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個中醫診療項目中,已有86個納入醫保支付范疇。近日,湖北省政協召開“促進中醫藥發展、助推健康湖北建設”月度協商會。在前期省政協開展網絡議政的基礎上,記者將網友提問帶到會場,向省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提出了問題,獲得了積極回應。
網友“鄭愛蘭”問:能否將更多純中醫治療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范圍,方便患者的同時也促進中醫藥發展?
省人社廳總會計師高忻回應,醫保診療項目實行國家和省兩級目錄管理,目前明確的97個中醫診療項目中,已有86個納入醫保支付。另外11個項目,經國家和省兩級專家的多個層面論證,均是療效尚不確切、非臨床必須的診療項目。例如,8個灸法項目中,艾灸等6個項目已納入醫保支付,而獨灸、雷火灸未納入醫保,因為專家對它們的療效存在分歧,需要進一步論證。
網友“沉默的魚”提問:如何讓廣大群眾對中醫有正確的認識,而不被所謂的“神醫”忽悠?如何加強市場監管?
省衛計委主任楊云彥回應,要加大規范化管理,一方面對打著中醫之名行騙、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堅決打擊;另一方面,過去很多老中醫限于歷史原因沒有受過正規學歷教育,要根據實際情況,解決他們的職業資格問題,讓更多基層中醫能夠更加規范、有序、合理地發揮作用。
協商會的互動環節,湖北中醫藥大學的一位巴基斯坦留學生現場提問:如何讓湖北豐富的中醫藥資源服務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對此,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介紹,1986年以來,湖北中醫藥大學海外學院為30多個亞非國家培養本科生、研究生和進修生共2000多人。目前,我省正在阿爾及利亞建設中國中醫中心,作為中國政府與十個非洲國家建立的中醫中心之一,今年內將掛牌。
(摘自:《楚天都市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