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米
【摘 要】德國新天鵝石城堡(Neuschwanstein)是歐洲十大著名城堡之一,建筑風格極具浪漫色彩,被世人稱為世界上最接近童話的地方,它曾經的主人路德維希二世也被稱為童話國王。然而,在城堡浪漫裝飾的外表下,骨子里具有浪漫氣質的路德維希二世有著不僅不浪漫,甚至還帶有一些悲劇色彩的一生。
【關鍵詞】新天鵝堡;路德維希二世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2-0227-02
位于德國巴伐利亞西南方富森小鎮上的新天鵝堡(全名“新天鵝石城堡”),因其壯觀美麗及高貴的氣質,被稱為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堡,是世界上“最接近童話的地方”。關于新天鵝堡名字的由來有三種說法,一是新天鵝堡所在地區歷來就叫Schwangau(Schwan意思是“天鵝”,Gau意為“地區”);二是城堡的建造是以瓦格納歌劇中的天鵝騎士為藍本;三是城堡在施工時巴伐利亞的伊麗莎白公主(即茜茜公主)送給了路德維希二世一個瓷天鵝作為禮物。
城堡內到處裝飾有天鵝狀的日常用品、幃帳和壁畫,就連盥洗室的自來水龍頭也裝飾成了天鵝形狀。城堡周邊山谷郁郁蒼蒼,秋初時節,冷杉的翠綠、金葉蕕的鵝黃、山毛櫸的紅艷、西洋山梅的淡紫,把白墻灰頂的古堡映襯得華麗孤傲,仿佛童話中凌波微步的仙子,從花海深處踏浪而來。[1]但它曾經的主人路德維希二世的一生,卻被稱為“悲劇的一生”,這位英俊儒雅、骨子里有著浪漫情懷的國王一生孤寂不得志,死因成謎。
路德維希二世18歲大學還未畢業便繼承了王位,雖然年輕以及英俊的外貌使得他在國內外非常受歡迎,但其父親馬克西米利安二世在世時對兒子缺乏政治方面的培養,所以路德維希二世本人并無出眾的治國之才,對于權力斗爭更是沒有絲毫經驗。當時的巴伐利亞公國早已經告別了國王一手遮天的時代,權力都掌握在議院手里,路德維希二世夢想中中世紀般的王國已經不復存在。
路德維希二世統治時的德意志處于一個風雨飄搖的大時代,以俾斯麥為首相的德意志帝國經過了三次王朝戰爭才取得了各聯邦的統一。路德維希二世厭惡戰爭與政治的丑惡,熱愛和平與藝術,他試圖逆時代潮流而行,以藝術和美來統治自己的國家,給予人民幸福的生活,但現實令他屢屢受挫。在慕尼黑宮廷,他的治國理念常與大臣們產生沖突,他的政策總得不到有效執行,爾虞我詐的權力爭斗讓這位年輕而感性的國王無法忍受。
路德維希二世繼位時的1864年是第一次王朝結束時,到了1866年,普魯士發動對奧戰爭,巴伐利亞邦國站在了奧地利一方,結果奧地利戰敗,這使得路德維希二世在面對德意志第一強國普魯士時處于被動局面。普奧戰爭結束后,成立了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這個聯邦已經具有統一國家的性質,有統一的議會,普魯士控制著其軍政和外交大權。當時整個德意志神圣羅馬帝國只有美茵河以南、鄰接法國的4個小邦國處于獨立狀態,其中之一就是路德維希二世統治下的巴伐利亞邦國,這4個邦國力圖保持原狀,因而靠攏法國,抵制普魯士。1870年的普法戰爭以普魯士戰勝告終。同年12月,在俾斯麥的授意下,路德維希二世寫信給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請求他登上德意志帝國的皇位。事件的結果是,德意志統一了,威廉一世任皇帝,但巴伐利亞從此告別了獨立地位,這件事情給了路德維希二世很大的打擊。
路德維希二世在政治生涯上的不如意,一方面在于政治才華不夠;另一方面在于他本人對治國理政并不感興趣,他真正的興趣在于戲劇和建筑。他對戲劇的熱愛表現為對德國著名古典音樂大師瓦格納的極度崇拜,二者的友誼可以說是臣為君悅,君助臣興。但這段友誼從頭至尾都飽受爭議。他對建筑的熱愛表現為對修建豪華宮殿的狂熱興趣。戲劇和建筑最終間接導致了路德維希二世的死亡。
瓦格納是德國歷史上偉大的作曲家、戲劇家,是19世紀德意志以及歐洲音樂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創新者。路德維希二世對瓦格納的崇拜在登基前就已產生,1861年,還不是國王的路德維希從家庭教師那里第一次欣賞到到瓦格納的歌劇《湯豪舍和羅恩格林》,據說,從此他對瓦格納歌劇的偏愛就伴隨了他的一生。在路德維希二世登基后的第三個月,他親自面見了瓦格納。當時瓦格納雖已完成了幾部作品,如《漂泊的荷蘭人》、《羅恩格林》、《湯豪舍》等,但苦于資金的窘迫以及對自我創造的懷疑,他的寫作進展并不順利。這時,瓦格納開始求助于路德維希二世,效果立馬呈現,瓦格納不僅得到豐厚的經濟資助,所有的債務被新國王接管,而且國王還贈與了他一棟位于慕尼黑的豪宅,并對瓦格納政治上的見解和能力都青睞有加。
然而,路德維希二世對瓦格納的資助并非一帆風順。1865年年底,巴伐利亞政府、慕尼黑的市民及路德維希二世的家族聯合起來反對他對瓦格納的進一步財政撥款,原因之一是他們認為,政府資金不應該被多過用到一名戲劇家的身上;原因之二是瓦格納試圖通過皇帝干預政治,這種行為招致了宮中大臣們的強烈不滿。瓦格納曾參加過1848年的革命,是巴伐利亞保守勢力仇視的對象。迫于種種壓力,這位內外不受歡迎的作曲(下接第229頁)
家只能暫離巴伐利亞一段時間。
1866年,普奧交戰,巴伐利亞與奧地利結為同盟,激戰正酣時路德維希二世將軍機戰事全權交付給了他的大臣,自己追隨瓦格納的足跡到了瑞士,不久,奧地利陣營戰敗,巴伐利亞必須支付巨額戰爭賠款,但回到慕尼黑后,路德維希二世更加深居簡出、不事政務,沉溺在他自已筑造的浪漫王國——阿爾卑斯行宮和瓦格納的歌劇中,在路德維希二世的鼎力支持下,瓦格納在1865年完成了《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1874年11月完成了全套《尼伯龍根的指環》的總譜創作,并進行了全套《指環》的首演;1872年以后,路德維希二世又開始計劃在沒有任何觀眾的劇場里專門為自己上演全部瓦格納的歌劇。[2]
德維希二世除了瘋狂迷戀瓦格納的歌劇外,還非常癡迷于建造城堡,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新天鵝石堡。但他無意于將這些古堡作為會見賓客的官邸,而是把它們作為可以避開世人的私人庇護所。如今成為歐洲旅游熱門景點的新天鵝堡就是路德維希二世親手參與設計的。路德維希二世本人對于城堡有許多的想象,并且在建造過程中不斷修改,頻繁的改動不但消耗了時間,也浪費了不少錢。按照規劃圖,這座城堡有 360間豪華居室,但在歷時17年的建造后,只有14間完工,且路德維希本人在這座城堡的居住時間只有172天。
路德維希二世的行為引起了大臣和親友們的強烈不滿,也給了一些不懷好意之人謀權篡位的理由。巴伐利亞政府“特別委員會”聽從宮廷醫生的診斷,認為國王罹患精神分裂癥,不能繼續行使王權,隨后議會推舉了國王的叔叔,當年已經75歲的柳特波德親王成為攝政王,廢除了路德維希二世的王權。
1886年6月9日,路德維希二世在新天鵝堡宣布遜位,兩天后一支部隊抵達新天鵝堡,宣布剝奪路德維希二世對城堡的所有權,并將他連夜送到“斯坦恩貝格湖”(Starnberger See)旁的一座廢棄的王宮。第二天傍晚,路德維希二世在醫生的陪同下到湖邊散步時雙雙溺死湖中,死因至今未知。[3]
路德維希二世一生未婚,有人認為他是一名同性戀,有人認為他愛慕茜茜公主,但后者在15歲時便已是奧地利的皇后。無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路德維希二世的一生幾乎是封閉的,他任由自己沉浸在幻想中的世界,不與外界交集。可以說讓他來當國王是個徹頭徹尾的錯誤,他既不是人們眼中的好國王,也沒有因此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如果條件具備,他可能會成為一名優秀的詩人或者畫家。從這一方面來看,他的一生是不幸福的。
參考文獻:
[1]紫檀.追尋“路德維希二世”的秘密[J].文化,2011(7).
[2]劉建民.誰是新天鵝堡真正的主人?——瓦格納對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影響[J].視野,2009(3).
[3]紫檀.追尋“路德維希二世”的秘密[J].文化,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