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聰 王硯(通訊作者) 丁鳳玲
430000武漢大學藥學院1
448000荊門市中醫醫院(市石化醫院)2
干預措施對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的效果分析
肖聰1王硯(通訊作者)2丁鳳玲2
430000武漢大學藥學院1
448000荊門市中醫醫院(市石化醫院)2
目的:探討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的效果。方法:選取166例Ⅰ類切口手術病歷作為非干預組,另選取166例Ⅰ類切口手術病歷作為干預組。結果:非干預組預防用抗菌藥物使用率高于干預組;通過實施干預措施,預防用藥的選藥、給藥時機、預防用藥療程、人均抗菌藥物費用等合理率均有所提高。結論:干預措施的實施對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減少細菌耐藥,減輕患者經濟負擔起到了積極作用。
I類切口;預防用藥;抗菌藥物;干預措施
本院針對圍手術期不合理預防用藥采取了一系列干預措施,對相關科室Ⅰ類切口手術病歷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干預措施實行前后抗菌藥物應用情況。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骨傷科和普外科出院病歷中抽取2014年7月-2014年9月擇期手術Ⅰ類切口病歷166份作為非干預組,抽取2015年7-9月166份作為干預組。手術均為Ⅰ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使用均為預防性用藥。非干預組男88例,女78例,平均年齡(44.65±18.76)歲;干預組男90例,女76例,平均年齡(43.12±13.01)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切口類型、手術方式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干預措施: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工作活動方案》,成立工作小組,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題培訓,在手術室建立切口分類手術信息登記本,由臨床藥師追蹤病例,對全院清潔切口手術進行實時監控,并及時將發現的問題與臨床醫生溝通。每月按科室統計清潔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情況并以通報的形式在全院公示,并按相關文件進行考核獎懲。對不合理預防用藥病例進行匯總分析并反饋給臨床,并要求整改,由工作小組督查考核整改情況。②填寫調查表并制訂合理性評價標準:調查表包括手術信息、患者一般信息、抗菌藥物使用信息等。參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1]《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及本院制定的活動方案等文件,制訂本院圍手術期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評價標準,以判斷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的合理性。合理性評價標準:有預防用藥指征、選藥正確、用法用量符合藥品說明書、預防給藥時間合理、術中追加給藥時機合理、術后用藥時間合理。抗菌藥物的使用全部符合合理性評價標準的判定為合理,有一項不符合要求即為不合理[2]。
統計學方法:應用Excel2003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干預前后預防用藥率:通過干預措施,將干預前后的預防用抗菌藥物百分率進行比較、分析,非干預組預防用藥率96.39%,干預組預防用藥率59.64%,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比較:干預組與非干預組比較,用藥合理率顯著提高,合理率分別為56.02%和0.00%,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將非干預組Ⅰ類切口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的具體情況和干預組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比較。藥物選擇合理比例,非干預組34.38%,干預組57.58%;給藥時機合理比例,非干預組48.13%,干預組83.84%;持續用藥時間合理比例,非干預組14.38%,干預組56.26%;兩組均無術中追加給藥。結果表明,通過開展干預措施,Ⅰ類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情況得到了比較明顯的改善,藥物選擇、給藥時機、持續用藥時間等各項指標的合理率均有所提高。
患者住院時間與抗菌藥物費用:干預組人均抗菌藥物費用比非干預組明顯減少(P<0.05)。干預組的抗菌藥物占總費用比例、抗菌藥物占藥品費用比例分別從非干預組的9.27%、34.34%下降至5.09%、19.85%。見表1。
抗菌藥物的預防使用率:通過采取干預措施,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從非干預的96.39%下降到干預后的59.64%,說明通過實施干預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由于骨傷科大部分病例存在高危因素,Ⅰ類切口手術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比例相對較高。
干預措施有利于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根據合理性評價標準,非干預組沒有1例完全符合評價標準的病例,而干預組的合理率上升至56.02%,這表明通過必要的干預措施可以顯著促進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不合理用藥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①藥物選擇不適宜:所選藥物多為含酶復合抑制劑、頭孢霉素類、三代頭孢菌素等。預防用藥應選用對可能的污染菌針對性強、有充分的有效預防的循證醫學證據、安全、使用方便及價格適當的品種。②給藥時機不適宜:多為術前未用術后用藥。兩組病例均有給藥時機不合理的情況,應通過更進一步的培訓來加強臨床醫師對預防用抗菌藥物給藥方法的掌握。③預防用藥療程過長:非干預組病例中預防用藥往往使用至患者出院。過度延長用藥時間使耐藥菌感染機會增加,也會提高藥品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表1 兩組住院時間和抗菌藥物費用比較(±s)

表1 兩組住院時間和抗菌藥物費用比較(±s)
組別 例數 平均住院時間(d) 人均抗菌藥物費用(元)非干預組 166 17.57±8.56 893.13±775.50干預組 166 17.42±9.62 592.53±695.32 P>0.05 <0.05
由表1可以看出,通過干預措施,干預組人均抗菌藥物費用下降較為明顯,表明通過干預措施在促進臨床合理用藥的同時也能有效減少患者的就醫費用,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管理工作,臨床藥師深入臨床開展一系列的干預措施,使得預防用抗菌藥物的使用更趨于合理規范,對減少和延緩細菌耐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3],也減少了患者用藥費用。體現了在規范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工作中,采取相關的干預措施是可行的,并且效果顯著。
[1]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藥品器材局.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S].國衛辦醫發[2015]43號附件.
[2]李明真,張國柱,韋邦年.藥學干預對骨科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的效果分析[J].安徽醫藥,2014,18(5):973-975.
[3]付辛芳,薛梅苓,王全華,等.Ⅰ類切口預防用抗菌藥物的持續干預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4,(33):12-14.
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perioperative prophylactic antimicrobial agents of I incision
Xiao Cong1,Wang Yan(Corresponding author)2,Ding Fengling2 Wuhan University,College of Pharmacy 4300001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Jingmen City(Petrochemical Hospital of Jingmen City)4480002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for I incision surgery.Methods:166 cases with I incision surgery were selected as the non intervention group,and other 166 cases with I incision operation record were selected as the intervention group.Results:Utilization rate of prophylactic antibiotics in the no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The preventive medication,drug selection,medication timing,antibiotic prophylaxis treatment of per capita cost reasonable rate were increased,through implementation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Conclusion:Implementation of intervention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promoting rational drug use,reducing bacterial resistance and reducing the economic burden of patients.
I incision;Preventive medication;Antimicrobial agents;Intervention measures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