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
以深化改革加快開創東北全面振興新局面
——2017東北振興論壇撫順專題論壇觀點綜述
文/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政府、企業及專家學者等搭建共商發展的高層對話平臺,為東北深化改革凝聚智慧、匯聚觀點、破解難題、服務決策,加速全面振興。2017年11月26日,“2017東北振興論壇撫順專題論壇”在遼寧省撫順市舉行。國家級智庫的知名學者,東北地區省市有關部門領導,東北地區高校和研究機構、新松機器人等知名企業代表,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中央和地方媒體代表共500余人,共話東北振興,謀劃區域協同發展。
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院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要以制造業轉型升級為重點加快東北振興進程。東北振興面臨的突出矛盾與問題,根源在于東北這些年轉型改革相對滯后,市場化程度與發達地區還有距離。需要以制造業轉型升級為重要目標,加快轉型改革進程,加快對外開放進程,形成東北經濟轉型升級的大環境。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執行院長李實認為,“中等收入陷阱”是發展中國家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其特征包括人口外流、收入增長低迷、收入差距擴大、投資減少等。應采取一些新舉措,避免東北經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是穩定就業,才能夠使得經濟不至于陷入惡性循環;二是鞏固民生,特別在失業率上升的情況下一定要保民生,阻斷失業帶來經濟下滑;要形成穩定的吸引人才的環境,把自己的人才留住,同時外邊的優秀人才吸引過來,需要在人才政策上增加力度。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銀河證券原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認為,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科技人才儲備是東北地區實現全面振興目標的優勢所在。東北汽車行業要在電動汽車、清潔能源和無人駕駛上大做文章,對未來科技發展趨勢做好充足的技術儲備。加快促進科技成果的本地轉化,改變科技成果轉化“墻里開花墻外香”的局面。推進電商和跨境電商發展,大力發展“互聯網+”新興產業業態。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銀溫泉認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依托獨特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發展環保、休閑旅游、養老服務、冰雪產業等新消費產業。將傳統產業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從重物質投入向知識資本轉變。要完善知識產權制度,為科研人員創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撫順市市長楊維認為,撫順市實施“一極五業”的發展戰略,著力推進“原”字號、“初”字號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融入沈撫新區的經濟增長極,著力培育“大生態、大石化、大材料、大能源、大旅游”五大產業,努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
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曲道奎認為,機器人產業推進東北全面振興進程中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東北重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是機器人產業聚集優秀人才和海內外資本的重要平臺。機器人的應用領域非常廣,可以帶動其他領域的創新創業進程。東北要著力打造機器人產業創新生態系統,推進機器人產業向更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中國東北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凱認為,東北產業結構調整要著力解決區域產業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要依靠歷史延續的產業基礎,著力改造提升重工業。以發展電子通信信息產業等大規模消費品工業為重點,以彌補東北傳統重工業增長乏力和新興產業規模不大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