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軍蓉 魏君英
摘要:為了規(guī)范合作社的財務管理,基于湖北省105個糧食類合作社的調查資料,對糧食類合作社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部分合作社沒有設置會計崗位,也沒有進行會計核算;大部分合作社內部控制薄弱;大多數合作社財務核算不規(guī)范;許多合作社沒有依法進行盈余分配。其原因主要是大部分合作社成員不了解也不關注相關法律法規(guī);股權和決策權高度集中在少數核心成員;內外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財務會計人員匱乏。因此,必須積極推進合作社法律法規(guī)的修訂和培訓;健全合作社產權制度和決策機制;完善合作社內外監(jiān)督機制;加快合作社會計人員隊伍建設。
關鍵詞:糧食類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會計核算;內部控制;盈余分配;法律法規(guī);監(jiān)督機制;原因
中圖分類號: F32142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7)21-0346-03
收稿日期:2016-06-19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編號:13BJY108);主要糧食作物產業(yè)化湖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基金(編號:2015MS004)。
作者簡介:鄧軍蓉(1971—),女,湖北枝江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農村財務會計研究。E-mail:happydengjr@126com。
目前,作為重要的新型農民經營主體之一的農民合作社發(fā)展迅速,為了規(guī)范合作社的財務管理,保護合作社及其成員的合法權益,國家在2007年1月1日實施《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法》后,又于2008年1月1日出臺實施了《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湖北省作為糧食生產大省,糧食類合作社近年來數量急劇增長,同時許多合作社卻沒有依法規(guī)范財務管理,核心成員侵占普通成員權益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致使農民參加合作社積極性不高,進而影響到合作社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和糧食產量的提升。這些問題近年來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一些學者作了相關研究。如劉宏波等提出合作社財務管理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須要在制度建設、會計核算、資金營運、審計監(jiān)督、人員素質等方面加強1]。鄭鵬等認為絕大多數合作社有章程,但無具體財務管理制度;成員大會有名無實,成員權利被架空從而導致普通社員被排斥在合作社盈余分配的決策之外;合作社財務管理制度的不規(guī)范進一步限制了合作社盈余分配的公開化和透明化2]。任大鵬等提出合作社盈余分配制度的核心是對合作社中出資成員的利益與沒有出資但利用合作社服務成員利益的相互關系的妥當處理3]。錢克明等認為,很多合作社沒有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一些合作社還存在財務管理不規(guī)范、不透明的現(xiàn)象4]。周振等提出,在引導合作社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道路上促進合作社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尤其是完善盈余分配方式,應成為國家規(guī)范合作社制度建設的重要取向5]。胡明霞等認為,合作社信息披露制度的構建,是提升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普通成員知情權的客觀要求和政府監(jiān)管的前提,對市場信息的傳遞、有效信息的分享具有重大意義6]。以上研究雖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都沒有基于實地調查資料對糧食類合作社財務管理現(xiàn)狀進行研究,本試驗基于湖北省105家糧食類合作社的實地調查資料,對合作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
1糧食類合作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1調查樣本及特征
111數據來源
本試驗采用的數據來自2015年11月湖北省農民創(chuàng)業(yè)培訓班(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班)的調查。調查采用隨機抽樣、調查問卷與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共發(fā)放問卷116份,收到有效問卷105份,有效率為905%;調查對象涉及湖北省的8個市(州)(表1)。
112樣本基本特征
調查問卷涉及被調查合作社產權制度、治理結構、財務核算、內部控制、利益分配機制等內容。從糧食類合作社成立的時間來看,調查樣本涵蓋了不同時期成立的農民合作社,大部分成立于2009—2011年,占724%;從樣本合作社種植的作物來看,水稻占533%、玉米占 238%、小麥占229%;從合作社組建的方式來看,以農村能人或專業(yè)大戶領辦為主,占381%(表2)。
12糧食類合作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21部分合作社沒有設置會計崗位或會計核算
配備專職會計人員和進行會計核算是合作社加強財務管理的前提條件。調查發(fā)現(xiàn),在105個樣本合作社中,23個合作社(占219%)未按照要求設置會計崗位和進行會計核算,也未委托農村經營管理機構或代理記賬機構代理記賬及核算,平時只由理事長或個別核心成員登記大筆資金出入的流水賬;其他82個樣本合作社都按要求建賬,其中50個合作社(占476%)有專職出納人員和兼職會計,32個合作社(占305%)有自己專職的出納和會計人員(表3)。由于部分合作社沒有專職會計人員,也沒有建賬,因此其財務管理工作難以開展。
122大部分合作社內部控制薄弱
內部控制是經濟組織為提升財務管理水平而必須健全的一種日常管理制度。《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對合作社貨幣資金、采購業(yè)務、銷售業(yè)務、存貨、對外投資業(yè)務、固定資產、借款業(yè)務等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都作了相關的規(guī)定。筆者所在課題組以糧食類合作社業(yè)務量最大的貨幣資金為例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在105個樣本合作社中(可多選),295%的合作社收取現(xiàn)金手續(xù)不完備,沒有使用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收款憑證;714%的合作社存在公款私存的情況;609%的合作社沒有按照要求組織專人定期或不定期清點核對現(xiàn)金;333%的合作社支票和財務印鑒由同一人保管。同時,105個樣本合作社中幾乎都沒有制定其他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說明大部分合作社內部控制非常薄弱,這無疑不利于合作社健全財務管理和持續(xù)健康發(fā)展(表4)。
123大多數合作社財務核算不規(guī)范
《合作社財務會計制CM(25]度》規(guī)定,合作社必須依法使用會計科目和進行會計核算,
筆者所在課題組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糧食類合作社的會計核算并不規(guī)范。首先,部分合作社財政補助沒有依法進行核算。調研結果顯示,28個接受項目資金補助的樣本合作社中,有5個合作社(占179%)未計入專項基金;31個接受直接財政補助的樣本合作社中,有21個合作社(占677%)沒有按照要求開支,而是由核心成員私分了(表5)。一方面造成部分合作社財政補助形成的資產大多由團體成員無償使用,資產權屬不明晰,日常管理及核算也不規(guī)范;另一方面導致許多合作社普通成員對領辦人成立合作社的動機提出了質疑。其次,大部分合作社都沒有按要求設置和完整登記成員賬戶。在105個樣本合作社中,建賬的82個樣本合作社都依法設立了核心成員賬戶,賬戶內容中登記成員出資額、交易量(額)的分別為100%、609%;其中僅有11個合作社(占104%)設立了普通成員賬戶,其賬戶內容中都登記了成員出資額和交易量(額)。同時,由于這些合作社都沒有把公積金和財政補助資金量化到成員個人,因此其都沒有登記成員的公積金和財政補助資金量化份額(表6)。由于合作社成員賬戶設置和登記內容很不完善,不僅導致合作社公共積累產權模糊,盈余分配無據可依,且由于合作社與成員及非成員之間的交易無法區(qū)分,造成一些合作社存在偷稅漏稅的現(xiàn)象。endprint
124許多合作社沒有依法進行盈余分配
依法進行盈余分配是合作社完善財務管理制度非常重要的體現(xiàn),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目前大部分糧食類合作社盈余分配的隨意性非常強。首先,大部分合作社盈余公積金提取比例隨意。調查結果顯示,在105個樣本合作社中除了9個合作社沒有盈余以外,其他96個合作社均有盈余,但有531%的合作社沒有提取盈余公積金而直接進行了盈余分配,其中按照盈余的10%、20%、30%、40%提取盈余公積金的合作社分別占96個樣本合作社的156%、177%、73%、63%(表7)。其次,部分合作社盈余分配方式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調研結果顯示,在96個有盈余的樣本合作社中823%的合作社全部只按照核心成員的股金分配了盈余;全部按交易量(額)分配盈余的合作社占 125%;依法按照交易量(額)和股金分配盈余的合作社只占52%。另外,一些合作社故意把對普通成員抬高農產品購價或降低生產資料售價形成的“一次返利”混淆為盈余分配,年終只按股金對少數核心成員進行盈余返還,其結果不僅造成合作社盈余被核心成員獨占,也挫傷了農民加入合作社的積極性(表8)。
13糧食類合作社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31大部分合作社成員不關注也不了解相關法律法規(guī)
合作社教育、培訓和信息原則要求合作社必須對成員進行有關合作社方面的知識培訓,由于我國糧食類合作社的發(fā)展尚處于初期,資金等方面的能力有限,因此其培訓宣傳工作大多依靠政府相關部門來完成。目前,由于政府宣傳力度不夠及成員文化程度不高等多方面原因,導致大部分合作社包括理事長在內的核心成員對《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合作社法》不夠了解,財務管理意識淡薄;同時,普通成員對合作社相關法律法規(guī)幾乎都不知曉,根本談不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些都導致核心成員侵害普通成員利益問題的出現(xiàn)。
132合作社股權和決策權高度集中在少數核心成員
產權制度是經濟組織的制度基礎,對于人的經濟行為、活動績效和財富分配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目前由于我國多數糧食類合作社股金制度不健全,加上不愿意承擔風險等原因,出資的普通成員數量非常少,合作社股權基本集中在少數核心成員手中,日常經營決策也多由核心成員組成的理事會說了算。涉及到合作社的重大事情經營決策時,盡管法律規(guī)定要經過成員(代表)大會舉手表決,由于大部分普通成員基于自身素質和能力有限,他們參與合作社管理的意愿不強,此時成員大會也難以真正發(fā)揮作用,因此合作社普遍存在決策機制不完善的問題,在許多糧食類合作社中,財務管理都由核心成員控制,為了達到獨占盈余、公積金及國家財政補助等目的,合作社核心成員往往故意違反法律法規(guī)進行賬務處理,不僅造成合作社產權不明晰,還導致一些合作社的財政補助落入個別核心成員手中。
133合作社內外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
首先,從內部監(jiān)督機制來看,監(jiān)事會是專司監(jiān)督職能的合作社機關,其設立是基于兩權分離,它代表合作社全體成員對行使經營管理職能的理事會進行監(jiān)督,根本目的在于防止經營者將自身的利益凌駕于合作社之上。目前大部分糧食類合作社形式上設立了監(jiān)事會或執(zhí)行監(jiān)事,但由于成員的異質性,導致監(jiān)事會成員或執(zhí)行監(jiān)事大多由出資較多的核心成員擔任或理事會成員推薦產生,普通成員幾乎不能進入。同時,在設立了監(jiān)事會或執(zhí)行監(jiān)事的樣本合作社中,由于素質偏低及“內部人控制”等原因,導致監(jiān)事會或執(zhí)行監(jiān)事能很好地發(fā)揮內部監(jiān)督審計作用的合作社非常少。其次,從外部監(jiān)督機制來看,大部分合作社的成立是基于政府的倡導和財政補助、稅收優(yōu)惠等利益的驅動,有著規(guī)模小、產業(yè)鏈短及內部人控制問題明顯等特點,此時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強有力的外部監(jiān)管。從合作社登記注冊開始就應該嚴格把關,如成員數量、出資證明和驗資報告;還應該對合作社的年度財務報告和財務核算進行規(guī)范檢查,尤其是財政補助資金、稅收要重點審計,同時應該逐步引入民間審計;另外,各級示范社評選一定不能流于形式,要進行實地調研,評選出來的示范社要名副其實,而不是成為個別人斂財的工具。
134合作社財務會計人員匱乏
目前我國合作社會計人員匱乏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大部分糧食類合作社起步較晚,主要從事農產品生產、銷售及粗加工,產后增值能力弱,沒有能力聘請專職會計和出納。其次,現(xiàn)行高等學校會計專業(yè)沒有開設《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會計》課程,致使會計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不能直接走上合作社會計崗位。最后,由于合作社均分布在偏僻的廣大農村及鄉(xiāng)鎮(zhèn),大多數大學畢業(yè)生都不愿意去合作社就業(yè),因此造成許多合作社高薪都難以聘請到專職會計人員。由于財務會計人員的稀缺,加上大部分合作社輔導員財務會計水平不高,所以合作社財務管理不規(guī)范問題的出現(xiàn)也就不足為怪了。
2結論與建議
21基本結論
目前糧食類合作社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部分合作社沒有設置會計崗位和進行會計核算、大部分合作社內部控制薄弱、大多數合作社財務核算不規(guī)范、許多合作社沒有依法進行盈余分配。合作社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包括:大部分合作社成員不了解也不關注相關法律法規(guī)、合作社股權和決策權高度集中在少數核心成員、合作社內外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合作社財務會計人員匱乏。
22規(guī)范糧食類合作社財務管理的建議
依據《合作社法》《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對于規(guī)范糧食類合作社財務管理,提出如下建議。
221積極推進合作社法律法規(guī)的修訂和培訓
首先,針對目前《合作社法》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政府部門應該把對《合作社法》的修改盡快提上議事日程并給予落實,以更好地指導現(xiàn)階段合作社的規(guī)范化發(fā)展。其次,針對合作社大部分成員不了解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實際情況,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專款專用,采取多種形式,對合作社不同層次的人員有重點地進行培訓。通過專項培訓提高合作社經營管理人員規(guī)范財務管理的意識,要提高普通成員的維權意識;還要提高財務會計人員財務管理的規(guī)范化水平。endprint
222健全合作社產權制度和決策機制
首先,合作社應該健全產權制度。基于目前大部分合作社財務管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應該鼓勵成員繳納的股金與交易額成正比,以避免合作社盈余分配等不合法現(xiàn)象的發(fā)生;堅持所有合作社成員必須入股,加強成員資格的認證,盡量減少成員邊界游移情況的出現(xiàn),以促進產權的明晰。其次,應該健全合作社決策機制。應真正落實成員(代表)大會制度,包括成員大會的選舉和表決應該實行一人一票制,并嚴格執(zhí)行大會代表簽名制度;合作社
理事會應該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不能有越權行為,以避免內部人控制問題的出現(xiàn),尤其是合作社經營方針和重大事項應該由成員(代表)大會進行決策。
223完善合作社內外部監(jiān)督機制
首先,應完善合作社的內部監(jiān)督機制。合作社在依法設立監(jiān)事會的過程中,應該至少選舉1名有能力的普通成員進入監(jiān)事會;應通過制定內部控制制度等措施,以保證監(jiān)事會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合作社應該定期實行社務公開、財務公開等,自愿接受成員監(jiān)督。其次,應該完善合作社的外部控制制度。政府相關部門人員要加強宣傳學習,讓他們認識到合作社加強外部監(jiān)督的重要性;在對合作社的外部監(jiān)督過程中,應該加強廉政建設,杜絕個別合作社渾水摸魚、騙取國家財政補助、偷稅漏稅情況的發(fā)生。
224加快合作社會計人員隊伍建設
針對目前合作社會計人員缺乏、業(yè)務水平低的現(xiàn)狀,財政部門和農村經營管理部門應對合作社會計核算輔導員進行《合作社法》《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的培訓,讓他們對合作社的會計科目設置、會計賬簿建立及會計報表編制進行指導,使合作社財會工作正規(guī)化、合理化、合法化。高等學校會計專業(yè)不僅要開設《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會計》課程,還要引導學生改變傳統(tǒng)的就業(yè)觀念,鼓勵他們去合作社就業(yè)。有關部門還要加大對現(xiàn)有合作社會計人員的培訓力度和繼續(xù)教育,堅持會計人員持證上崗,提高合作社財務管理的規(guī)范化水平。
參考文獻:
1]ZK(#]劉宏波,劉任 關于我國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財務管理問題的思考J] 農業(yè)經濟,2011(11):51-53
2]鄭鵬,李崇光 “農超對接”中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及規(guī)制——基于中西部五省市參與“農超對接”合作社的調查數據J] 農業(yè)經濟問題,2012(9):77-85,112
3]任大鵬,于欣慧 論合作社惠顧返還原則的價值——對“一次讓利”替代二次返利的質疑J] 農業(yè)經濟問題,2013(2):44-48,110
4]錢克明,彭廷軍 關于現(xiàn)代農業(yè)經營主體的調研報告J] 農業(yè)經濟問題,2013(6):4-7,110
5]周振,孔祥智 盈余分配方式對農民合作社經營績效的影響——以黑龍江省克山縣仁發(fā)農機合作社為例J] 中國農村觀察,2015(5):19-30
6]胡明霞,胡耘通,黃勝忠 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規(guī)范運行的監(jiān)管機制探析J] 農村經濟2015(6):125-1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