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敏 李祥龍
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對13個物種TYR基因編碼蛋白的理化性質,以及一級、二級、三級結構和亞細胞定位進行預測和分析,同時擬構建13個物種TYR基因的系統發育樹。結果表明:TYR基因編碼產物為不穩定蛋白(貉子除外),整條多肽鏈表現出親水性。二級結構主要為α螺旋、β折疊,β轉角區域分布少且散,均存在信號肽和跨膜區,可以判斷TYR基因編碼蛋白是定位于生物膜上的膜蛋白或分泌蛋白,主要在嘌呤和嘧啶、運輸和結合、電壓門控離子通道及轉錄中發揮作用。各物種TYR基因編碼產物主要定位于內質網、高爾基體以及細胞質膜。除原雞外,其他物種該蛋白均存在跨膜區,貉子有2個跨膜區域。各物種系統發育樹與動物學進化觀點基本一致。
關鍵詞:物種;酪氨酸酶基因;毛色;蛋白質結構;生物信息學
中圖分類號: Q754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21-0044-05[
[HJ14mm]
收稿日期:2016-06-01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校創新團隊領軍人才培育計劃(編號:LJRC004);河北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重點基礎研究項目(編號:15962901D);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編號:C2016407114)。
作者簡介:郭敏(1991—),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功能基因組學。E-mail:1908384796@qqcom。
通信作者:李祥龍,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動物遺傳育種。E-mail:lixianglongcn@yahoocom。
動物的毛色、羽色不但可以作為質量性狀,也可作為一種經濟性狀被利用。目前,綠色、環保、優質的毛皮產品已成為廣大消費者追求的目標。毛色表型主要受黑色素的影響,是黑色素在毛皮質和髓質中沉淀的種類和數量不同造成的。研究表明,動物毛色的形成主要與黑色素細胞中合成的2種色素(真黑色素、褐黑色素)比例有關。真黑色素通??墒蛊つw或毛皮表現為褐色、黑色,褐黑色素能使皮膚或毛皮表現為黃色、紅棕色[1],黑色素沉淀取決于這2種色素的相對含量。對于動物黑色素細胞而言,酪氨酸酶(tyrosinase,簡稱TYR)作為關鍵酶參與黑色素的合成[2],具有加氧酶、脫氫酶雙重功能[3],動物黑色素的形成主要遵循多巴(DOPA)途徑,指在動物體內,酪氨酸在TYR的催化作用下,經由DOPA、多巴醌、吲哚醌等形式,最后生成黑色素。酪氨酸酶相關蛋白酶1(TYRP1)、酪氨酸酶相關蛋白酶2(TYRP2)與酪氨酸酶(TYR)構成了酪氨酸酶基因家族,TYRP1、TYRP2各自催化特異的反應參與黑色素的合成,這3種成員協同調控黑色素的形成[4],并且與其他毛色相關基因共同作用調控毛色的形成。引起黑色素代謝紊亂的主要原因是TYR基因突變或酶的失活,最終將導致機體組織異常表達[5]。有研究表明,哺乳動物TYR基因包含5個外顯子和4個內含子,序列長度約為16 kb[6]。本研究選用GenBank中已提交物種的TYR基因編碼蛋白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學方法對TYR基因編碼蛋白的結構與功能進行預測和分析,以期研究TYR基因及其編碼蛋白的功能,進而為該基因調控的動物毛色機制研究奠定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序列來源
[JP2]從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網站(http:wwwncbinlmnihgov)的GenBank中下載包括斑馬魚、犬、東北虎、家兔、[JP3]家貓、綿羊、貉子、家牛、人、狨猴、原雞、中央蝙蝠、家豬等13個物種的TYR基因編碼蛋白序列[7]。序列來源見表1。
12蛋白結構分析
121一級結構利用Expasy開發的針對蛋白質基本理化性質的Protparam工具(http:wwwexpasyorgtoolsprotparamhtml)分析TYR基因編碼蛋白序列的相對分子質量、氨基酸組成、等電點(pI)、消光系數、半衰期、不穩定系數、總平均親水性等。同時通過 Expasy開發的Protscale工具對TYR基因編碼的蛋白質進行親水性、疏水性分析。利用TMHMM Server v20在線軟件(http:wwwcbsdtudkservicesTMHMM-20)預測跨膜區[8-9]。
122二級結構利用Chou & Fasman 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 Server軟件預測TYR基因所編碼蛋白質的α螺旋、β折疊和β轉角。同時,分別使用Protfun 22 Server[10-11]、Signal P 41 Server[12]在線軟件分析預測TYR基因編碼產物的功能分類和信號肽。
123亞細胞定位利用PSORT Ⅱ Prediction在線軟件(http:psorthgcjpform2html)對TYR基因編碼蛋白在細胞內的位置進行定位與分析[13]。
13構建系統發育樹
應用DNAMAN軟件對不同物種TYR基因編碼蛋白序列進行多序列比對并構建系統發育樹[14]。
2結果與分析
21不同物種TYR基因編碼蛋白的一級結構
211蛋白質理化性質由表2可知,13個物種TYR基因編碼蛋白的氨基酸組成相同,且亮氨酸(Leu)、絲氨酸(Ser)含量明顯高于其他氨基酸。表3為13個物種TYR基因編碼蛋白的理化參數,包括氨基酸數量、相對分子質量、pI值、分子式、原子總數、正電荷殘基數負電荷殘基數、不穩定指數、脂肪系數和親水性總平均值等。可以看出,脂肪系數均高達70以上,其中貉子的脂肪系數最高,達到8139;親水性總平均值表現為負值,說明這13個物種TYR基因編碼的蛋白均為親水蛋白;除貉子(不穩定指數<40,穩定)外,其他物種TYR基因編碼的蛋白均為不穩定蛋白質。endprint
212跨膜區分析通過軟件分析可知:貉子TYR基因編碼產物有2個跨膜區域,原雞TYR基因編碼產物無跨膜區域,第1~499 aa位于胞外。對13個物種進行跨膜區預測結果顯示,除原雞外,其他物種該蛋白均存在跨膜區(表4),揭示該蛋白是定位于生物膜的跨膜蛋白。
22不同物種TYR基因編碼蛋白的二級結構
221α-螺旋、β-折疊、β-轉角的預測經過軟件分析可知:在各物種TYR基因編碼蛋白的二級結構中,α-螺旋、β-折疊區域分布較廣,而β-轉角區域分布少且較分散(表5)。
222信號肽的預測通過分析蛋白序列有無信號肽,可以判斷此蛋白是否為分泌蛋白[15]。表6的預測結果顯示,原始剪切位點分值(raw cleavage site score,簡稱C值)的最大值與被結合的剪切位點的分值(combined cleavage site score,簡稱Y值)的最大值均趨向于+1,信號肽分值(signal peptide score,簡稱S值)的最大值在切割位點前高,在切割位點后低,符合信號肽的標準,可以判斷TYR基因編碼產物中存在信號肽。
223親水性與疏水性的預測親水性氨基酸一般位于蛋白分子表面,而疏水性氨基酸位于蛋白質分子的內部[16]。氨基酸的親水、疏水性可以用來判斷蛋白質折疊的大致趨勢。對13個物種TYR氨基酸序列的親水、疏水性進行預測,正值
表疏水,負值表親水;正值越大表示疏水性越強,負值越小表示親水性越強,表7結果顯示,13個物種整條多肽鏈均表現親水性,因此認為,TYR基因編碼產物為親水蛋白,且位于蛋白質分子表面。
23不同物種TYR基因編碼蛋白的亞細胞定位
如表9所示,各物種TYR基因編碼產物主要定位于內質網、高爾基體以及細胞質膜,其中人的該基因編碼產物有小部分定位于細胞外(111%),而原雞的該基因編碼產物主要定位于細胞外,比例高達667%,小部分定位于內質網、高爾基體及液泡中,且比例均為111%。
24不同物種TYR基因編碼蛋白的三級結構
對不同物種TYR基因編碼蛋白的三維結構進行同源建模,結果表明,各物種蛋白結構豐富多樣,存在大量折疊、螺旋扭曲,這些特點對物種的生物學功能具有重大意義。
25系統發育樹
3結論
不同物種TYR基因編碼蛋白脂肪系數均高達70以上,其中貉子最高,達到8139。除貉子外,其他物種TYR基因編碼蛋白均為不穩定蛋白質,整條多肽鏈表現親水性。除原雞外,其他物種該蛋白均存在跨膜區,貉子有2個跨膜區域,揭示該蛋白是定位于生物膜的跨膜蛋白。
TYR基因編碼蛋白的二級結構主要為α螺旋、β折疊,β轉角區域分布少且散,均存在信號肽、跨膜區,主要在嘌呤和嘧啶、運輸和結合、電壓門控離子通道及轉錄中發揮作用。各物種TYR基因編碼產物主要定位于內質網、高爾基體以及細胞質膜,人有小部分定位于細胞外(111%),而原雞主要定位于細胞外(667%),小部分定位于內質網、高爾基體及液泡中(111%)。系統發育樹分析結果符合動物學進化觀點。
[FK(W14][TPGM1tif]
參考文獻:
[1][ZK(#]Ito S,Wakamatsu K,Oeki H Chemical analysis of melanin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regulation of melanogenesis[J] Pigment Cell Research,2000,13(8):103-109
[2]Hearing V J,Tsukamoto K Enzymatic control of pigmentation in mammals[J] FASEB J,1991,5(14):2902-2909
[3]Crippa R,Horak V,Prota G,et al Chemistry of melanins[J] The Alkaloids,1989,36:253-323
[4]Jimbow K Biological role of tyrosinase-related protein and its relevance to pigmentary disorders (Vitiligo vulgaris)[J] Dermatol,1999,26(11):734-737
[5]Aigner B,Besenfelder U,Seregi J,et al Expression of the murine wild-type tyrosiness gene in transgenic rabbits[J] Transgenic Res,1996,5(6):405-411
[6]Oetting W S The tyrosinase gene and oculocutaneous albinism type 1(OCA1):a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biology of melanin formation[J] Pigment Cell Res,2000,13(5):320-325
[7]付鑫,李祥龍,周榮艷,等 14個物種RPSA基因編碼區生物信息學分析[J] 湖北農業科學,2012,51(2):389-390
[8]楊洪一,孫立娜,張杰,等 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抗原表位預測[J] 河南農業科學,2013,42(8):67-70
[9]胡慧艷,賈青,陶雋,等 家豬TBP蛋白結構與理化性質的生物信息學分析[J] 河南農業科學,2014,43(3):128-132
[JP2][10][ZK(#]Jensen L J,Gupta R,Blom N,et al Prediction of human protein function form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and localization features[J] 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2002,319(5):1257-1265
[11]Jensen L J,Gupta R,Strfeldt H H,et al Prediction of human protein function according to Gene Ontology categorise[J] Bioinformatics,2003,19(5):635-642
[12]李玩生,劉磊,馮海燕,等 豬T細胞受體β鏈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學分析[J] 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10,45(3):1-6
[13]Nakai K,Horton P PSORT:A program for detecting sorting signals in protein and predicting their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J] Trends Biochem Sci,1999,24 (1):34-36
[14]徐小剛,劉雅婷,李永忠,等 番茄斑萎病毒屬病毒SRNA序列比對[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6(2):142-146
[15]Thorton J M From genome to function[J] Science,2001,292(5524):2095-2097
[16]閻隆飛,孫之榮 蛋白質分子結構[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221-2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