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東+高冉暉+姜迪+汪曉燕+王利軍
摘 要:文章通過調研,分析江蘇企業自主創新的經驗、問題與建議,提出江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強主要是由于重視企業家和人才作用、以市場為導向開展研發和產學研合作、鼓勵全員創新等,但仍存在技術層次不高、較難留住人才、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不足,建議加快龍頭骨干企業培育、加快高水平人才引進培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快完善研發體系、調動社會各界力量等。
關鍵詞:企業自主創新;企業家;產學研合作;知識產權;創新文化
中圖分類號:G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34-0031-02
近年來,江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提高,2015年全省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00家、民營科技企業超過10萬家,已經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力軍。本文課題組通過赴企業調研和座談,研究和分析江蘇企業自主創新的經驗和問題,提出進一步增強江蘇企業創新積極性和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
1 江蘇企業自主創新的經驗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企業自主創新和建設研發機構的意愿都比較強烈,均高度重視“人才”和“投入”這兩大關鍵創新要素,大部分企業都形成了符合產業和企業實際的創新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機制,一些企業逐漸形成持續引領市場的核心競爭力,令人印象深刻,值得借鑒和推廣。
1.1 創新是一把手工程
創新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戰略。調研企業均把創新作為發展的核心戰略,十分認可企業研發機構作用;許多企業“一把手”高度重視和支持創新,大力支持技術創新,在研發的投入上“下血本、開綠燈”。如某光電企業認為企業創新的“魂”在企業家,其董事長專門親自主持研發中心建設,獲得專利300多項,成為國內行業領導者。某制造企業董事長出身研發人員,將企業發展戰略定位于全球行業第一,提出“質量領先、自主創新”的發展方針,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某電池企業10多年間的兩次重大轉型,讓董事長充分認識創新的作用,積極建設了“三站三中心”,研發投入連續增長。
1.2 以市場為導向
企業建設研發機構的定位更加明確。根據企業的現狀和需求來建設研發機構,特別是以市場為導向來開展技術創新,已成為企業的共識,技術路線圖、專家委員會等被企業廣泛利用。某光伏企業為適應市場更新換代特別快的特點,聘請國際一流專家作為首席科學家,積極對接國際產業技術路線圖來制定公司技術路線圖,并且根據企業財務狀況,將企業的技術定位領先市場6個月。某電子企業認為創新就是“創造符合市場需求的好商品”,以市場為導向,持續開展了多年的技術跟蹤和預研,開發出多個新產品。
1.3 人才是企業創新的根本
人才隊伍建設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在開展技術創新和建設研發機構過程中,幾乎所有企業都把人才隊伍建設、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引進作為重要工作,逐步集聚一批高水平創新人才,并且積極創新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人才作用。某電氣企業研發人員超過100人,占全部員工的40%以上,為留住和利用好人才,除給予較高待遇外,還建立了分紅權制度、研發項目招投標制度、研發人員彈性工作時間制度、“傳幫帶”新人導師制度等,較好解決了本行業人才較少的困難。某制造企業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將高級技師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實行“在二流大學招一流本科生、一流大學招一流研究生”,支持崗位培訓,鼓勵研發人員攻讀學位。
1.4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產學研合作已成為企業發展的捷徑。經過多年引導和支持,企業已充分認識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性,廣泛集聚和利用外部創新資源,極大提升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被調研的企業幾乎都有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產學研合作。某裝備企業從80年代起,便與知名研究所成立科研聯合體,加強成果轉化和技術支持,雙方互惠互利,每年都有新產品推出。某電池企業先后與哈佛大學、中科院、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10多家高校院所開展合作,依托高校開展多項前瞻性研究,并且派人全程參與合作項目,保證合作效果。
1.5 有文化才有活力
全員創新和知識共享正逐步普及。調研中可以比較明顯的感覺到,不少企業已非常重視創新文化的作用,不再將創新作為研發人員的“專利”,采用多種形式和機制,鼓勵全員創新、崗位創造,并制定明確的創新獎勵措施,支持企業所有人員創新,支持員工想點子、提方案、促革新,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激發了整個企業的創新活力。一些企業還通過ERP等企業信息化系統,記錄并積累所有創新過程、數據和成果,促進企業內部知識共享和交流。
2 江蘇企業自主創新的問題
但是,調研中也發現,在企業提檔升級的過程中,企業也遇到一些問題和瓶頸,特別是人才引進培養、知識產權保護等已是比較共性的問題,需要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給予企業更多幫助和支持,企業研發機構建設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2.1 技術創新層次仍需提高
多數企業仍處于產業鏈的中后端,一些企業還在跟蹤模仿,產品的核心或關鍵技術依賴進口,與國外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如某光電企業的芯片全部從美國、日本等進口,占到成本的30%,而本地企業生產的芯片短期內難有質的突破;不少企業的關鍵控制系統均靠“外援”。
2.2 高水平人才仍難留住
由于復合性、懂工藝的人才較少,加上不少企業所在地沒有優勢,導致人才尤其是高水平人才的流動性較大,因更高待遇而跳槽的情況比較普遍,不利于形成持續穩定的創新團隊。如某公司附近常年有獵頭“駐守”挖人,某制藥企業的80個研發人員中有10人跳槽。同時,企業人才工作站點建設有待充實,其在深化產學研合作、促進企業人才培養等方面作用尚未真正發揮。
2.3 知識產權保護還需加強
不少企業普遍提出,目前知識產權侵權現象比較嚴重,但打擊侵權比較困難;一些小型加工企業甚至僅僅模仿外觀,對創新者沖擊較大,防不勝防。這表明,一方面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有待健全,另一方面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也有待完善。endprint
2.4 企業研發體系有待健全
多數企業研發機構仍以硬件建設為主,在組織架構、研發管理、創新文化等軟件建設方面還存在較大不足,沒有形成完善的研發體系,導致創新的隨意性、不確定性和風險都比較大,較難支撐企業持續創新。
3 對策建議
3.1 加快龍頭骨干企業培育
從調研情況來看,創新型骨干企業雖然承受了損失,然其對其他企業“技術輻射”和“人才供給”的事實作用不可否定,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產業發展。建議集中資源,加強對龍頭骨干企業的扶持,制定引導性政策、給予一定補助,鼓勵龍頭企業對其他企業的技術溢出、人才交流和培訓。
3.2 加快高水平人才引進培養
加大引進和培養力度,進一步擴大高水平企業家、研發人才、技術工人等“三種人才”的規模;對于企業家,更要著力優化創業環境,促進有才能、有膽識的創業者脫穎而出。探索建設企業研發集聚區,依托高校院所、高新區、創業園的優勢,引導企業將研發機構建在集聚區,彌補企業所在地對人才吸引力不足的劣勢。探索建立人才信用體系,支持行業協會等建設研發人才信用檔案,約束研發人員頻繁跳槽、惡意侵犯前雇主知識產權的行為。
3.3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加快知識產權法庭建設步伐,降低立案標準,簡化審理程序,提高損害賠償。鼓勵建有研發機構的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貫標”,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提升企業應對侵權的能力和技巧。進一步規范市場競爭環境,提升產品技術標準,提高市場準入門檻,減少惡意侵權和低劣模仿行為。
3.4 加快完善研發體系
引導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完善研發體系,支持企業積極開展技術路線圖制定和研發體系管理貫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支持協會和龍頭企業制定產業技術路線圖,為企業制定技術路線圖提供便利。引導企業建立外部專家和內部人員組成的技術委員會,幫助企業從市場、技術、成本等方面,把握研發方向,降低研發風險。支持企業完善信息化建設,優化研發管理和流程,促進企業內部的知識積累、交流和傳承,減小企業因人才流動帶來的損失。
3.5 調動社會各界力量
引導企業研發機構利用好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的資源,使龍頭企業逐步成為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同盟軍”和合同研發的骨干合作伙伴。支持企業與國內外高校院所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不斷加快人才工作站點建設,積極探索新的運行模式,充分發揮其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創新體系完善等方面的作用。激發中介機構活力,通過政府采購和“科技創新券”等形式,引導各類科技中介機構為企業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旭東,高冉暉,姜迪,等.江蘇建設高水平企業研發機構的對策建議[J].特區經濟,2017(4):40-42.
[2]劉治蘭.我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制約因素與突破路徑[J].新視野,2014(6):52-55.
[3]楊永平.中國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的剖析與思考[J].科學管理研究,2012(8):69-71.
[4]杜傳忠.現階段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J].理論學習,2015(5):11-15.
[5]王嵐.重點企業自主創新問題及對策研究——基于河南省的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2):34-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