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長存
摘 要:文章通過介紹某4×660MW發電廠一臺機組出現的低頻振蕩的過程,分析其振蕩的原因以及出現振蕩后如何采取相關的防范措施,避免機組的振蕩發散,影響其他機組甚至電網的的安全穩定運行。
關鍵詞:低頻;振蕩;阻尼
中圖分類號:TM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34-0176-02
引言
2017年5月,某電廠檢修人員在值班期間接到值長通知,某臺660MW機組出現了低頻振蕩,同時網調自動化處也第一時間通知電廠方某臺機組出現了1.22Hz的低頻振蕩,振蕩過程持續了25秒,值班人員通過查看振蕩機組的DCS運行記錄、機組及線路的故障錄波器、PMU等保護設備確認了機組振蕩的發生,幸好當時有功功率波動的范圍不是很大,振蕩機組通過DCS控制系統及勵磁PSS電力系統穩定裝置提供的正阻尼作用使得振蕩未得到發散。
什么是低頻振蕩?簡單來講就是發電機的轉子角、轉速,以及相關電氣量,如線路功率、母線電壓等發生近似等幅或增幅的振蕩,因振蕩頻率較低,一般在0.1-2.5Hz,故稱為低頻振蕩。其產生的原因主要為電力系統中發電機并列運行時,在一定的擾動下發生發電機轉子間的相對搖擺,并在低阻尼時持續振蕩導致。振蕩分為局部振蕩和區域振蕩。造成低頻振蕩可能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1)機組切機的過程;(2)輸電線故障或保護裝置誤動過程;(3)斷路器設備事故;(4)機組甩負荷過程。
如何識別低頻振蕩?在工程應用中低頻振蕩辨識通常在WAMS主站端(調度端),通過對接收到的PMU數據進行分析,提取出振蕩參數。主要通過以下流程來判斷:(1)采集被監視線路或者發電機的有功功率,進行低通濾波處理,防止頻譜混疊;(2)判斷功率是否突變,序分量是否有短路特征,Ucos%是否較小。若有功率突變,序分量無短路特征且Ucos%較大,則在采集一個數據窗后啟動Prony分析,進而求出振蕩的幅值,頻率,阻尼比。(3)上送振蕩參數。
下面通過調取振蕩時刻PMU波形,以判斷機組是否存在低頻振蕩行為。
從圖1中可以看出,相對于其他兩臺機組#4發電機有功功率有幾處存在明顯的突變,在一次機組負荷指令變化時,機組有功功率出現了振蕩,但并未發散,查看其中某一振蕩時刻機組的有功功率曲線如圖2。
從圖2可以看出在報警時刻#4有功功率在突變,最低值為266.649MW,最高值為376.683MW,突變量達到10MW,根據低頻振蕩辨識方法,基本可以確定#4發電機確實存在低頻振蕩,同時對比查看低頻振蕩期間機組的頻率變化,振蕩頻率為1.2Hz,與調度監測的低頻振蕩頻率1.22Hz基本一樣。
1 振蕩的原因分析
通過查看運行日志了解到,14:24時該臺機組A側高壓主汽閥故障,運行人員關閉了A側高壓調閥,對比A側高壓調閥關閉前后曲線,可以發現在A側高壓調閥關閉后,一次調頻調節達到穩定的時間明顯變長,且在機組的調節過程中動作量明顯增大,機組的正阻尼作用變低,見圖3和圖4。
在機組AGC指令下需要升降負荷時,由于只有單側主汽調閥,調節精度難以滿足要求,導致機組在受到一次調頻動作的擾動后,開始小幅振蕩,最大時達到-11.963,對比振蕩時刻#3DCS曲線,可以發現#3發電機也有一次調頻動作,但各項曲線明顯比較平穩。為避免機組在AGC指令下的低頻振蕩,申請退出機組的一次調頻,在機組一次調頻退出后,有功功率基本無振蕩出現,證明了在機組A側高壓調閥故障期間一次調頻作用引起了此次#4機組的低頻振蕩。
綜上所述,在機組主調門故障等可能降低機組的正阻尼的不可抗事件的發生后,操作員應及時退出機組一次調頻,這樣可以降低機組低頻振蕩發生的概率。
2 結束語
在交直流混連電網的時代,輸電線路變得日趨復雜,發生故障的概率較以往大很多,除了常規的增大PSS的增益放大倍數以提高機組的正阻尼作用外,一旦機組發生振蕩首先應當根據振蕩頻率、振蕩分布等信息正確判斷低頻振蕩源,如振蕩源為本廠,則降低機組有功功率,同時增加無功功率輸出,若有運行機組PSS未投入,應立即將其投入以增加機組的正阻尼,作為生產一線人員必須要掌握相應的應對措施,保障電網及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
參考文獻:
[1]國家電網公司繼電保護培訓教材[Z].
[2]電力系統分析教材[Z].
[3]馬成廉.電力系統低頻振蕩辨識綜述[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2):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