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麗芳
墨彩酣暢神飛揚
——再讀孔憲華花鳥畫
文/劉麗芳
孔憲華的花鳥畫縱筆揮灑,墨彩飛揚,不在形似而貴在得意,一景一物,都抒發著畫家心靈深處的情感和意趣。他從不拘泥于傳統花鳥畫的創作理念,擅于駕馭和創造變幻無窮的機理,使作品呈現出獨特的藝術效果。他遵循“以神寫形”“以物傳情”的審美原則,通過黑白的變幻、色墨的交織,盡情抒寫著花鳥生命的躍動翩然,將客觀意象和主觀情趣相結合,營造出典雅脫俗的清新之境。
在萬千的花鳥物象中,孔憲華獨愛畫蓮花。因為蓮花自古以來被稱為“君子之花”,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曾賦予其“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支”的形象。雖然它生長在污濁的環境中,但始終保持著內心的清澈與高潔,努力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清麗脫俗。同時,由于蓮花又有著“本固枝榮”的特征,因此,也意味著根基牢固,興旺發達,世代綿延,家道昌盛。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令蓮花成為他心中最美好的象征。在他的作品中,經常有幾朵青蓮恣意地綻放著,花和葉相伴相擁,婀娜的身姿使人頓覺清新靜氣,剛好與水墨的清遠雅逸相得益彰。蓮葉像一把大傘,為人們投下一片清涼,使原本浮躁的心情漸漸地歸于平靜。他筆下的蓮花,或素淡沉靜,或繽紛絢爛,好似佛前的花朵,沐浴著悠悠的梵唱,靜靜綻放在忘憂河上,映出人世間的所有悲喜。
除了蓮花題材以外,孔憲華也將葫蘆、梅花、仙鶴等物象引入到作品中,使其在表現意象的審美特征外,又蘊含著吉祥的寓意。這種題材的選擇,本質上有著傳統文人畫托物言志的審美特點,體現了作品的含蓄之美。在創作的過程中,畫家從審美意象著手,立象以盡意,通過對自然生命的描繪,表達心中的情感和追求,以達到精神上的升華。同時,在作品的空白處,畫家常常題字或作詩,與畫作本身相互映照,充滿書畫相合的書卷氣。因此,他筆下的花鳥成為緣物寄情,抒發胸臆的藝術載體,寄寓著清高脫俗的文人風骨。這種文人式的審美表達,亦體現了畫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高雅的審美旨趣。
孔憲華的花鳥畫建立在傳統文化的基石上,從多個層面體現出文人的筆墨和精神,滿蘊哲思和詩意的美感。與此同時,畫家也在不斷探索新的筆墨語言,用更具時代感和現代感的形式,詮釋著花鳥的筆墨特征和精神意蘊。他的作品猶如水中的蓮花,安守一泓池水,淡裝素顏任絲縷清香悄然綻放,體現了平淡天真的文人雅趣,在整體上呈現出古今交融的審美之風。

孔憲華 清風傲骨 245mm×125mm 2011年

孔憲華 識見蓮花心方知不染塵 200mm×200mm 2002年

孔憲華 荷塘詩韻 180mm×97mm 2013年

孔憲華 幽香通夢

孔憲華 雨露風潤 136mm×70mm

孔憲華
孔憲華,字秋實,號圣衍居主。師從著名畫家陳大章、郭怡宗,后又受教于邢少臣、張立辰、郭志光、韓瑋等。現為中國金融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大學所屬美術研究室副主任,山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金融美術家協會理事,濱州市美術家協會理事、花鳥委員會委員,博興縣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一級美術師。作品在《人民政協報》《美術報》《世界知識畫報》《中國收藏》《北京大學藝術主流》等30多種報刊刊登。
作品獲獎
2006年10月,《孫文蓮》入展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中國書畫精品展”,獲佳作獎。
2007年4月,《碧水荷香》入展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等6單位組織的“走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全省詩書畫作品巡回展”,獲優秀獎。
2008年12月,作品《清秋鷺唱》在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組織的“2008年花鳥畫培訓”中獲優秀獎,并于2009年1月5日在山東省文聯觀摩展出。
2009年9月,《濕地情》入展中國金融工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全國金融系統書法美術展”,獲金獎,受到總行的通報表彰。
2013年11月,作品《荷塘詩韻》入展中國金融美協舉辦的第二屆(工行杯)全國美術作品展,入編《作品集》。
2014年11月18日,作品《青蓮》入展“紀念中國金融美協成立10周年‘中信銀行杯’中國金融美術家中國畫作品展”,入編《作品集》。
2015年8月15日,作品《和平頌》入展山東省政協舉辦的“浩然正氣——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 周年書畫展”,作品入編《作品集》,并被山東省政協收藏。
2016年9月23日,作品《和諧盛世國運昌》入展第九屆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項目之一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書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