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海巖+周沫+楊曉丹
[摘要]物流人才的供給方是教育,供給側改革戰略對物流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為市場提供優質的物流創新應用型人才。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文章結合物流人才培養的現狀,提出構建基于供給側改革的物流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理論體系,給出了更適應供給側改革下社會人才需求的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對策和方案,對供給側改革物流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物流;創新應用型;培養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4203
1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明確指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以改革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改變供給對于需求的結構性失衡矛盾,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市場需求變化的適應和靈活性,實現供需相符的目標。高校只有從人才培養和供給一側做出相應改革,才能有效地發揮高校職能并使自身獲得發展。物流管理人才培養承載著發展現代服務業,擴大就業、改善民生、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社會責任。因此,在目前發展物流,探教育教學模式的階段,以供給側改革下的物流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積極探索和創造性地開展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研究,圍繞市場需求,編制物流管理人才培養規劃,加快高校專業設置及課程改革更新,研究如何提高物流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實踐能力和綜合處理問題能力,探索出一種物流管理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豐富了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途徑和方法,為我國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其次,它有利于促進我國物流管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具有引領作用和理論指導意義。再次,這一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對教學過程改革中所發現的問題,包括長期存在的效率降低問題、學生綜合素質水平不高和辦公成本提高問題進行有效解決,推動物流教學管理中實訓管理水平提高,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具有較強的推廣應用價值。最后,在該模式下成長起來的物流管理專業學生,使其能力有效提升,進一步提高物流人才培養的質量,對高素質創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有重要意義。結合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對物流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提出培養供給側改革的物流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實施的幾點建議。
2構建基于供給側改革下物流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理論體系
(1)“交叉學科背景下通識教育及專業發展分類培養”的人才培養原則。突出學生科學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專業發展分類培養的教育理念要求根據學生所學專業的個體差異,分類培養。根據市場需求,將物流專業劃分為物流管理、物流技術、物流管理和技術綜合三個專業方向,讓學生根據特長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每個專業方向分別開設不同的特色專業課,并分類進行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論文)工作。
(2)“理論—實踐—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這一培養模式包含對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為創新服務,在實踐中培養科學意識、創新能力。
(3)“3平臺+2模塊”的課程體系。“3平臺”即通識教育課平臺、公共基礎課平臺、專業基礎課平臺;“2模塊”即專業特色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貫徹“因材施教、注重能力、加強實踐、提高素質”的方針,大力開展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
(4)“以課堂、實驗室、企業和社會實踐為主體的多元化、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在培養方案中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實習與設計、社會實踐和技能訓練等多個實踐教學環節,進而形成多元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5)貫穿始終的創新教育模塊。制訂創新能力培養計劃,通過鼓勵學生到企業兼職或參與實際開發項目、鼓勵學生創辦虛擬企業和社團、組織學生參加各類物流技能、物流創業大賽、并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活動等措施,形成一套培養學生科學意識與創新能力的模式和機制。創新教育模塊應貫穿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各門課程和環節之中。
3引入CDIO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和實踐合理的物流專業教學組織模式
物流專業CDIO教學組織模式
(1)構建CDIO教育理念物流專業教學組織模式的課程體系。在物流管理課程體系的建設上,應按照“交叉學科背景下通識教育及專業發展分類培養”的原則優化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培養出具有科學素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同時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實行因材施教,分類培養。
(2)“3平臺+2模塊”的課程體系。在物流專業教學組織模式的四個階段中采用“3平臺”即通識教育課平臺、公共基礎課平臺、專業基礎課平臺和“2模塊”即專業特色模塊和實踐教學模塊。
通識教育課平臺:包括通識教育核心課及通識拓展課。通識教育課程的設立旨在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認識不同學科的理念和價值,并提升他們對人類共同關心問題的觸覺。通識核心課包含大學生必須具備基本知識、態度和能力,應注重知識的整合及傳授跨學科知識,以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視野和融會貫通知識的能力。
公共基礎課平臺:公共基礎課既要加強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基礎,又要重視加強人文和社會科學基礎,應包括大學英語、高等數學、馬克思主義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法律基礎、體育、大學計算機基礎、概率學與數理統計、大學語文(寫作)等課程。
專業基礎課平臺:包括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學科基礎課主要用于為學生今后專業課的學習奠定基礎,包括管理學、經濟學(宏微觀)、管理學原理、經濟法、運籌學、會計學、市場營銷、會計、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等課程;專業必修課包括物流管理概論、運輸管理、物流配送與實務、采購管理、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倉儲管理、物流專業英語、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等物流專業核心課程。
專業特色模塊:包括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專業特色模塊用于明確學生的發展方向,結合市場需求,將物流專業技能分類,讓學生選擇某個方向發展。根據對市場需求的統計分析,將物流專業劃分為:物流管理、物流技術和物流綜合三個方向。物流管理方向子模塊包括物流企業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物流案例分析、客戶關系管理等課程;物流管理技術子模塊包括物流設施設備、物流企業運營管理、物流技能手冊、物流管理實務,國際貨運代理實務等課程;物流綜合模塊包括物流管理子模塊和物流技術子模塊的全部課程。專業選修課包括供應鏈管理、物流系統分析與設計、經濟學、商品檢驗檢疫等課程。
實踐教學模塊:包括課堂實踐、實訓教學、綜合性實踐教學、畢業設計(論文)和課外實踐5個環節。實踐教學模塊用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競爭能力,實現技術和管理兩種知識融合,增強物流專業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提高物流專業學生的就業率。
(3)建立以課堂、實驗室、企業和社會實踐為主體的多元化、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為實現在物流技能、物流企業運營、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客戶關系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必須對學生進行素質培養和行業實踐培養,提高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物流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應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以掌握多學科復合型知識為基礎,以增強實踐應用為重點,以培養創新能力為目標,具體包括5個環節。
課堂實踐教學環節。主要由物流概論、采購管理、運輸管理、物流配送、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倉儲管理、專業外語、電子商務與現代物流等課程的課內實踐構成。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采用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實訓教學環節。主要包括物流信息技術、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物流專業綜合實訓、倉儲實訓等實訓課程。實訓教學將若干個既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系的實踐操作環節串聯在一起,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
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設置專業綜合實踐課程,通過綜合性實踐課程,整合學生應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重點培養學生項目策劃、物流企業運營、物流系統分析與優化、團隊合作等綜合素質與能力。
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注重學生知識和技能綜合運用的實際鍛煉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此實踐環節中,鼓勵學生為中小企業開展物流活動解決實際問題。探索和實踐本科生導師制,從大二開始讓學生和教師進行雙向選擇,讓學生進入教師課題組參與科學研究,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物流發展的最新發展動態和前沿,從而能夠在指導教師的長期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
課外實踐教學環節。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與物流有關的大賽,如物流傳奇技能大賽、百碟杯的物流設計大賽等,通過賽學結合,達到以賽促學的目的;鼓勵學生從大二開始到實習基地實習,可以與順豐、德邦、蘇寧、亞馬遜等實習基地和合作企業進行校企互動,同時派學生進企業進行寒暑假實習、畢業實習、帶薪實習。還可以與在哈的實習基地(順豐、德邦、蘇寧、亞馬遜等)實習。促進學生的專業實踐活動,鍛煉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適應社會需求,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4結論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院校將會逐漸探索并適應諸多方面的新變化,市場上需求創新應用型物流人才。教育作為培養物流人才的供給方,供給側改革實際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構建基于供給側改革的物流專業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理論體系,并通過引入CDIO教育理念積極探索和實踐合理的物流專業教學組織模式,建立以課堂、實驗室、企業和社會實踐為主體的多元化、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從供給側主動出擊,調整物流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結構,培養不但要適合時代發展,更應培養出推動時代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胡鞍鋼,周紹杰,任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J].清華大學學報,2016(2).
[2]朱金煥,朱連勇供給側改革理念下應用型院校的創新發展[J].教育與職業,2016(13).
[3]何黎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物流業發展新動能[J].教育與職業,2016(6):5-9
[4] 季明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職業教育偉大使命[EB/OL].[2016 - 03 - 25].http://zxxxnetcn/Article/Detail/Overview/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