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要:小學英語是學生接觸英語的初始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能夠幫助學生對英語建立一個系統(tǒng)的認知,因此,這一階段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關系著學生今后對英語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本文即從小學英語課程中的教學方式著手,探究英語教學的趣味教學方式。
關鍵詞:英語;趣味;教學
小學生接觸英語的初始階段,是英語教學的關鍵,關系著學生對英語課程的興趣度。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對英語課程的興趣。以下即是筆者在教學中所運用的幾種教學形式。
一、加入西方文化
英語是世界范圍內(nèi)應用相當廣泛的一種語言形式,其表達方式與中國的漢語存在著明顯地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xiàn)在英語語法上,更多地是由于西方人的思維方式與我們的差異形成的。不同的文化差異會在語言上形成不同的理解,在西方人認為是合理的表達,在中國很可能只將其看做一個笑話,在中國的笑話,用英語表述給西方人,也很有可能是對他們的羞辱,所以在講述英語課程時,需要教師將西方文化中的一些禁忌或玩笑,講述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對西方文化有基本的了解。同時,這種教學方式還可以讓學生對西方文化產(chǎn)生好奇,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
如,在學習《Hello!》這一課時,應先為學生講述中西方見面打招呼時的不同用語,中國人一般常將“吃了嗎?”“早上吃的什么?”“出來了?”“干嘛去?”掛在嘴邊,以示親切友好。而這在西方人眼中,這無異于對他的盤問,他們認為兩個不熟識的人之間這樣的對話涉及到了對方的隱私,不應該出現(xiàn)在打招呼時的語句。西方人常用“Hello!”“Good mor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等語句彼此打招呼,也就是“你好”的意思,再加上兩人相遇時的時間狀態(tài),英國人還常用天氣狀況打招呼,“Its fine today,isnt it?”翻譯成漢語即是“今天天氣很好啊,你覺得呢?”他們不喜歡見面時與陌生人談論自己的家庭、年齡、收入等狀況,而英國的天氣變化無常,因此見面時討論天氣就顯得理所當然了。還有中西方對人的稱謂上也是有區(qū)別的,中國人喜歡與自己相熟的人之間用姓名稱呼彼此,而陌生人之間,常會加上敬稱,如王先生、李女士,或者用彼此的職位稱呼彼此,如張經(jīng)理、高教授等,而西方文化中,如果了解對方的姓名,就常用彼此的姓名稱呼彼此,如果不了解,再用“先生、女士”稱呼,小輩對長輩甚至也可以“直呼其名”,這在中國則是極不禮貌的。
二、講述趣味故事
在英語中的一些固定句式有著特定的意思,因此在翻譯時,應該根據(jù)句式進行翻譯,而不是僅根據(jù)英語的字面意思。由于這種差異,所以在二者進行對話轉換時,常常鬧出許多笑話。將這些有趣的故事分享給學生,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對英漢之間的轉換更加流暢,能夠擺脫僅對字義的把握,從而真正了解到句子的內(nèi)涵。也可以讓學生通過對這些趣味故事的了解,增加學生對英語課程的興趣。
如,在講授“Look out!”的意思時,就需要用一個相關的趣味故事加深學生的印象,“有一個中國人去國外打工,一天他與外國工友在室內(nèi)工作,聽到他室外的工友對他說‘Look out!Look out!,于是他將頭伸向室外去看,這時恰好空中有墜物將他砸傷了。”從這則小故事中,可以看到“Look out!”的意思在這里并不是字面上的“朝外看”,而是“小心!當心!”的意思,所以他的工友所說的意思恰好與字面意思相反,潛在的意思是讓他不要向外看,但這個人顯然沒有聽懂工友的表達,所以在學習英語時要時常注意這種類似的句子含義。通過這一故事,可以引起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這種特殊句式的了解,這種句子還有:No way!是“沒門!”的意思,而非“沒有路!”Is not the house!是“本店請客!”的意思,而非“沒有房子。”
三、引導學生表達
在教授學生對英語的學習之后,還應讓學生之間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表達。引導學生表達,可以讓學生對英語口語的練習產(chǎn)生興趣,使學生對于英語對話模式形成一定的認識。在英語交流中,還可以幫助學生糾正發(fā)音,讓學生對自己用英語進行交流這件事逐漸熟練運用,以防只進行書面英語教學使學生產(chǎn)生交流障礙,只會看不會讀,更不會運用,這就與從未學過英語毫無區(qū)別。所以教師在課堂中應該給于學生相互交流的時間,讓學生產(chǎn)生對用口語進行對話的興趣。
如,在《What would you like ?》這節(jié)課程中,就讓學生在課堂中根據(jù)這一內(nèi)容進行對話,可以是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進行閱讀,也可以問其他的內(nèi)容。學生在課程交流中,表現(xiàn)出了極度的興奮感。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相互提問,并進行回答:“Id like some noodles.”“Id like some fish.”“Id like some juice.”“Id like some tea.”
總體看來,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加入西方文化可以使學生對西方文化產(chǎn)生興趣,從而在英語課程的學習中更加努力;講述趣味故事,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英語與漢語轉換之間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學習英語的趣味所在;引導學生表達的形式,可以讓學生學會運用英語,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英語的樂趣。
參考文獻:
[1]胡娟.小學英語趣味教學策略之我見[J].校園英語,2017-10-11
[2]宋玲芳.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策略[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7-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