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內涵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業發展階段和水平的重要標志。以市場為核心,打造一批具有世界聲譽的中國品牌,對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加快轉型升級、激發新的增長活力、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展示我國的良好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新形勢下,為什么要大力推進農業品牌化?在品牌創建過程中,市場發揮什么作用?在市場經濟中,如何推進品牌建設?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對此進行了詳細闡述。
農業品牌化是推進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迫切要求
縱觀世界農業發展歷史,大都經歷了產品由不足到豐富,由普遍推進到培育提升品牌的歷程。當前,我國農業已進入數量質量并重、由注重產品向更加注重品牌轉型的新階段。從這一實際出發,借鑒國際經驗,加強農業品牌建設,發揮品牌引領作用,對于加快農業發展方式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農業品牌化是生產導向轉變為消費導向的必然要求。張玉香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農業生產導向轉變為市場消費導向當然是題中之義。農業品牌化有利于帶動我國農業生產向優勢區域集中,推動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和專業化,促進生產經營者規范生產投入品和生產過程,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生產優質安全農產品,滿足消費者提檔升級的需求;同時,品牌成為產品質量安全和信譽的載體,有利于引導消費者放心消費,增強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信心。
農業品牌化是產業由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重要驅動。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如何促進農業綠色、優質、健康發展,促進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是當前面臨的首要問題。品牌是產品安全優質的象征。農業品牌化發展有利于促進推動農業高端化發展,推進農業生產規模化、集聚化,從產業鏈頂端帶動整個農業產業鏈條的轉型升級。品牌建設不僅塑造一個產品或企業,圍繞品牌化,其實是農業生產經營者的消費者意識覺醒,深刻反映產業結構調順調優的導向問題,體現了農業效益和競爭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張玉香指出,抓住了品牌,就是抓準了市場,抓準了優化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的關鍵。從各地看,通過區域公用品牌引領示范作用,帶動全產業鏈和地區發展,已經成為值得推廣的成功經驗。
農業品牌化是特色資源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地方的發展,關鍵在于找準路子、突出特色。欠發達地區抓發展,更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做好特色文章,實現差異競爭、錯位發展。特色農業資源不僅是大自然的造化,更是一筆珍貴的歷史遺產,蘊藏著巨大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但從目前來看,這些資源優勢遠遠沒有轉化為市場優勢。差異化正是品牌建設的核心要素,品牌以特色為榮。特色優勢也只有通過市場化、品牌化,才有可能建立或強化消費認知,從而實現市場溢價。
農業品牌化是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到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時強調,要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近些年來,以農業品牌產品為主的國際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歐美等發達國家以產品標準、質量安全為手段的技術貿易壁壘愈演愈烈。以品牌為抓手,搶占農業發展制高點,已經成為國際上的通行做法。隨著農業全球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業品牌已成為國際市場競爭的焦點之一。
農產品市場是推進新時期農業品牌建設的關鍵環節
當前,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正在有效發揮,在產業融合中的作用正在凸顯。張玉香認為,在農產品由數量走向質量、由產品創建品牌的過程中,農產品市場發揮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農產品市場是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關鍵環節。農產品市場承擔著流通過程中食品安全保障的社會責任,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關,重點體現在:把好“準入關”,嚴格進行索票索證,堅守第一道門檻;把好“準出關”,嚴查流通環節質量安全,強化檢驗檢測;把好“信息關”,完善農產品信息的可追溯體系;把好“監管關”,與基地、政府實施聯動,從源頭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
農產品市場是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的重要途徑。從產地市場看,很多產地產品已經成為消費者心中最放心的產品,成為高質量和大品牌的代名詞,比如壽光蔬菜、洛川蘋果、海南瓜菜、贛南臍橙等。從批發市場看,隨著消費結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在新時期農產品流通中的作用日益加強,北京新發地、河南商丘等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已經成為輻射本地、帶動全國重要力量,成為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支撐。從零售市場看,大型超市、零售店,如永輝、華聯等,已經成為優質農產品的象征。
農產品市場是提升品牌價值的重要抓手。市場是檢驗品牌的試金石。一個品牌的好壞,要通過市場來檢驗,要通過價格來體現。順應市場規律、符合消費需求的品牌產品就能賣出好價錢,樹立好形象。市場也是提升品牌的重要抓手。要通過市場檢驗,明確品牌定位、打造核心產品、構建營銷體系、加強宣傳推介,通過市場來打造提升品牌渠道價值、創新能力、核心訴求等。
以市場為導向,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化
張玉香說,品牌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展現,市場化是推進農業品牌建設的關鍵環節,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打造全方位、全產業鏈的農業品牌體系,進一步帶動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健全農業品牌戰略規劃,發揮好市場在品牌建設中的推動作用。研究制定農產品品牌相關規章條例,進一步明確我國品牌農產品發展的指導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扶持措施,加大農業品牌創建、整合、提升力度,推動建立統一有序、多層鏈接的中國農產品品牌體系,打造全國知名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等。要充分利用市場,重點突破大宗農產品品牌建設,著力以優勢區域產品為依托,創建提升一大批國內名牌,同時培育若干國際知名品牌。推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育名牌,以市場為導向,助推我國農業高端化發展,增強國際競爭力。endprint
大力培育經營主體,尤其是培育市場主體,構建品牌農產品新型產業鏈。強化新型經營主體在品牌建設中的突出地位,加大對現有優勢區域品牌農產品龍頭企業、合作社在土地流轉、倉儲加工、冷鏈物流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發揮好協會、企業、合作社和一般農戶等各類主體在品牌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鼓勵其建立品牌產業鏈多元利益聯結機制。同時要完善社會化服務,強化發展支撐。特別是要積極構建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技術為主的管理方式,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加快促進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品牌化互動發展。品牌化是促進“四化”發展的重要引擎。要堅持以標準化為支撐,加快建立農業標準體系,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創建,全面提高質量安全水平和產業發展水平;以綠色化為抓手,大面積推廣普及節肥節藥技術,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以規模化為基礎,通過“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等多種經營形式,提高生產集約化程度;以品牌化為引領,重點加強“三品一標”等建設,增強優質農產品競爭力。以市場化為導向,推動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品牌化協同發展。
加快構建現代流通方式,大力推進三產融合發展。要著力推進市場流通在品牌建設中的促進作用,加強市場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冷鏈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流通體系,凈化品牌市場環境,帶動產業升級;要多種方式加強品牌農產品產銷對接,完善“農超對接”等新型合作方式,健全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要在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業態中彰顯品牌獨特作用,包括我們在發展觀光農業、創意農業、體驗農業、科普農業及民俗采風等的過程中,加快建立品牌農產品標準示范和特色樣板;在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中,增強特色展示和品牌營銷,以品牌促進融合發展。
強化品牌宣傳推介,樹立農業企業良好形象。要加大品牌農產品展覽會、交易會、推介會等展銷力度,深度挖掘品牌農產品產業和文化內涵,利用多種媒體全方位展示品牌形象。著眼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支持鼓勵有實力的龍頭企業走出去,拓展營銷窗口和渠道,同時要挖掘好、提煉好、講述好中國品牌故事,更好地塑造國家形象、展示大國精神、傳播中華文化,樹立中國農產品良好國際形象。
健全扶持體系,完善優質優價等運行機制。健全品牌建設政策扶持體系,加大支持力度,強化金融服務。加快構建優質優價市場機制,突出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品,加快產品認證和產地認定,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優質產品賣出好價錢。積極探索“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品牌培育和運行機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