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同,孟海翔,霍昌,楊洋,王凱
(山西朔州平魯區茂華下梨園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朔州 036800)
下梨園煤業40101綜放工作面頂板水防治技術
張仕同,孟海翔,霍昌,楊洋,王凱
(山西朔州平魯區茂華下梨園煤業有限公司,山西 朔州 036800)
分析了下梨園煤業40101工作面頂板上覆巖層水文地質情況,結合采區地質及工作面頂板巖層結構,預測了工作面頂板涌水類型。通過綜合采用物探、鉆探、化探相結合的探測手段,查明了富水異常區,驗證了頂板涌水來源,預防了工作面頂板水害事故。生產實踐證明了“物探先行、鉆探驗證、化探跟進”的科學性。
工作面;巖層結構;頂板水;涌水類型;覆巖層;物探;鉆探;化探
山西朔州平魯區茂華下梨園煤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下梨園煤業)40101綜放工作面位于4煤層401采區南部,為401采區首采工作面,其煤層底板標高1 243~1 276 m,煤層傾角平均-3°,平均煤厚9 m,走向長1 620 m,傾向寬150 m,面積243 000 m2。
401采區位于井田4煤層中,東鄰401采區回風巷,西至井田邊界,南鄰中煤平朔集團井工三礦,北鄰40102掘進工作面,煤厚9.07~16.80 m,平均13.48 m,煤層頂板為泥巖、中砂巖,底板為砂質泥巖、細砂巖。40101綜放工作面總體為一走向NEE、傾向SSE的單斜構造,地層產狀平緩,傾角在2°~5°之間變化,掘進揭露一條落差2.7 m正斷層。
2.2.1 地表水及河流
井田內無地表季節性河流,中部發育向北傾斜的主沖溝,各大小沖溝平時基本干涸無水,唯雨季時才匯集洪水,由井田東西兩側向中部主沖溝匯聚,最后向北排出井田,輾轉注入馬關河。
2.2.2 含水層

(2)二疊系下統山西組和下石盒子組砂巖裂隙含水層組因埋藏淺,近地表巖石均已風化,屬風化裂隙水。據鄰區東露天勘探區西北部邊界的D701號鉆孔抽水資料,單位涌水量為0.000 5~0.002 8 L/(s·m),滲透系數k為0.002 340~0.005 207 m/d,水位標高為1 224.00~1 358.35 m,該含水層組富水性弱。
(3)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含水層組廣泛分布于井田內,一般厚度為0~54.0 m,平均33.5 m。巖性上部為淺紅色亞粘土、砂質粘土,含多層鈣質結核,底部為砂礫石間夾少量粘土,孔隙發育,連通性好,透水性強,含水較豐富,富水性中等,為近地表一個較好的含水層。
工作面回采前嚴格按照“預測預報,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則,采取“物探先行、鉆探驗證、化探跟進”的綜合探測手段[1]。
2013年4月,井田中部劃定區域開展地面瞬變電磁勘探工作,對40101綜放工作面頂板富水性進行了探查。通過本次地面瞬變電磁勘探,圈定了40101綜放工作面頂板砂巖K3,K4砂巖含水層局部富水異常區。
(1)圈定了4煤層上覆的K4砂巖局部富水異常區Ⅰ,Ⅱ,Ⅲ(如圖1所示)。其中異常區Ⅰ,Ⅱ高程在1 295~1 315 m,距離4煤層垂高38~58 m;異常區 Ⅲ 高程在1 310~1 330 m,距離4煤層垂高40~60 m。
(2)圈定了4煤層直接頂K3砂巖局部富水異常區3(如圖1所示),異常區3的高程在1 275~1 290 m,距離4煤層垂高2~17 m。

圖1 40101工作面物探富水異常區平面位置示意
(1)正常段富水性探查。40101綜放工作面頂板富水性探查布置在40101運輸順槽與40101回風順槽。兩順槽各從切眼開始每50 m布設1個鉆場,對40101綜放工作面頂板砂巖含水層進行超前探查,每個鉆場按要求布置5個鉆孔。按計劃布設鉆場64個,設計工程量24 448 m,已完成工程量18 008 m。
(2)物探富水異常區鉆探驗證。對頂板K4砂巖物探富水異常區施工補探鉆孔,首先施工物探異常區中心驗證孔,鉆孔終孔位置穿過物探異常區垂高10 m,根據中心鉆孔出水情況確定加密鉆孔布置程度,直至物探低阻異常區得到充水探查與疏放。施工出水鉆孔16個,共疏放頂板水41 840 m3。


表1 40101工作面水質化驗成果
下梨園煤業40101綜放工作面頂板水防治工作綜合采用了物探、鉆探、化探相結合的探放水技術手段,在物探階段布置了測點350個,探查出富水異常區4個,異常區面積81 922 m2;鉆探階段布置鉆場64個,完成鉆進工程量18 008 m,疏放頂板裂隙水41 840 m3;水質化驗5次,排除老空水隱患。系統科學地開展了該工作面水害防治工作,避免了工作面頂板水害事故[2]。
(1)40101綜放工作面頂板砂巖含水層局部富水異常區物探成果準確,為探放設計施工提供了科學依據。
(2)井下鉆探施工驗證了煤層頂板富水性,疏放了頂板砂巖裂隙水,排除了頂板水害隱患,為下梨園煤業安全生產打下了堅實基礎。
(3)水質化驗結果與水源類型預測相吻合,提高了探水的可靠性和驗證率。
(4)40101工作面涌水主要以頂部砂巖裂隙水為主,第四系水對煤層頂部砂巖裂隙水有一定的補充作用,回采工作面涌水預測時應予以考慮。
[1]國家安全生產監督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煤礦防治水規定[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9.
[2]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中國煤礦水害防治技術[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11.
(本文責編:白銀雷)
張仕同(1967—),男,山東萊蕪人,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從事采掘及地測防治水方面的工作(E-mail:15110829643@163.com)。
孟海翔(1980—),男,山東泰安人,副總工程師,工程師,從事地測防治水方面的工作(E-mail:xzmkmhx@126.com)。
霍昌(1974—),男,山西朔州人,地測科科長,助理工程師,注冊安全師,從事地測防治水工作(E-mail:623924852@qq.com)。
楊洋(1985—),男,山東泰安人,生產技術部主任,工程師,工學碩士,從事采掘工作(E-mail:394580743@qq.com)。
王凱(1990—),男,河北衡水人,助理工程師,從事煤礦防治水工作(E-mail:1039850425@qq.com)。
TD 82-9
B
1674-1951(2017)11-0057-02
2017-09-11;
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