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冷桂香,謝春
(1.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磁共振室,江西 贛州 341000;2.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放射科,江西 贛州 341000)
磁共振波譜成像對脂肪肝診斷的價值研究
陳惠1,冷桂香2,謝春1
(1.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磁共振室,江西 贛州 341000;2.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放射科,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 研究磁共振波譜成像對脂肪肝診斷的價值。方法 選擇脂肪肝患者54例作為觀察組,同期選擇健康體檢者54例作為對照組,均采用磁共振波譜成像的方法檢查,對比兩組研究對象磁共振波譜成像結果。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研究對象在水峰峰值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脂肪峰值、脂肪分數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磁共振波譜成像的方法診斷脂肪肝,能夠得到較為準確的診斷結果,同時可實現對肝臟脂肪含量的定量檢測,對于疾病的控制和治療具有較高的價值。
磁共振;波譜成像;脂肪肝;診斷價值;水峰峰值;脂肪峰值;脂肪分數
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疾病,主要是由于各種病因或疾病造成的肝臟脂肪變。在脂肪肝患者細胞漿內,具有超出正常生理范圍的脂滴,或是在不應出現脂滴的細胞中發現了脂滴[1]。對于健康人來說,肝臟中脂肪含量應在肝臟濕重的5%左右,而脂肪肝患者遠遠超出這一數值。脂肪肝可分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更高的發病率,占比在90%以上。以往對于脂肪肝的診斷,僅能實現定性診斷或半定量診斷,難以獲取更加精確的結果[2]。而利用磁共振波譜成像的診斷方法,不但可確保準確結果,同時也能實現定量檢測,對于疾病的治療更為有利。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2月~2016年2月醫院收治的脂肪肝患者54例作為觀察組,男33例,女21例,年齡43~81歲,平均年齡(62.8±2.3)歲;同期選擇健康體檢者54例作為對照組,男28例,女26例,年齡41~79歲,平均年齡(60.4±2.6)歲。納入標準:觀察組患者均經肝臟活檢確診為脂肪肝,均為非酒精性脂肪肝,對照組健康者未患任何肝臟疾病;兩組研究對象對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其它肝臟疾病的患者,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健康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均采用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進行檢查,使用Philips 3.0 T Ingenia超導磁共振掃描儀,由相同放射科醫生進行檢查。掃描采用16通道相控陣線圈,加呼吸門控,納入了三平面定位掃描序列、肝臟單體素點分辨表面線圈波譜成像序列(PRESS序列)、軸位T2WI定位序列等。其中PRESS序列設定參數為:感興趣容積大小為20 mm×2 0 mm×20 mm,NEX 8,TE 35 ms,TR 1 500 ms。以T2WI圖像為基準,對最佳波譜掃描層面進行選擇[3]。所有研究對象均在肝右后葉選定區域,盡可能選定較大范圍,但需避開較大的血管或膽管。在選定區域周圍,設定飽和帶,先進行預掃描,然后開始正式掃描[4]。
1.3 波譜成像分析 使用Philip波譜分析SPECTRO軟件處理數據,獲取水峰峰值、脂質峰值等磁共振波譜值,并對脂肪分數進行計算,計算公式為:脂肪分數=脂肪峰下面積÷(脂肪峰下面積+水峰下面積值)×100%。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 18.0軟件統計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與對照組研究對象在水峰峰值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在脂肪峰值、脂肪分數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波譜成像峰值曲線上,存在高、窄的水峰,低、尖、窄的脂質峰,未發現明顯的基線漂移。觀察組波譜成像峰值曲線上,存在高、尖、窄的水峰,和對照組水峰相似,同時存在低、矮的脂質峰,高于對照組的脂質峰,見表1。

表1 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健康者波譜成像結果對比(x±s,n=54)
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彌漫性肝臟疾病,具有較高的發病幾率。在臨床上,脂肪肝通常沒有特異性癥狀,通常在體檢過程中發現。而如果脂肪肝得不到及時治療,可能逐漸發展成為肝硬化、肝纖維化等疾病,進而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5-6]。因此,實現脂肪肝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患者預后情況的改善,有著積極的意義。磁共振波譜成像作為當前一種較為先進的診斷方法,其在脂肪肝診斷中,比傳統CT、超聲等診斷方法更大的優勢,不但能夠取得較為準確的診斷結果,同時能夠實現對脂肪肝的定量分析,通過波譜成像觀察水峰、脂肪峰的峰值、峰下面積,進而計算出肝臟的脂肪含量。另外,磁共振波譜成像還能夠幫助脂肪肝分級,具有良好的可重復性與可靠性。
在磁共振波譜成像檢測中,對被測物體利用一定頻率的射頻脈沖,依次進行激發,得到的自由感應衰減信息,使用傅立葉變換形成波譜,包含系列波峰,其中波峰面積和被測物濃度存在正比關系[7]。磁共振波譜成像對于至磁場均勻性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選定區域磁場要保證不超過0.1 ppm的不均勻性。如果檢查中水信號過于強大,會造成譜線失真或變形,所以在檢測中要做好壓水處理。在臨床應用中,可以利用呼吸門控、自動預掃描的方法,得到理想的水抑制和均勻場效果。相關研究表明,在自動預掃描當中,如果脈沖半高寬在10以上,可能對波譜曲線精確性造成影響,因此在應用中要確保10以下的脈沖半高寬。在操作當中,有時會發生沒有任何化學物質尖峰,波譜曲線雜亂無章鋸齒狀線,脂質峰峰線過寬等問題,需要再次進行自動預掃描,然后再行正式掃描[8]。通常情況下,磁共振波譜成像檢查可設定1 500 ms的TR值,在特殊情況下,如果為了確保更多磁化分量恢復平衡,進而得到較高信噪比,也可采用2 000 ms的TR值,但需謹慎使用。
相關研究表明,如果保持脈沖回波時間TE在55 ms以下,譜線可保持較好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從而得到更為準確的定量結果[9]。在當前的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中,主要包括單體素定位和多體素定位等方法。如果磁共振波譜成像無法對波譜分析ROI精確定位,可以利用多體素方法檢查波譜,不過相比之下需要花費更多的掃描時間,后續的數據處理也較為麻煩。而單體素的方法也可保證準確的結果,同時具有更為可靠的波譜分析數據[10]。近年來,隨著磁共振波譜成像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少量肝臟脂肪微小變化的檢查中,也可取得較高的敏感性。盡管當前的磁共振波譜成像并沒有針對脂肪肝變性程度制定明確的標準,但是由于其能夠對肝臟脂肪含量進行準確測量,同時具有可重復性、無創性等優勢,因而在脂肪肝的診斷中,可以作為一種脂肪肝含量定量檢測方法,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采用磁共振波譜成像的方法診斷脂肪肝,能夠得到較為準確的診斷結果,同時可實現對肝臟脂肪含量的定量檢測,對于疾病的控制和治療具有較高的價值。
[1] 吳濤,劉進才.非酒精性脂肪肝磁共振彌散加權成像、波譜成像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相關性研究[J].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2016(1):17-21.
[2] 許啟仲,陳軍,張亮,等.磁共振波譜成像診斷國人前列腺癌價值的Meta分析[J].放射學實踐,2015,30(1):54-57.
[3] 王曉敏,張曉晶,馬林,等.磁共振量化評價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含量的研究進展[J].醫療衛生裝備,2016,37(4):128-131.
[4] 郭小鵬,成俊,王鵬.血清前列腺特異抗原、直腸指檢聯合磁共振波譜成像對前列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3):381-384.
[5] 史會杰,朱海波.依折麥布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金黃地鼠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J].醫藥導報,2016,35(6):565-569.
[6] 黃松,宋黎濤,盛偉華,等.磁共振平掃及波譜成像對新生兒膽紅素腦病診斷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10):1685-1687.
[7] 戎黛琳,楊秋霞,許舒航,等.乳腺癌化療及內分泌治療相關性脂肪肝的影像學定量評估[J].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2017,40(1):51-55.
[8] 張雨,馬亞凌,陳靜,等.受控衰減參數(CAPTM)在脂肪肝定量診斷中的應用[J].新疆醫學,2015,45(10):1434-1435.
[9] 魏春曉,萬凱明,吳強,等.NAFLD血清肝纖維化指標與1H-MRS測定肝內脂肪含量的相關性研究[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5(6):1017-1021.
[10]唐蕾.超聲體檢對脂肪肝疾病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J].當代醫學,2017,23(8):84-86.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