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劉海紅 張慧媛
266000青島市市北區同安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全科醫生模式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疾病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探究
王敏 劉海紅 張慧媛
266000青島市市北區同安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目的:探討全科醫生模式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疾病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治老年慢性疾病患者8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觀察組采用全科醫生模式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結果:治療30周后,兩組血糖、血壓、血脂、心電圖等指標均顯著改善,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5年隨訪,觀察組服藥依從性、病情穩定程度、藥物安全性、治療效果、年均再住院率及年人均治療費用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全科醫生模式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疾病的臨床效果顯著,安全性高。
全科醫生模式;社區老年慢性疾病;臨床效果;安全性
高血壓、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是目前城鎮社區老年患者門診就診率最高的3種慢性疾病[1]。由于老年患者年齡偏大、生理機能衰退,且醫療保健知識匱乏、經濟水平偏低,導致多數患者就醫時已多種疾病并存且病情復雜。因此,為社區老患者提供便捷、經濟、安全的醫療服務,從而防止慢性疾病的發生、發展,改善預后,提高老年人生存、生活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旨在對全科醫生模式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疾病的臨床效果、安全性及治療性價比進行探討、分析,以為臨床研究提供科學依據,現報告如下。
2010年8月-2012年3月收治社區老年慢性疾病患者80例。男48例,年齡55~83歲,平均(72.12±8.56)歲;高血壓29例,糖尿病21例,心臟病24例,病史2~18年。女32例,年齡58~85歲,平均(74.56±8.32)歲;高血壓31例,糖尿病23例,心臟病28例,病史1~20年。按順序編碼運用現場抽簽方式,隨機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兩組性別、年齡和病史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方法:兩組社區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均在社區醫生指導下給予相應治療,并嚴格按醫囑服藥。經規范治療30周后,患者血糖、血壓、血脂、心電圖等各項監測指標均較前有所改善,達到均一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后,對以上兩組患者進行為期5年的跟蹤隨訪觀察。其中,對照組延續上級醫院治療醫囑,繼續服藥治療,每季度由社區醫生進行隨訪1次,常規進行血糖、血脂、血壓、心電圖監測。觀察組在延續上級醫院治療醫囑、繼續服藥治療的同時,施以全科醫生模式干預。由社區醫師每月跟進,根據患者病情變化隨時調整藥物治療劑量,并進行相應的健康指導及心理疏導,每季度常規進行血糖、血脂、血壓、心電圖監測。具體方法如下:①收集社區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完整資料:包括基本情況、家庭成員、經濟收入、生活狀況、飲食習慣等綜合信息,記錄家族遺傳病、用藥史及藥物不良反應史、住院史等,建檔保存,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安全、可行的治療方案。②與社區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建立相對穩定的醫患關系: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每季度監測患者血糖、血壓、血脂、心電圖等指標水平,詢問患者的主觀病情感受,及時了解患者病情、生理、心理變化。根據患者康復情況適當增減服藥劑量,指導患者正確服藥,幫助患者康復。③對社區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告知其科學、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指導患者在日常飲食中,清淡為主,多吃富含維生素、纖維素及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少吃高脂、多糖類食物,以保持腸道通暢,減輕肝、腎代謝負擔;生活中應注意個人衛生,保持房間干凈整潔,空氣流通,避免細菌、病毒感染,并提倡戒煙限酒,適度進行如散步、太極拳等適宜老年慢性疾病患者的運動,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④對社區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開展健康教育:針對患者需求,開展醫學、心理、安全等多項專題健康教育講座或慢性疾病患者小組座談會,普及慢性疾病防治知識及相關領域知識,加強患者對其自身及家庭成員身體、心理健康的重視。

表1 兩組血壓、血糖、血脂、心電圖指標的達標情況比較(例次)
觀察指標:觀察并比較5年隨訪觀察周期內兩組患者的綜合治療效果、患者再住院率及治療費用等情況。通過監測兩組患者血壓、血糖、血脂、心電圖等指標的達標率、藥物漏服次數、藥物不良作用發生次數,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病情穩定程度、服藥依從性及治療安全性;通過我中心自制調查問卷,分別統計兩組患者年均再住院次數及年人均治療費用金額數,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性價比。
兩組血壓、血糖、血脂、心電圖指標的達標率比較:觀察組血壓、血糖、血脂、心電圖指標的達標率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藥物漏服次數、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藥物漏服次數及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年均再住院率及年均治療費用金額比較:觀察組5年隨訪觀察期內的年均再住院率及人均治療費用金額較對照組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藥物漏服次數及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表3 兩組觀察期內再住院率及治療費用總金額比較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截至2016年,>65歲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45億。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人口平均預期壽命不斷提高,老年慢性疾病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經濟負擔高的三高現象,已嚴重阻礙了家庭及社會經濟發展。罹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身體機能受損、生活行動受限、經濟負擔沉重的多重重壓之下,往往伴發心理問題,嚴重者可出現精神抑郁,不愿長期服藥治療,自行停藥,導致慢性疾病病情加重或出現急性心腦血管意外,進一步降低生活質量,加重家庭經濟負擔[1,2]。
本次研究顯示,社區全科醫生模式治療方案使高血壓、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情穩定程度、服藥依從性、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均要優于專科治療,這與馬登娥、羅東勇的研究結果大致相同[3,4];其改善患者長期預后、降低再住院率、減輕患者經濟負擔作用顯著。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4點:①“以人為本”是社區全科醫生模式的核心治療理念。作為居民健康的第守門人,社區全科醫生與患者有更多的接觸機會,可以全方位地逐步了解患者的綜合信息,尋找致病根本原因及最佳有效治療手段。②社區醫療服務機構便捷、經濟,可有效節省就診時間及醫療費用,慢性疾病患者發生輕微病情變化時,更愿意選擇到社區醫療機構就診,因此全科醫生更容易掌握患者第一手患病資料[5]。③社區全科醫學模式要求醫生將患者每次病情變化建立醫療檔案,因此全科醫生在給患者進行治療時可以參考之前的病案、家族史、既往史等相關資料,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及藥物使用劑量,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6]。④全科醫生模式治療采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的綜合干預措施,醫生與患者建立相對穩定的、親切的醫患關系,為其制定經濟、安全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感較強,容易接受醫生的心理疏導及飲食、生活指導,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7,8]。
綜上所述,全科醫生模式是社區老年慢性疾病理想的防治手段,能使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改善,降低患者再住院率,減少治療費用,有效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相較傳統專科治療模式更加便利,安全性更高,臨床效果更佳。因此,全科醫生治療模式值得在社區內廣泛推廣。
[1]陶箐.城鎮老年人健康管理個性化服務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
[2]方潔如,王冬竹.老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者心理狀況調查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06,4(4):376-376.
[3]馬登娥,張志福.全科醫生對老年慢性疾病在社區治療的經驗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5):201-202.
[4]羅東勇,李漢興,陳能棟,等.全科醫生模式治療社區老年慢性疾病效果分析[J].內科,2016,11(2):276-277.
[5]湯可艷.淺議開展社區醫療的相關優勢及問題分析[J].醫藥前沿,2012,2(19):366-367.
[6]張煜,曹薇薇.健康管理對社區老年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影響的研究[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12):12-14.
[7]梁月好.心理疏導及精神護理在老年慢性病誘發的抑郁患者中的應用[J].遼寧醫學院學報,2017,6(2):98-100.
[8]李春葵.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病伴發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效果觀察[J].內科,2015,2(1):93-94.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eneral practitioner model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
Wang Min,Liu Haihong,Zhang Huiyuan
Tonga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hibei District,Qingdao City 266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general practitioner model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Methods:80 patients with elderly chronic diseases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eneral practitioner model.We compar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wo groups.Results:After 30 weeks treatment,the blood glucose,blood pressure,blood lipid,ECG and other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5 years of follow-up,the medication compliance,disease stability,drug safety,treatment effect,annual rehospitalization rate and annual per treatment cos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general practitioner model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 was significant,and the safety was high.
General practitioner model;Elderly chronic diseases in community;Clinical efficacy;Safety
10.3969/j.issn.1007-614x.2017.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