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安建
摘要:減少運營成本,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是企業最重要的環節,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永恒話題。對于企業生產環節的成本控制,能有效地減少企業在整個運行環節中的成本,其關鍵是采用合理的管理制度與方法來管控企業管理中的具體過程,以降低無意義的消耗,實現企業利益的高效增長。
關鍵詞:中小型制造企業;生產成本;實務問題
中小型制造業的企業在對生產成本進行把控,是指企業根據其既定的成本要求,在生產環節對硬消耗成本進行壓縮,并挖掘生產過程中有問題的部分,以綜合企業生產經營中所產生的各種成本,以更好地把成本壓縮在既定目標之內,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一、中小型制造企業在生產成本把控中的實務問題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中小型企業規模愈發龐大,對我國國民經濟做出了巨大貢獻,可這些企業在部分固有的問題中受到了很大的競爭限制,以致于在效益上拼不過大型企業。這些問題在生產成本把控上體現為如下幾點:
1.材料利用方面。
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在對材料的把控上不夠嚴格與合理,經常會導致重復采購與材料丟失等問題,以致于在材料成本的把控上出現了混亂;2.工藝技術方面。中小型企業在工藝方面因其選用方式不合理、生產安排不規范導致了生產成本的增加以及產品質量的下滑;3.質量品質方面。在生產過程中,對質量成本沒有進行控制;4.生產設備方面。部分生產設備陳舊無法實現高效生產,提高了生產負擔,降低了生產效率;5.成本管理方面。這部分企業對企業生產過程中的數據記錄不夠重視,導致無法對生產成本做到緊密把控。
二、中小型制造企業在生產成本把控中的改進措施
我國的中小型制造企業在生產成本方面主要涵蓋了以下幾點,場地承租成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能源成本以及其他質量成本等,在以上成本的基礎上開始展開生產成本把控的有關改進措施:
(一)材料成本的把控。
材料成本在企業整個生產環節成本中占了巨頭,市場中大部分的企業都把對材料的把控當做成本控制中的關鍵,下文將以業務流程的標準對材料成本的把控分為兩部分進行講解。
1.對材料的采購把控
首先,要對材料采購實行限額限量的要求。其次,在材料的價格把控方面,應推行“ABC管理法”,即根據產品的主要用料的成本高低歸為A類,對A類的材料進行重點的價格調查,并據此制作不同時期對材料采購的限價以及獎懲機制,同時采購部應時刻關注市場的情況,留意價格波動的規律,準確把握采購時點。比如對市場波動比較大的金屬材料,可以采用定期輪動招標的方法,與中標的供應商簽署定期供貨協議,來鎖定價格,降低未來材料成本提高的風險。
2.原材料耗用成本的把控。
原材料的耗用成本把控,本質上就是對生產過程中的出入庫、生產下料、余料退庫、廢料回收等環節配以嚴格的計量控制。加強對材料耗能的管理,能夠有效地控制對材料耗能的把控和管理。首先是要制訂材料消耗的定額,從規則上限定材料消耗的最高要求;其次依據材料消耗的定額要求制定成本控制計劃,并為所有的生產單位規定月、季、年材料的成本要求;再次加強材料消耗的總結分析,對材料消耗實際情況與限額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管理疏忽或有問題的地方。
(二)動能費的控制。
企業應該根據年月度的生產任務量、產品類型及能源消耗限額等資料給生產間制定能源消耗指標,持續監控能源成本的變動情況;強化能量平衡的分析,規劃好必須加以限制的能源消耗量高的生產間;對能源的合理消耗量實行的監控,挖掘進一步節能減排的可能性。
(三)控制人工支出的成本
何為直接人工成本?就是為在產品的生產中付出勞動而指出的員工工資費用的集合。例如員工福利、養老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等等。從淺層的角度觀察,這是不個不變量。不能被減少、壓縮。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聯系人工的生產效率,就可以將直接人工成本變為可變量,可以被降低和壓縮。對中小企業來說,提高在固定的人工成本下的員工生產效率,是降低人工成本支出的一個良好的舉措。
1.縮小批量生產的產品的用工時間。縮短工作時間不是指從源頭上降低生產人數,這是不適度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容易引發員工的不良情緒,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2.從工藝上提高工作的效率,對工藝的優化和對生產工具的更新是有效的方法。
3.制造考核方法和獎勵制度。對工作效率高,工作熱情高漲的員工給予一定的獎勵和鼓勵。對成績排名和公布,以及對不良工作態度的員工進行批評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四)制造費用的把控。
制造費用包括產品生產成本中除去直接材料外的所有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單位的不同生產組為管理生產所產生的所有費用。
(五)控制質量成本
質量成本在企業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指在產品保證和服務質量上指出的一切費用以及為了實現質量目標而負擔的一切損失的集合。例如預防、檢驗、內部缺陷的彌補、外部缺陷的彌補所付出的成本。而所謂的質量成本的控制,是指產品從一開始研制,到開發設計,最后到制造、銷售等整個周期內的質量成本的管理活動的集合。了解了質量成本的定義之后,我們可以看出,質量成本的組成結構因企業的變化而變化。在實踐中,我們常常用統計方法和經驗去估算,得出質量成本的決策。這是有一定步驟的。最后,是合格品的質量成本的比對,找出最低點,就是最佳質量成本的點。其所對應的質量成本,就是最好狀態的質量成本。所對應的產品合格比率就體現企業的最佳質量水準。
參考文獻:
[1] 莫正林.成本控制最佳實務[J].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11.
[2] 塞風.工業經濟專業知識與實務[J].中國勞動出版社2015.10
[3] 李金華.關于企業成本控制方面的幾個問題探討[J].中國外資,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