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光
【摘 要】人物形象設計在我國起步晚、發展短、缺乏民族個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理解得不夠深入透徹,忽視了其文化底蘊。本文通過人物形象設計中妝容設計、發型設計以及服飾設計,重點分析了形象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人物形象設計;妝容設計;發型設計; 服飾設計
中圖分類號:J5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2-0143-02
人物形象設計是藝術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相較于西方各國,我國的人物形象設計專業起步較晚,鑒于對各國藝術設計類專業發展規律的總結和研究,我們得知,長壽型、經典型的藝術作品必然是植根在本國的傳統藝術精髓之上的,能夠詮釋出民族文化的設計才能深入人心,例如崇尚自由的美國人,他們的設計作品多體現出張揚隨意的感覺;嚴謹的德國人,他們的設計作品更傾向于功能性和實用性;浪漫的法國人,他們的設計作品追求一種奢華唯美之感;而追求極致的日本人的設計作品則融合了日本的傳統文化和現代設計元素,因而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這樣的設計原則更值得我們借鑒。
現在我國藝術設計作品的發展現狀是,粗糙和急躁的功利性作品充斥著市場,體現民族和現代文化的優秀作品極少,這是需要我國從事藝術設計的相關人員認真思考的問題。
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簡述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經過幾千年的傳承而留存下來的文化遺產,其中凝聚和提取的意象符號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這些符號經過千年的淬煉和融合是最能體現歷史文化精髓的,也更易于結合到現在藝術設計當中。傳統文化元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覆蓋面廣,比如我們熟知的中國書法、國畫、京劇臉譜、剪紙、瓷器、刺繡等,這些傳統的文化元素深深植根于我們的民族靈魂之中,經過代代相傳,融入到中國文化精神傳承的脈絡當中。2008年舉辦的北京奧運會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展示于世界設計舞臺的一個契機,無論是奧運場館“鳥巢”的設計還是開幕式節目的編排,都透出濃濃的中國味,將“中國”生動地帶到世人的面前。如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已經被應用借鑒到服裝設計、室內設計、建筑設計等領域。
二、中國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人物形象設計是為顧客提供技術性支持,改變顧客自身形象不理想的方面,給予專業的指導和設計幫助。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著獨特的自然特征,形象設計可以針對顧客的自然條件進行分析診斷,對于顧客的發型、妝面、服飾、色彩以及風格等給予專業性的指導,以達到提升顧客個人形象的目的。
我國人物形象設計作為一門專業課程進行系統歸類的時間還較短,從事形象設計的相關人員的技術水準與國際相比還有待提升,從我國人物形象設計行業現狀來看,涉及到的領域范圍較窄,主要包括生活造型、職業造型、影視人物造型、舞臺造型,以及主持人造型等,對于更深一步的研究還處于摸索階段。同時我國人物形象設計的從業人員,主流群體的起點較低,他們更側重于專業技能的學習,而對于傳統文化教育不夠重視,在設計過程中奉行“拿來主義”,借鑒和抄襲外來的設計理念和方法,缺乏創新性。因此,行業的長足發展務必建立在吸收本國民族文化,具有內涵的設計作品之上。
三、中國傳統元素與人物形象設計的結合
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無論是其樣式還是內容都是極為豐富的,藝術設計師汲取傳統文化,深入理解民族文化的內涵,將其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作品中,會使作品具有獨一無二的魅力。
(一)中國傳統元素與人物妝容設計的結合。中國女性開始使用脂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經過了魏晉南北朝的創新和發展,到了唐代達到了盛行,之后的宋、明時代雖然沒有唐代的奢華和濃艷,但也形成了那個時代特有的清新婉約之魅。不論什么時代,女性愛美的天性都不會泯滅,因此歷經了千年的妝容演變,更加凸顯出了中國人勇于追求美的勇氣和智慧。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在妝容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例如面妝中我們熟知的有商周時期的“酒暈妝”,即將脂粉和胭脂擦在臉頰,仿佛酒后的紅暈;漢代的“啼妝”,即將脂粉施于眼角,狀若哭啼;還有盛行于唐代的“廣眉”,寬闊眉毛的設計極為大膽前衛。“點唇”是唐代唇妝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另外“花鈿”“面靨”等極具特色的妝容還有很多。在現代生活中,某些人物妝型的設計似乎與古代的特定妝面有種遙相呼應、似曾相識之感,這是中國傳統元素融入到現代人物妝容設計的結果。例如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禮儀小姐的整體造型,通過服飾色彩、妝容技巧等手段,將中國女性古典美的韻味表現出來,傳統文化與妝型設計自然融合在一起。
(二)中國傳統元素與人物發型設計的結合。中國古人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認為頭發乃父母骨血所化,不能輕易毀損,因此沒有剪燙的美發概念,直到民國時期,燙發設備引入中國后,國人才逐漸接觸和接受全新的美發方式。但是中國女性的盤發和編發,則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古代發式的種類極為豐富,我們比較熟悉的有雙環髻、墮馬髻、拋家髻、牡丹頭、兩把頭等,這些發型輪廓優美,搭配的發飾多為鮮花珠寶和玉石,且制作工藝精湛。現如今,很多人物造型多借用盤編發髻等方式進行設計,例如現代中式秀禾造型中多運用盤編發,結合假發髻塑造形象;復古旗袍造型中也多用手推波紋的古典技法來制作發型。還有很多中外女星的紅毯造型也偏愛運用中國傳統元素,例如范冰冰的明黃龍袍造型,其發型就是中國古典的“反綰髻”。這些都反映出中國的傳統元素與現代的發型設計在某些方面的融合是完全可行且效果顯著的。
(三)中國傳統元素與服飾設計的結合。中國傳統元素中寓意幸福吉祥的圖案式樣繁多,我們比較熟知的有龍鳳紋、祥云紋、盤腸紋、中國結、器皿紋樣、福祿壽喜圖案等。還有色彩絢麗的花卉圖案,如富貴的牡丹、清雅的梅蘭竹菊等。這些圖案在中國古代裝飾紋樣中是比較經典的,如今,這些意境優美的圖案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了服飾設計中,例如代表皇權與地位的龍鳳圖案運用到現代的服裝設計上,提升了民族的藝術文化;器皿紋樣運用到現代裙裝的裙擺、袖邊和領口位置,透出濃濃的中國味;還有青花瓷紋樣,色彩搭配清新婉約,常常被運用到造型挺括的大裙擺上,簡潔而靜謐。2008年北京奧運會禮儀小姐的服裝設計多采用中國傳統元素,宣傳效果極佳。還有上述提到的2010年范冰冰參加戛納電影節所穿著的龍袍禮服,它是法國華裔服裝設計師徐建樹的作品,以中式刺繡龍紋作為設計靈感,再結合祥云紋裝飾裙邊,整個作品渾然一體,意境優美,展示出中國傳統元素在當今的旺盛生命力。
綜上所述,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是祖先留給我們的一個巨大的財富。中國的設計類行業包括形象設計,要想能夠長足發展,且能夠體現本民族文化精神與特色,必須汲取傳統文化元素的力量,因為優秀的設計作品,必然是建立在民族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設計語言的融合基礎上的。
參考文獻:
[1]劉曉陽,許陽.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人物形象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5,(02):160.
[2]陳璇,楊衛軍.中國傳統文化在設計中的運用[J].職業時空, 2008,(07): 104.
[3] 孫紅霞.探析人物形象設計中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2):30-31.
[4]李芽.中國歷代妝飾[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