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鑫遠+舒平+李吉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特種設備的數量增長飛速,而檢驗檢測人員也因編制原因增加有限,日益增長的設備量與檢驗力量嚴重不匹配,人機矛盾突出,檢驗壓力凸顯,通過設計現場檢驗檢測模塊,對檢驗檢測全過程電子化管理、移動辦公化管理,在線支持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業務,提升監管能力,提高管理效率,節約社會成本,為經濟建設的穩定發展,為社安定提供保障。
關鍵詞:特安通;檢驗平臺;設計;功能
中圖分類號:TU8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1-0060-02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加入WTO,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體制如何適應改革發展,已成為國家十分關注的重要課題。特種設備數量巨大且發展迅速,這些設備的安全狀況直接影響國家的整體形象和穩定發展,而國家特種設備檢驗檢測體制也在逐步發生根本性變化,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抓住機遇,轉變觀念,充分運用現代化的管理工具和管理方式,做到檢驗檢測業務規范化、工作流程控制標準化、管理決策科學化、數據流通網絡化,確保國家特種設備安全運行,使檢驗檢測工作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相稱。因此,推行完整、科學、規范化的特種設備檢驗檢測管理系統已成當務之急。[1]
應用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以各級檢驗檢測機構為核心,以檢驗檢測機構與檢驗檢測對象的信息結合為基礎,針對檢驗檢測工作的各個環節,建立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數據交換,實現檢驗檢測工作管理和日常業務處理,為特種設備的安全監察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數據。[2]
1 “特安通”移動平臺概述
移動智能檢驗平臺系統的研究和應用,在云南省內是首創,國內也處于領先地位。其成果應用將會使特種設備電梯檢驗業務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快速化,節省大量人力資源,全面提升了特種設備檢驗管理的現代化、信息化水平。云南特種設備移動檢驗平臺“特安通”智能終端運用旨在為全省特種設備現場檢驗檢測人員提供一套便攜式智能終端平臺,通過“云計算、移動應用、4G網絡”等信息化技術的綜合應用為特種設備現場檢驗檢測人員提供信息化支撐,提高整體工作的高效、規范、準確。示意圖如圖1所示。
2 智能移動檢驗平臺“特安通” 的優勢
和傳統現場檢驗工作模式相比,特安通移動檢驗平臺具有更大的有點:
(1)改變傳統的檢驗報告出具模式,提高了檢驗工作效率,原十個工作日出具報告時間可大幅縮至1-2個工作日,如果檢驗機構裝備便攜式打印設備,現場可出具檢驗報告,完成檢驗工作。(2)數據通過網絡傳輸,檢驗人員不需要在現場與辦公室之間來回奔波,提高現場的檢驗效率。此外,原始記錄均采用電子存檔,方便管理,節約成本,檢驗數據真實可靠。(3)更精細化地管理每臺特種設備,提高特種設備的管理水平和檢驗質量,更有效為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做好技術支撐和服務。
3 “特安通”平臺的設計和功能開發
(1)系統采用android原生態程序開發,同時兼容android4.0及以上的操作系統。(2)原始記錄模版采用標準的HTML5技術開發,通過服務端的自定義配置,滿足了檢驗記錄格式的靈活多變。(3)原始記錄直接映射解析成檢驗報告,有助于縮短報告流轉環節,顯著提升工作效率。(4)設計時重點考慮了數據離線操作模式,可適應現場檢驗各種網絡環境下的應用。(5)檢驗現場直接采集數據,并通過遠程查詢核對數據的準確性,現場及時上傳檢驗數據,有效保障了檢驗數據的質量,提高檢驗質量。(6)通過在報告、合格證及使用登記證上打印二維碼,實現數據精確定位查找及報告防偽識別功能。(7)GIS功能實現現場地理位置信息采集,實現地圖導航功能,并且為后期拓展空間化數據展示等信息化基礎平臺提供基礎數據支撐。如圖2。(8)特安通功能設計界面如圖3。
4 結語
基于“特安通”移動智能檢驗平臺的研制成功,使得檢驗人員能在現場使用智能手持終端通過無線網絡直接連接到總部的數據中心,不必隨身攜帶大量紙質原始記錄,現場可以直接查詢設備信息,檢驗數據以電子格式直接被錄入手持終端并上傳至總部,在第一時間形成原始記錄和檢驗報告提交審核和簽發,保證檢驗質量和報告出具的時效性。該檢驗平臺可以緩解當前我國檢驗人機比矛盾問題,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應用價值。“特安通”移動智能檢驗平臺的研究符合國家質檢總局《2013年度特種設備安全與節能科研指南》中“安全檢測與監測技術需求”的范圍,屬于全國特種設備科技工作的重點方向和研究任務。
參考文獻
[1]李存岑,李順榮.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特種設備監檢移動辦公系統開發[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3,(9)165-170.
[2]周全力.基于3G無線傳輸的特種設備現場檢驗移動辦公系統研究與應用[J].試驗與研究,2010,27(1)1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