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政策法規司 司長 羅音宇
加強安全生產法治體系建設
文/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政策法規司 司長 羅音宇

黨的十九大按照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全面部署,將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其中,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由“基本實現”進入到“實現”。與之相適應,作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重要內容的安全生產工作,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要求,將提前到2030年實現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理所當然,法治化是安全生產工作的必然選擇。必須強化依法治理,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解決安全生產問題,著力提高安全生產法治化水平。這是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實現安全生產目標的最根本舉措。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安全生產法治工作,經過各方面多年的努力,安全生產法治體系正在形成。首先,安全生產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形成了以《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礦山安全法》為基礎,涵蓋煤礦及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等多個行業(領域),包括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司法解釋等多種形式,具有中國特色的安全生產法律體系。其中,作為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的執法依據主要有3部法律、12部行政法規、100余部地方性法規規章、58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部門規章。將加快推進以《安全生產法實施條例》為重點的立法工作,推動修改《礦山安全法》,加快起草《危險化學品安全法》,并借鑒醉駕入刑的經驗,提出有關法律修改建議,將極易導致重大事故發生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納入刑法。
其次,安全生產標準體系逐步完善。目前,國家安全監管總局主管全國安全生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初步建立了以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冶金、有色、石油天然氣、化學品、煙花爆竹、機械、通用、職業健康和工貿等安全風險較大的行業領域為基本框架,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的安全生產標準體系。目前由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歸口管理的安全生產國家標準206項、行業標準(AQ)402項。在職業健康領域,據不完全統計約有標準900余項。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安全生產標準工作機制,制修訂重特大事故中暴露出來的缺失或不適用的標準,清理修訂老化滯后、交叉重復、矛盾打架的標準。
三是監管執法體系正在形成。監管執法工作是安全生產法治的重點。在健全監管執法機構、加強監管執法隊伍的同時,不斷推進安全監管執法規范化建設,促進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向行政執法機構轉型,制定了《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辦法》《安全生產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標準》《安全生產執法程序規定》《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手冊》等一批涉及監管執法的規范性文件,全面推行年度監督檢查計劃制度,實行分級分類監管,要求一個企業明確一個監管主體,并有序推進“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制度;將加快制定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辦法、行政執法證據規則等,推動安全生產和職業健康監管執法一體化,建立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制度,盡快形成高效的安全生產執法體系。
四是執法監督體系正在加快建設。執法監督是安全生產法治的關鍵。按照“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的要求,適時修訂《安全生產監管監察職責和行政執法責任追究的規定》,按規定加強行政執法責任的內部追究工作;加快制定《安全生產監管執法監督辦法》,實現執法監督制度化;充分發揮法制機構在監管執法工作中指導、監督、協調作用,建立執法行為審議制度和重大行政執法決策機制;完善安全生產執法糾錯和執法信息公開制度,為行政相對人提供便利的救濟渠道;加強定期分析安全監管執法的情況,檢查各項制度措施的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以嚴密的執法監督促進嚴格規范執法。
編輯 包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