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顏建河 溫玉梅
明晰考向 高效復習
——基于“考綱”下的高三化學一輪后期復習

高三復習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拓展和提升的過程。我們常說,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那是因為方向是目標的導向,是復習的指南,是練習的依據,所以說“考綱”就是指路明燈。對于高三的學生來說,必須首先明確高考考什么,需要什么能力,復習重點是什么,主要有哪些考點。立足教材,以核心(主干)知識來構建知識網絡,形成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進而實現知識的學以致用。這就要求我們在指導復習中要注重知識整合,避免知識碎片化,引導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基于此,在一輪復習的后期,要認真研讀“考綱”,明確“考綱”對教材中每個知識點的要求層次,特別是高層次(綜合運用)的要求,在理解所學各部分化學知識之間的本質區別與內在聯系的基礎上,運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必要分析、類推或計算,解釋、論證一些具體的化學問題。做到能“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使學生既能掌握本學科的核心知識體系,又能促進多元智能的發展,進而實現學科復習上個臺階,以取得高質量的復習效果。
“考綱”是高考命題的科學依據,是高三化學整個復習過程中師生應時刻遵守的綱領,是高考復習的指路航標。認真研究“考綱”,把準高考的“脈”,了解命題趨向和要求,明確復習要點,必然會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復習的效率。一輪復習要突出重點、掃除盲點、加強弱點。要走出“越基礎的東西越易出錯”的怪圈,除了思想上要予以高度重視外,要認真閱讀、梳理教材,夯實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題型。同時,學會反思,學會總結,才是復習的重中之重,注重教材章、節之間知識的內在聯系、規律的揭示,形成知識結構和網絡。例如,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內容多、涉及面廣,復習時應以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作為知識主線,貫穿化學基本理論,使學生理解、掌握相關內容,形成相應的知識結構和網絡。

【分析與解答】這是一道源于課本基礎知識的試題,試題題干以最基礎的“置換反應”為核心知識載體,可謂知識起點低,但所考查學生的能力層次非常高,對發散思維和所學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試題的分析過程與答案是開放的,有一定難度。為此,解答題目的關鍵就是依據題設“置換反應”為切入點,結合所學基礎知識進行大膽聯想,追尋、統攝、歸納中學所學過的“置換反應”。這樣,就能很快聯想到如下最常見、最基礎的置換反應:①Zn+H2SO4;②Fe+CuSO4;③CuO+C;④CuO+H2;⑤Mg+CO2;⑥C+H2O;⑦Na+H2O;⑧Cl2+H2S;⑨F2+H2O;⑩O2+NH3……
從上述置換反應還可再作進一步的拓展(同類型置換反應)。同時,依據元素周期表相關知識可知,元素周期表共7個主族,且分屬6個不同主族的單質兩兩之間的置換反應只可能有如下3組:





當然,上述題所涉及的知識點與解答方略都為同學們所熟知,可以說在復習備考中都已見過類似的題目。可是,他們卻得不了高分,究其原因,就是忽視了解題后的反思和總結。學生們在解答完后,可依據中學所學置換反應,作如下總結與歸類:








學生參與學法反思,是彌補思維缺點,培養思維嚴密性和廣闊性的最有效途徑之一。這是因為領悟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對學科知識網絡的建構,把握學科主干知識、核心能力及其知識的內在聯系,進而達到舉一反三,聞一知十,提升復習效率。
化學是一門實驗學科,化學實驗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承載著更多的功能,它可以喚醒對相關化學知識、基本實驗操作方法的記憶。“考綱”明確了對化學實驗與探究的能力要求,這就要求我們在高考一輪后期的化學實驗復習中,要以不同的視角審視已做過的實驗,從深層次上提出問題,不斷進行歸納和整理。例如,在復習實驗室制Cl2的實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細致閱讀教材中的演示實驗,明確實驗操作流程,理解實驗原理,思考常規實驗的非常規做法。同時,從操作到現象和原理都要熟練掌握,復習時做到多提問幾個為什么。①選擇氣體發生裝置的條件有哪些?中學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有幾套?分別適用于哪些氣體的制備?②除MnO2外,KMnO4、K2Cr2O7、KClO3等作氧化劑,是否可以制得Cl2?③制得的Cl2中含有HCl、H2O,如何除去?中學常見的干燥劑有哪些?干燥裝置有哪些?使用干燥劑的原理及注意事項是什么?④該實驗為什么只能用濃鹽酸?收集有毒、有污染的氣體時應注意些什么?其實驗裝置有哪些?等等。


(1)操作Ⅰ使用的試劑是_________,所用主要儀器的名稱是_________。
(2)加入溶液W的目的是 。用CaO調節溶液Y的pH,可以除去Mg2+。由表中數據可知,理論上可選擇pH最大范圍是_________。酸化溶液Z時,使用的試劑為_________。

開始沉淀時的pH沉淀完全時的pHMg2+9.611.0Ca2+12.2c(OH-)=1.8mol·L-1
(3)實驗室用貝殼與稀鹽酸反應制備并收集CO2氣體,下列裝置中合理的是_________。


(4)常溫下,H2SO3的電離常數Ka1=1.2×10-2,Ka2=6.3×10-3,H2CO3的電離常數Ka1=4.5×10-7,Ka2=4.7×10-11。某同學設計實驗驗證H2SO3酸性強于H2CO3:將SO2和CO2氣體分別通入水中至飽和,立即用酸度計測兩溶液的pH,若前者的pH小于后者,則H2SO3酸性強于H2CO3。該實驗設計不正確,錯誤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合理實驗驗證H2SO3的酸性強于H2CO3(簡要說明實驗步驟、現象和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儀器自選。供選的試劑:CO2、SO2、Na2CO3、NaHCO3、Na2SO3、NaHSO3、蒸餾水、飽和石灰水、酸性KMnO4溶液、品紅溶液、pH試紙。
【分析與解答】這是一道高考化學學科實驗題,學生在面對這樣的實驗時,雖然他們對所給框圖轉化及儀器都是熟悉的,但對其作用并不一定都清楚。這時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從細節入手),并能根據所學化學原理去思考、判斷、評價其裝置的真正作用,最終學會對簡單的實驗進行設計。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題目后,要盡可能多地提出如下問題:


(3)裝置的選擇,應從發生裝置、除雜裝置和收集裝置三個方面分析。a中收集方法不對;c中的長頸漏斗應插入液面以下;b、d是合理的。
(4)要通過測pH判斷兩種酸的酸性強弱,兩種酸的濃度必須是相等的,而SO2的溶解度遠大于CO2,兩飽和溶液的濃度不相等,故該實驗的設計是錯誤的。驗證酸性強弱,最常用的原理是強酸置換弱酸,其實驗步驟:將SO2通入NaHCO3溶液中,生成的氣體再通過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除去過量的SO2,再用品紅溶液檢驗SO2是否除盡,最后通入飽和石灰水中。
實驗現象:品紅不褪色,飽和石灰水變渾濁;實驗結論:H2SO3的酸性比H2CO3強。
針對上述問題的提出,結合所學知識,學生便可迅速解決(回答)以上問題,并有所領悟,從而對該實驗的設計、操作方法作出正確、全面的判斷、評價。

這樣的實驗復習,從問題開始,逐步展開,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對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展創新能力是大有禆益的。同時,在高考復習中只要舍得花時間去重新做課本上的重要實驗,從做的“過程”中去體會“細節”,適時進行“反思、評價”,才能獲取解決問題的經驗和能力。
夯實基礎,不是盲目多做題。追求做題數量,只停留在檢查對與錯的層面上,卻很少對錯題進行思考、查出錯因,收效是不大的。其原因是缺少反思,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在目前的競爭環境下,各類化學復習資料充斥著課堂,其導向功能已經嚴重地損害了教材的權威性,不少學生視復習資料為至寶,置教材于不顧,一頭扎進了茫茫無際的題海之中,不少教師樂得省力也被資料牽著鼻子走。殊不知,教材所闡述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基本實驗等其科學性、準確性和權威性都是任何復習資料所不能替代的。高考命題的依據,所考查的知識點都立足于教材或以教材習題為本進行遷移、綜合或以實驗設計為命題的基本原則。為此,在復習備考中一定要恪守以“本為本”的原則,感悟教材的內涵和外延,消除各種復習資料的干擾。例如,在復習有機化學的相關知識時,可利用高考試題給出的信息源作為切入點進行拓展復習。




(3)(CH3)2CH+在NaOH的水溶液中反應,將得到電中性的有機分子,其結構簡式是________。
(4)(CH3)3C+去掉H+后,將生成電中性的有機物,其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
【分析與解答】這是一道新知識(概念)的有機綜合試題,著力考查學生接受、篩選新信息,把握新信息實質的能力。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點,就是依據碳正離子的符號、結構特點、反應性能及研究者情況等新知識,抽象出這些碳正離子比相應的基(不是分子)缺少1個電子的結構特點,緊緊抓住這一本質特征,通過分析、推理題中的各個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重視教材,認真研究高考試題,才能用活各種試題中給予的知識信息,進而不斷鞏固、拓寬、深化課本知識。這樣的復習方法才能做到立足基礎、從個別到綜合,學生的能力才會有大的提高。同時,要努力做好以下幾點:①習題要精選。選題要注意基礎性、典型性、針對性、綜合性。特別是精選歷年高考題。同時,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逐步提高難度。②復習要同步。每天都要求學生完成一定量的同步練習,不要一邊做題一邊對照答案,應把一節或一單元做完再對照答案,這樣效率最高。③做題要多思。明確考題考查的意圖是什么,涉及的知識點有哪些,解題的關鍵是什么,還有哪些解法。對典型習題、代表性習題更要多下工夫,力求做到答一題會一類,明一知百,練一題習一法,訓練學生的思維。④錯題要糾錯。每一次練習或考試后,要做出詳盡的分析,找出錯誤的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還是非知識性的失誤。對典型錯誤要有記錄,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指導學生進行一次總結,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哪些“頑癥”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從而不斷消除化學復習中的失分點,增加得分點。⑤測試要定時。同時,要引導學生合理分配答題時間,以提高解題速度,看題要準,審題要細,盡量減少錯看、漏看,養成好的做題風格,規范化答題,提高分數。

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教育局,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