們甚至連專業的順序都填得一模一樣,盤算好了到一個學校以后如何吃喝玩樂。然而,造化弄人,她被北京的一所院校錄取,而我去了湖南。若果生性溫和、膽怯,只愿平淡一生,而我風風火火,熱衷冒險。多年之后,我還是會埋怨那個負責分院校的人,就算我和若果無法去同一座城市,那可不可以將我們的命運對調?
入學軍訓,若果常常在寢室里的人都睡著的時候和我視頻。兩個人沒辦法用語音大聲交流,就一邊視頻,一邊打字,這樣的聊天讓喜怒哀樂都能寫在臉上。有一次,我被教官罰跑,委屈無處發泄,便和若果傾訴,講著講著就哭了出來。若果在手機那邊手足無措,不停地打字安慰我,卻不見成效。過了一會兒,若果也紅了眼睛,小聲地抽泣著說:“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真的是一件很難的事啊。”我漸漸止住了眼淚,又開始安慰她,最后兩個人都笑了起來。那一刻,我覺得有一個快樂和痛苦都與自己感同身受的人,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大學生活漸漸步入正軌,一次我去北京找若果,我們一起去了頤和園劃船,那是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若果在荷花池旁邊笑得很夸張,她說自己很久都沒有這么開心過了,就算經常去中國國家博物館,去LiveHouse聽民謠,去太古里逛街,她都覺得沒有高中時和我一起去吃學校旁邊那家米粉的時候開心。我笑若果:“你真是一點追求都沒有啊。”若果說:“因為你不在。”
大三開始后,大家都開始考慮前程的問題,曾經多么崇尚玩樂的人都變得嚴肅起來,讀研還是工作,一時間成了大家唯一關心的問題。“你想回家鄉工作嗎?”若果問我。“如果現在就回去,我們讀那么多年書有什么用?到這么遠的地方,不就是為了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嗎?難道你想回家嗎?”我有點懷疑地問她。若果顯得有些猶豫,說:“我也很想留在大城市,可是我很害怕人際交往,不太會應付沒有接觸過的人和事。”“那你回去吧!我會考研去北京,如果考不上,就在北京找工作。”若果沒有再說話。
經過那次鬧別扭,我們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聯系。后來,我反思自己,可能是我兒時的毛病還沒改掉,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好友的身上。實際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追求,對于幸福的定義也大相徑庭,對于若果來說,她想要的只是一份安定和精神上的滿足。于是,我主動給若果發消息:“我覺得你回家也很好,就讓我替你在城市拼搏吧。如果我混得不好了,回去后你罩我。”不一會兒,若果回復我:“我仔細考慮過了,決定去參加學校的秋招,跟你一起在北京奮斗。”“你不是想回家鄉嗎?”我詫異地問。若果說:“其實當初和你報考同一所院校,不是我意志不堅定,只是多年以來,我漸漸明白,只要有你陪著,再多的艱難、困苦,我都不怕。因為你,我有了盔甲,也因為你,我有了想活得更好的愿望。”
聽著若果發來的語音,我似乎看到了她的模樣,她已不再是那個梳著羊角辮的膽怯姑娘,如今的她變得果敢。在和我多年來的角逐中,若果一直以為自己是那個跑在后面的人,其實,她才是教會我更多道理的那一個,她用一顆真心讓我懂得了友情的價值,也讓我學會了包容與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