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竹埜
摘 要:中國古典園林以再現自然山水為設計的基本原則,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諧統一,相輔相成,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但這并不是簡單地模仿,而是“本與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結合起來。中國古典園林不論從空間布局、元素的運用、意境的傳承、設計手法、風水格局上都有自成一套的理論體系。本文結合山東濟南彩石山莊示范區景觀來淺析古典園林在當今園林設計中生命力的體現。
關鍵詞:古典園林;意境;生命力
中圖分類號:TU24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21-0227-02
中國古典園林景觀理念講求“天人合一”的概念,也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渾然一體。講究“靜”和“凈”,含蓄平和的景觀環境。 園林景觀張弛有度,曲徑幽深,空間變幻莫測是中國古典園林的設計典范。例如中國十大名園之一的留園,以奇石眾多和建筑布局精巧聞名于世,建筑與亭廊圍合成為不同的小空間,通過漏窗的透景是空間變幻莫測,不失深邃曲折幽靜之趣[1]。
在佛教和道教以及儒家文化的影響之下,中國古典園林景觀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建造思想使其傳統的文化元素呈現于世人眼前,使其能夠到達“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境界,無不體現著我國古典園林造園的深邃思想和空靈意境。古典園林景觀通過對空間的組合與排列把景觀中的明暗變化、虛實對比、層次錯落進行有序整合梳理,使整個園林景觀生動自然、富有詩情畫意。
以南京桃花園著居住區示范區景觀為例,在造園手法上吸收古典園林的步移景異、空間對比、框景、障景等豐富的造園技巧,通過對園林景觀元素進行深入研究,保留其最為精髓和傳神的地方,通過現代的技術和工藝的運用,實現了中式意境的整體效果。
1 古典園林空間布局的運用
古典園林最擅長對空間序列的組織,在營造空間的時候,考慮到人的心理以及感官的需求,運用虛實對比,小中見大等傳統園林空間處理手法且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又彰顯各自特點。中國古典園林在追尋理想境界時,通過對景觀空間的合理布局營造出悠然、閑適的居住環境。在整個空間的規劃上把握整體走勢,對局部空間注重改良設計。使每個區域各司其職,良性循環[2]。
山東濟南彩石山莊示范區的空間設計上充分運用得了古典園林中的空間對比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設計不同尺度的景觀空間,這樣做是為了有意識的使得主次關系顯得更加明顯。通過采用靈活多變和各種造型不規則的空間布置,最終達到一種以小見大的景觀效果。所謂開合就是開有度,合有效搭配得體、相互照應。從大門入口的進入到一個寬敞的大廳空間,運用障景的手法設計照壁景墻,不會讓人產生一覽無余的無趣之感。通過兩邊大樹圍合的樹陣步道進入開敞的水院區,再步行通過提煉了中式元素設計的仿古連廊到達另一個開敞空間水廊園,形成欲揚先抑的探景之感。與蘇州留園的設計手法相得益彰。
2 古典園林景觀元素的提煉
2.1 構筑物及小品景觀元素
在住宅區景觀建筑及構筑物的設計中,參照古典園林中的亭臺、軒榭、廊道等建筑類型,配合其他景觀元素組成富有園林氣息的景觀節點。隔扇,檻窗,照壁,門樓,漏窗等,保留其最為精髓和傳神的地方,并從中提煉其文化符號用現代的材料和手段表現古典園林的特點。
在山東濟南彩石山莊示范區的景觀設計中,運用石橋、石獅景觀柱、景石、假山與水景的結合,仿古的亭廊、水榭以及提煉了古建元素符號的大門、燈柱等小品,將中式景觀元素與現代設計手法的結合淋漓盡致的展現在整個小區的景觀之中。
2.2 園林水體景觀元素
水是中國古典園林景觀的靈魂所在,幾乎所有的園林都包含有水景觀。如果說亭臺樓閣是園林景觀的骨架,那么水就是園林景觀的經絡。水具有靈動的特性,可以為園林景觀增加活力,同時也具有很高的親和性,與各種景觀元素都可以有機的結合,將園林景觀塑造成一個整體。住宅區景觀中的水體也是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水景的合理運用,不僅能夠串聯各個景觀空間,還能提升住宅區的居住環境,營造適宜的居住空間[3]。
中心水景區運用了古典園林中常用的留白的手法,中心靜態水面能夠使實景與虛景相互映襯,虛實合一,形成以小見大的效果。合理的留白使景觀畫面顯得布局有序,層次分明,也可以給人們呈現豐富的想象空間,給欣賞者一個融入自我設計的過程。留白手法的運用體現了設計師不想讓所有的景觀元素本身只簡單地通過自己來實現,而是通過對水景的利用,合理的映襯和光線選擇來表現各種景觀的特質,使效果顯得更加開闊更加通透,形成色象皆佳的景物布局。大型的靜態水面及假山跌水組合而成,形成了動靜的對比。水面上架設石橋將這里的水面分隔成大小兩個不同的空間,增加了景觀的趣味性。水系通過連廊留到流水客廊區,即起到了流向的引導作用,又將整個空間聯系起來,是不同的空間融合在了一起。
3 景觀意境的傳承
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在于其意境的體現,中式園林景觀更多的是對形式感和意義的追求,象外之形,也就是我們稱之的意境。是從一個審美情感的理想境界出發,經過思考和對哲學的了解,最后形成一個對“形”的概括和抽象的自然美景的總結。使得園林景觀成為了一些心理情感的寄托,然后通過引導和深化,使欣賞人贊同甚至引發共鳴,從而獲得獨立和自由的精神釋放,享受審美的自然情趣。
山東濟南彩石山莊示范區中竹的大量運用,充分體現了古典園林幽靜的意境之美,大片的竹林配合假山意向雕塑,體現了設計師將名山大川,竹林幽居的自然精致濃縮到庭院之中。展現了古代設計匠人對自然景觀的向往及憧憬。住宅區前的桃林象征著桃花源記中,阡陌道還家歸園田居的意境。通過這樣的意境更能體現出居住地的清凈,與世外隔絕,悠然自得的幽靜之感。
4 種植風水理論的運用
風水學理論中關于種植的理論可以歸納為,北面樹木要高大,且冬季要能擋風;東面種植中等高度且枝葉較為稀疏的樹種,能夠通風導氣,而且風水家認為“寧可青龍高萬丈,不可白虎抬半頭。”因此,選取的樹木要比西面略高,形成入口,讓東南風順利進入;西面樹木以落葉喬木為主,外側搭配以常綠植物,較密植,即能遮擋冬季的寒風,在冬季落葉的時候又不會遮擋陽光;南面留有一定空間納陽、活動,其北面再種植樹木為“案山”,且與東西兩面的植物進行圍合,東南角“巽位”留有凹口,形成完整的閉合空間,起到“藏風聚氣”的作用[4]。
山東濟南彩石山莊示范區中依靠北部密集的竹林隔絕外界人們生活產生的“廢氣”,對從園區外進入園區內的氣體進行吸塵、凈化,并制造出大量氧氣,以“封閉”竹林內曲折的園路作為“氣體運輸管道“將清新、干凈的空氣輸送到中心景觀區,直到居住區。園區中利用中心的水池調節空氣的濕度,通過建筑以及四周植物的遮擋圍合形成的“閉合”的模式,不僅可以避免外界相對較差的空氣的影響,也防止園區內高質量空氣的快速散失,達到“藏風聚氣”的效果。
5 結語
現在的居住區設計中,西方景觀設計的風格屢見不鮮,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古典園林的沒落及缺失,反而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個風景園林設計師的思想及意識中。隨著時代的發展,新材料的運用同樣可以淋漓極致的展現古典園林的元素及設計風格,并且在空間布局和設計手法上依然不斷在遵循著前人無數年來總結的設計經驗及景觀意境。因此,在滿足現代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追根溯源,將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法有機融入到現代景觀當中,這才是古典園林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生命力的體現。
參考文獻
[1]彭一剛.中國古典園林分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6.
[2]周維權.中國古典園林史[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3]吳瑞.論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學價值[J].沈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3):40-43.
[4]陳安全.風水理論在住宅環境景觀設計中的運用[J].廣東園林,2008,(1):40-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