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時裝周二十歲了,可喜可賀。中國古代20歲束發而冠,以示成年。中國國際時裝周也進入發展的成熟期。時光倥傯,往事崢嶸。我從參與第一屆時裝周的報道起,轉任幾個時尚媒體,一路相伴而行,親眼看到中國時裝設計師步履蹣跚的前行,而今名師林立,星空燦爛,走出了中國第一代設計師,成為中國設計界耀眼奪目的一支浩蕩大軍。
改革開放初期,“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口號開風氣之先,時裝設計師在思想解放的陽光下破土而出。1997年,中國國際時裝周開啟了時尚的大幕,展翅高飛的開放天空,原創設計的自由樂土,那些懷揣遠大抱負的青年設計師終于有了夢寐以求的舞臺。二十年,中國國際時裝周見證和推動了改革開放后我國時裝設計師隊伍的萌芽、興起、壯大的歷史全過程,代表了中國現代時裝原創設計所涵蓋的創意、藝術、色彩、面料、制作等最高水平,時裝周成為中國時尚的發祥地。
二十年前,第一屆時裝周張肇達獲得了首枚金頂獎。他從云南采風回來,運用鮮明民族特色的設計,讓中國時尚界尖叫:民族風醉倒了剛剛萌動的設計粉絲。我在《服裝時報》的頭版頭條用:“張肇達你夠偉大!”的大標題表達時尚圈的驚喜。誰都懂得“偉大”這個慣用于政治領袖詞的份量。
劉洋獲得金頂獎榮歸廣東時,這位帥哥設計師被鮮花美女圍的水泄不通,名噪一時。后來他作為廣東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與我談起獲獎秀透露了難言的一幕:“我把父母所有家底和朋友們籌措的幾萬元孤注一擲,趕制了十幾個晝夜……”說道萬般困境中的那一搏,他眼中滿含著淚水。
王玉濤獲得了第20屆中國國際時裝周的金頂獎。多年前,王玉濤在柏仙多格做首席設計師,我去中山市小欖鎮拜訪他,我們在一家特色粥店把酒言歡,侃侃而談,暢聊到深夜。在知名品牌做首席,是要真本事的。也許正是多年一線企業的錘煉造就了今天的王玉濤。細想,中國成功的時裝設計師不都是舉步艱辛的走到前臺嗎?
九十年代早期出道的設計師張肇達、吳海燕、謝鋒等一批時裝設計的先行者,或者說是設計鋪路石,多為才藝俱佳的設計大家,如今依然靈感迸發,新作迭出的活躍在時尚設計界。設計師王新元最近在愛慕美術館舉辦的名為:《衣以載道》的書法篆刻展,高朋滿座,多為時裝設計界的老朋友。十年前王新元跨出衣門,儼然已在書畫界自成一家;他贈給友人的書畫冊中:“紙上幽香隨夢圓,弦間雅韻寄情長。”的詩句流露出內心對時裝設計剪不斷的眷念之情。
二十年,我們驚訝的發現:那些已經獲得金頂獎的成名設計師依然一屆接著一屆,在這個舞臺發布自己的新作,昭示噴涌不竭的才智,他們要做時裝設計主宰,不想當看客甚至落伍者;在北京飯店金色發布大廳,誰也不敢輕視霸氣十足的東北虎,張志峰年復一年用濃郁中華特色的高級設計開幕大秀征服著時尚界;惟有他刻意用自己的設計語言別出心裁的講中國時尚故事。更多的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新銳設計師像潮水般一浪高過一浪的登上這個舞臺,他們把這里當作設計人生的起點,機會也許就在高傲模特們的腳下,他們的野心無疑是要唱時尚主角,占有這個讓他夢魂牽繞的舞臺,這正是時裝周的魅力所在。
沒有時裝周,那些懷揣著名時裝設計師夢想的年輕一代,只能在迷茫中摸索行進,看不到希翼的曙光;
沒有時裝周,設計師的智慧才華很難顯露頭角,閃耀光彩,更得不到消費者和社會的廣泛認同;他們的名字將淹沒在時裝設計發展的歷史長河中;
沒有時裝周,就不會有充滿活力群星燦爛的設計師隊伍,更不會創造百花齊放的時裝設計繁榮局面;
沒有時裝周,中國的時裝設計先鋒力量和中華悠久文化很難得到世界認同與追隨;
在中國國際時裝周的影響和帶動下,祖國大江南北涌現了許多以城市命名的時裝周,撐起了中國時尚產業的天地,北京、上海、深圳、寧波、大連、哈爾濱、虎門、石獅、廈門、成都等都相繼舉辦了定位不同,各具特色的時裝周,匯聚成中國的時尚大潮。二十年,沒有任何一個舞臺比時裝周更耀眼,第一代中國時裝設計師是從這里走出來的,有如養育英才的搖籃;每一年引領中國的時尚潮流是從這里噴發而出的,有如長江黃河的源頭;設計改變了時裝界,改變了時尚產業。
二十年,讓我們向中國國際時裝周致敬,向創造了中國時尚的第一代時裝設計師致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