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 趙鑫光 張承罡
“物質結構與性質”選考考點
——晶胞結構相關計算的突破

在2017年的全國新課標化學學科高考考試大綱中規定:高考化學的選考內容包括“物質結構與性質”“有機化學基礎”兩個模塊,其中“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由于其命題具有較強的規律性,受到很多考生的青睞。縱觀幾年來的高考試題可以發現,晶胞結構及其相關計算是該模塊中的必考知識點,這部分內容較為抽象且理論性強,本文旨在總結相關知識點的基礎之上,幫助學生認識其本質和規律,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原子位于晶胞的體內(通常是體心)時,則該原子完全屬于這個晶胞。

















將金剛石中的C原子換成Si原子,每兩個Si原子中間加一個O原子,就得到了SiO2的晶胞(圖中大球代表Si原子,小球代表O原子)。晶胞中Si原子與O原子個數比為1∶2。最小環上有12個原子(6個Si原子和6個O原子)。1 mol SiO2晶體中,Si—O鍵數目為4 mol。

石墨是具有層狀結構的混合型晶體,層內存在金屬鍵、共價鍵,層間存在范德華力;層內每個C原子與3個C原子連接,構成六邊形,其鍵長、鍵角相等,每個六邊形平均占有2個C原子,C原子數與C—C鍵數之比為2∶3。
原子的空間利用率η等于晶胞中原子所占的總體積與晶胞體積之比。

設原子半徑為R,由于原子在晶胞棱的方向上相切,可以計算出晶胞參數:a=b=c=2R,α=β=γ=90°。每個晶胞中包含一個原子。












長春吉大附中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