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瑞士駐上海總領事館領事 祈慧詩(Francoise Killias Zillweger):瑞士60%的GDP都是由家族企業貢獻的
家族企業是瑞士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瑞士10個企業中就有8個是家族企業,瑞士60%的GDP都是由家族企業貢獻的,瑞士有2/3的人口都效力于家族企業,其中許多企業是中小型企業。在瑞士的上市公司中,30%也都是家族企業。讓企業的成功能夠代代傳承,對于家族企業來說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
近年來,中國的家族企業數量越來越多,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家族企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好。瑞士和中國的友誼源遠流長,2017年是中國和瑞士建交67周年。中國—瑞士自由貿易協定于2013年7月簽署,2014年7月1日正式生效,這是中國與歐洲大陸國家簽署的首個自貿協定。今年是協議生效后的第三年,現在中國是瑞士第三大出口市場,僅次于歐盟和美國。
2017年1月14—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瑞士進行了國事訪問。習近平主席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采取切實的行動,擴大雙邊關系的范圍,加強雙邊的創新戰略合作。習近平主席訪問瑞士期間,兩國領導人見證簽署建立創新戰略對話平臺的諒解備忘錄,作為兩國政府間新的合作機制,統籌推進各領域創新合作,加強“中國制造2025”同瑞士“工業4.0”對接,推動兩國研究機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創新合作。習近平主席同瑞士聯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在達沃斯共同啟動中瑞旅游年,加強兩國旅游合作。雙方愿以中國舉辦2022年冬季奧運會為契機,加強兩國冬季體育運動合作。習近平主席此訪將瑞中兩國創新戰略伙伴關系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意大利駐上海總領館代表 張甜語(Simona Lodolo):很多成功品牌都是由意大利家族企業運營的
意大利的企業在中國華東地區,包括浙江和江蘇地區的活動非常頻繁。意大利駐上海總領館的一項工作就是幫助中國和意大利的企業開展切實有效的合作。我們不僅推廣意大利的商業,同時還進行文化方面的推廣。
和瑞士一樣,意大利也是以家族企業為主,意大利也有九成多企業是家族企業。很多的中國消費者非常喜愛意大利的品牌,他們看好意大利品牌的設計和獨特性。這些成功的品牌很多是由意大利家族企業運營的,其中還有不少長壽的家族企業歷史已超過千年,他們讓意大利的品牌在全球發揚光大。
我了解到,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家庭是整個社會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非常重要。我們也看到近幾年在中國很多家族企業成功地發展壯大。今年是中意建交47周年,中意關系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兩國政治互信不斷加強,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國家開展合作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臺,也為歐中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中意作為世界文化的“超級大國”,可共同為“一帶一路”建設作出貢獻,推動沿線國家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

國家外國專家局經濟技術專家司副司長 雷風云:中意瑞探尋合作之道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外國專家和人才所發揮的作用,以及他們對中國發展的巨大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戰略思想,并先后三次與外國專家代表座談,指出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中國要吃水不忘挖井人。李克強總理每年都會見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的外國專家并座談,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當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在全球深入人心。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歡迎外國人才和智力參與到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中來,共同搭建開放型的合作平臺,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發展創新、合作共享、互利共贏。
中國與意大利、瑞士兩國的友誼源遠流長,近年來中國同意大利和瑞士的友好合作關系不斷發展,在經貿、人才、教育、科技等領域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合作。眾所周知,意大利著名的旅游家和商人馬可·波羅先生13世紀來到中國,在中國工作、生活了17年,回國后寫下了傳世之作《馬可·波羅游記》,向歐洲和全世界介紹中國的悠久歷史、偉大文化、繁榮的經濟以及中國人民友好對待世界的態度。他為世界了解中國、促進中外人民的友誼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
2017年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時指出,要創新驅動,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要協同聯動,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2017年5月,意大利領導人來華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國、意大利達成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加強中意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合作。因此邀請中意瑞三方的企業家、專家、學者共同探尋合作之道,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希望我們的企業充分吸收、借鑒、學習意大利、瑞士家族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希望通過三國企業家的對話、交流,拓展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未來結出豐碩的合作成果。

寧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陳瑜:寧波集裝箱吞吐是世界第四
寧波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發源地,是記載古絲綢之路的活化石之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千百年的對外開放賦予了寧波人重義守信、開放包容的特質。近代以來涌現出以邵逸夫、包玉剛為代表的寧波商幫。寧波經濟快速發展,寧波集裝箱吞吐量達到世界第四。作為寧波民營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寧波家族企業誕生早、活力強,以制造業居多,全市90%是家族企業,孕育了一系列國內乃至全球范圍的“單打冠軍”,為寧波經濟的騰飛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當前寧波確立了建設國際港口名城、打造東方文明之都的戰略目標,各項經濟指標良好,各項工作正在加速推進實施,廣大家族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細胞,需要動員全社會之力,幫助他們規范治理、解決人才引進問題。目前世界前20家最古老的家族企業中有9家來自意大利和瑞士。這些企業經歷了時間的洗禮,至今仍然歷久彌新,其傳承的經驗非常值得寧波家族企業學習借鑒。國之交在于民相親,近年來在國家外國專家局的支持下,寧波實現了國際人才的精準對接,有效地提升了城市的國際化水平。希望寧波的家族企業能夠虛心學習意大利和瑞士企業的先進經驗,也希望意大利和瑞士企業能夠在寧波投資興業,并以寧波為基地進入中國市場。

米蘭博科尼大學教授、意大利家族企業管理學科帶頭人 高佩德(Guido Corbetta):意大利“百年老店”傳承的七個秘籍
最近我的一個中國學生聯系我,他剛剛結束了米蘭博科尼大學的學業,正在悉尼深造,現在正在準備論文,他的論文方向就是關于家族企業的傳承和發展。由此可見企業傳承的問題已經引起了新時代中國年輕人的關注。
意大利有上百萬家企業,而最新的數據顯示,意大利有16000家銷售額超過2000萬歐元的企業,而這16000家企業主要以家族企業為主。意大利的商品出口量大,主要是因為意大利的家族企業不僅僅是向國外出口產品,同時在國外投資建廠或者開展銷售的活動。近幾年來,意大利在海外成立了26000家企業,這些企業當中有78%是家族企業,他們十分傾向于去海外投資,投資生產或者投資銷售。
意大利在奢侈品方面在海外非常出名,比如普拉達,汽車行業的法拉利,設計行業的斯卡沃利尼等。機械行業的布蘭波主要是做自行車和汽車剎車片,年銷售額超過30億歐元,它在中國也建立了生產企業和銷售辦公室。意大利很多家族企業取得成功是因為他們成功運作了自己的品牌。
意大利的家族企業很多可以稱得上是“百年老店”,這就意味著企業已經傳承了很多代。這些企業怎么做到的?我總結了七個主要的因素,這七個因素是這些家族企業能夠成功傳承的重要原因。
第一,要把家族和企業區分開。對一個家族企業而言,這點的確很難。但是一個家族企業要保持健康發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要控制家族對企業經營方面的影響。如果控制力太強,會對企業造成不良的影響。如果控制力弱,家族就會慢慢淡出企業的管理。分寸感至關重要。
第二,家族企業一定要適時引入企業管理機制。首先要把家族成員和企業的管理人員區分開,在一個家族企業里,可能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等,他們可能都在家族企業內,并且在企業的各項決定上都有發言權。這樣是不行的。家族事務和企業事務必須分開,這就意味著家族每個成員在企業任職都要有明確的權責,不能越俎代庖。一個家族企業必須要有一位頗具權威并且稱職的董事長作為家族和企業的領袖,他要起到平衡家族和企業利益沖突的作用。
第三,在家族繼承人中形成一種競爭機制。我們要更多從能力上而不是從家族的歸屬感上來衡量家族成員,并不是每個家庭成員都適合在企業工作,家族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必須要明白家族中的成員所具備的資質以及適合開展的工作。讓每一名家族的繼承人有一種歸屬感,并且有效地傳承家族的價值觀。

汽車行業的法拉利是意大利家族企業的知名品牌,圖為2017年7月16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法拉利70周年紀念車展(新華社歐新攝)
第四,董事會中要引進非家族成員,意大利70%家族企業的董事會中有非家族成員,這也是成功的重要原則。
第五,在家族里要確定家族企業和家族財富傳承的規則。家族企業必須盡早開始規劃。我知道很多企業都會制定一個五年或十年發展規劃,對于企業傳承也是同理,應該開展并制定長期的規劃。
第六,應急管理,要隨時為突發事件做好準備。意大利的這些百年老店對于突發事件能夠很好地管理,其中很多品牌成功渡過了兩次世界大戰的難關。我們一定要把家族一部分的財富和企業分開來,這樣才能夠讓家族在有突發事件的時候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應急管理。
第七,代際傳承,我們一定要有思想準備,這是一個長期的問題,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代際傳承不是一個事件而是一個過程,不僅涉及股權、職務、金錢與權力的交接,更涉及地位、身份、認知與情感的轉換。為了實現代際傳承,企業家一定要本著開放的態度和其他企業家交流思想、意見和經驗,根據實際情況做好代際傳承。

瑞士提契諾大學教授、AMC管理學院院長 哥倫布(Gianluca Colombo):瑞士家族企業重視資產管理和金融服務
瑞士70%的企業是家族企業,上市公司中由家族企業控股的也超過70%,這是絕對控股。在瑞士,一些跨國的公司也是家族控股的。瑞士家族企業開展業務的領域覆蓋金融、制藥、服務業、旅游業等。瑞士超過半數的家族企業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因此他們已經完成了家族的代際傳承,其中的一些企業已經超過百年,有的甚至已有兩百年以上的歷史。
企業的延續性是一個很難的課題,在瑞士只有30%的企業能夠成功傳到第二代,不到10%可以成功傳到第三代。這些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大概是一代人,也就是24年左右。非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會更長一些。由此可見,百年企業是一個非常難以實現的目標。在瑞士,企業行業內有各種協會,特別是百年以上的企業協會,他們建立了百年以上企業的數據庫并形成企業俱樂部,這對企業發展大有裨益。
在企業長壽的秘訣中,傳承的制度或策略是一個核心的理念,經過幾代的傳承變成了硬性的規則。
家族企業面臨什么挑戰?我認為是代際傳承的時間相對比較長,當一個企業進行換代的時候,業內的標準大約是100天的轉換期。而家族企業代際傳承所需要的時間通常會更長,這個過程非常艱難。不同代之間的差異,有時會導致相互沖突。再加上社會老齡化的問題,這種沖突還會愈演愈烈。這時候就需要組建一個領導團隊。一些家族企業是沒有領導團隊的,往往只由一兩個人領導。這是不對的。家族企業的財富管理需要一種戰略化的團隊管理。
如何應對挑戰?我認為家族企業需要有全面的專業的金融性服務,這也意味著需要新的專業技術。在家族企業中,如果由新一代的人進行更專業化管理,他們需要在企業中更全面地參與管理。在不同代的重疊中,會出現一些新的職業現象,特別是不希望老一代的職業管理人過多參與企業管理。在瑞士的男性社會中最近出現一種新的趨勢,就是女性角色的出現。由于應對這些挑戰需要專業性的咨詢服務,金融行業的職業女性更貼近這些家族企業的專業需求。此外,在發達國家比如瑞士,設有研究中心和培訓中心,專門為這些家族企業提供服務。我認為需要以這種合作的方式應對挑戰。
羅斯柴爾德的家族很善于管理財富,雖然經歷各種困難,但是能夠將家族企業代代相傳。同時這個家族也說明私人銀行這個重要產業至今仍然是業內的典范。家族和企業只有達到平衡才會產生更多的附加值。如果更多側重家族地位的話,就會導致企業本身的創新受阻,最終會導致企業停滯不前甚至消亡。而企業的創新有時會導致家庭內部成員之間的分裂,過度超前也是有風險的,會影響家族資產的統一性,最終導致創新無法進行。它們二者是辯證對立的,但是形成良性循環的時候會產生更多的價值。
面對這些挑戰,有一些基本的應對方法。第一,要充分地關注下一代,對他們進行早期的培養和教育。研究表明,意大利和瑞士的企業都會進行超前的代際傳承,提早尋找企業下一代傳承人。這充分說明這些企業有很強的規劃能力,會讓下一代繼承人提前了解并進入角色。繼承人在中學的時候,就應該進入培養體系當中,如果大學的時候再進行培訓為時已晚。第二,一個家族的管理和企業的管理有很大差異,需要專業人士把這兩者區分開。在瑞士,一個家庭的成員比較少,通常只有三四個人,因此瑞士的家族關系比較簡單,瑞士的家族管理往往包括家族企業的擴大化管理,而大型的家族管理需要對周邊的關系進行考慮。第三,是對資產的有效管理,以更加靈活的方式保證企業的換代、傳承。在這個環節需要考慮家族資產中的現金流,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企業的換代和傳承。我們也碰到一些案例,一些比較大的家族會較為統一地管理整個大家族的資產,這非常值得研究和借鑒,這樣會更好地保證大家庭家族資產的一致性。
在瑞士,有為家族企業提供綜合的服務尤其是金融服務的傳統,其中包含對私人資產管理的服務。瑞士的經驗是,私人資金的管理、融資的管理以及資產的管理都可以綜合起來,因為對于一個家族企業而言,最重要的是企業資產以及家族非企業資產的綜合管理。家族企業需要全球化,在面向全球發展的大局勢下很難把家族的資產集中在非常小的地域范圍,這個家族企業可能會在全球分布資產,這種全球化的資產管理會變得更有難度,也變得更加復雜,這需要依靠全行業專業人士的共同努力。

浙江大學企業家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凌:中國家族企業面臨五大挑戰
中國現代的家族企業是改革開放之后才形成的。浙江省、江蘇省和上海市所處的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增長極。浙江省只占中國1%的領土及4%的人口,但是卻能夠創造8%—10%的GDP。全國最大的500家民營企業中,浙江的企業占據1/3。環杭州灣大灣區的概念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包括杭州、寧波、紹興、嘉興、湖州及舟山六市。這個區域將是中國未來迅速發展和大力創新的重要引擎,其5500萬人口在2016年所創造的GDP是5900億元人民幣;該區域還有非常豐富的港口、高科技企業、互聯網企業和三所全國知名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
今天,我還希望與大家分享兩個中國家族企業的案例。第一個是來自寧波的方太集團,創辦于1996年。這個企業是家族第一代和第二代成員一起創業的結果,產品主要是油煙機、廚房用品。在方太的創業過程中,自始至終致力于把企業打造成一個高端廚具第一品牌,而且堅持不上市,而選擇家庭控股的方式來確保企業的長期發展。方太的特點是經營專業化,并堅持人品、企品、產品(人的品質、企業的品質和產品的品質)三品合一的核心價值觀,其源泉都來自于人的品質。方太主要專注于高端市場中的廚房電器,而且始終是負責任、深受消費者信任的企業。
第二個案例是杭州的萬事利集團,這家企業的創始人是沈愛琴。她在改革開放前就創辦了一個絲綢加工廠,主要生產絲綢服裝,即以絲綢作為服裝的原材料。但是后來他們發現,絲綢的市場可以進行充分擴展,而不僅僅是做服裝。因為在現代生活中,年輕人并不是很喜歡絲綢服裝,但卻接受絲綢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征的地位。于是他們開始把絲綢做成各種各樣的文化產品,甚至是高檔住宅的裝修材料。這位企業家有兩個女兒,她選擇了小女兒和她的女婿作為主要的接班人;當然,她的大女兒和大女婿也同樣參與企業管理工作。萬事利不斷嘗試轉型,通過互聯網來銷售產品,并通過科研開發來改進產品的質量。他們還走上了國際化之路,收購了法國的老牌絲綢制造企業馬克羅西,該企業正是愛馬仕以及全球40多個一線奢侈品牌的供應商。通過對國際企業的收購,他們聘請了曾經在愛馬仕工作的高管擔任公司絲綢文化的執行總裁,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把歐洲先進的管理經驗、技術和中國的企業結合起來。
現階段,中國的家族企業一方面正面臨從第一代到第二代傳承的挑戰,另一方面也面臨在新經濟條件下進行產業轉型的挑戰。總體來說,中國的家族企業正面臨著以下五大挑戰:一是家庭規模的變化,由于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的家庭結構,由原來的四五個孩子變成現在的一兩個孩子。年青一代對家庭的理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而家族企業必須建立在一個健康的、能夠讓不同世代擁有共識理念的家庭基礎上才能順利發展。二是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相比,有很多產業的限制。民營企業生產規模較小,所面臨的市場和行業的壓力較大。三是年青一代不一定有興趣做中國企業中強勢的制造業。第二代繼承者經營企業的理念和第一代有很大的差別,這是全球家族企業專家都一直在關心和研究的話題,這一問題在美國和歐洲同樣出現,如何傳承至關重要。四是家族的治理以及企業管理的規范化。五是如何能夠保持中國家庭尤其是家族企業的創業精神。在中國,第一代企業家含辛茹苦地把企業做大,其理想就是讓自己的孩子過上好的生活,能夠讓孩子吃穿不愁。但是通過艱辛的努力,從無到有創造一個企業使得第一代創業者的人生價值發生了重大變化,而第二代從小就在十分優渥的環境下長大,兩者是不一樣的人生過程。現在大家之所以都在討論如何把“富二代”變成“創二代”,就是為了能夠保持家族企業中年輕人的創新精神。
如今,我們應該努力創造一個能夠讓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生態環境,該環境應該由企業、政府、行業協會和國外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中國的家族企業要成長,就應該積極向已經成功的、經過多年傳承的家族企業學習取經,同時家族企業成員之間通過深入交流,取得傳承的“真經”,才能實現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