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淳藝
熱點鏈接
2017年8月23日,南寧機場一航班無法起飛,一群未成年人在家長的“指示”下搶占航空公司柜臺,并在柜臺里玩起了游戲。據了解,事發原因是因航班受臺風影響后,旅客不滿航空公司安排,在未經航空公司工作人員允許情況下,家長強行讓孩子進入柜臺內。最終,警方趕到現場,勸離了進入柜臺內的孩子。
與以往的“空鬧”不同,這次大人們并沒有沖在前面,而是“指示”孩子搶占航空公司柜臺,自己則冷眼旁觀,看著孩子在柜臺內玩鬧。從當時網友拍攝的視頻看,9名孩子聚在一起,圍成一個圈,在開心地玩游戲,時不時地齊說游戲語,玩鬧的聲音非常大,幾乎無法清楚地聽到周圍其他聲音。因這些未成年人在值機柜臺內滯留時間過長,直接影響工作人員工作,且在多次規勸無果后,航空公司最終選擇了報警。
“指示”孩子鬧機場的背后,家長們有自己的“小九九”。《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擾亂車站、港口、碼頭、機場等公共場所秩序的,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根據2016年2月起實施的《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堵塞、強占、沖擊值機柜臺、安檢通道及登機口(通道)等不文明行為將被記錄在案,限制乘機。與成年人昂貴的“空鬧”成本相比,孩子們尚未成年,不承擔法律責任。于是,一些家長就“指示”孩子當起了小“空鬧”,以此向航空公司施壓。
然而,“指示”孩子鬧機場看似可以逃避法律懲罰,卻給孩子們上了一堂最壞的家教課。家長的行為,無形中給孩子傳遞了錯誤的信號:一是缺乏理解,遇到問題時一味怨天尤人,將責任歸結到他人身上;二是無視規則,如果對別人的服務不滿意,就采取鬧的方式維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的作用尤為重要。難以想象,被家長“指示”鬧機場的孩子們,今后將如何學習理解和寬容,培養規則意識,會不會同樣采取“一哭二鬧三上吊”來解決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講,鬧機場給孩子心靈成長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大于航班延誤事件本身。
航班延誤這種事情,誰也不想發生。但總難免有一些航班受到天氣等因素影響,不得不延誤甚至取消。雖然打亂了人們的出行計劃,但換個角度來看,這恰恰體現了航空公司對飛行安全的重視,對乘客權益的尊重,乘客對此需要多一些理解和耐心。如果對于航空公司的處理方案不滿意,也應通過正當的渠道反映訴求,而不是鬧大維權。
對此,涉事家長和我們都應該反思自省,在今后遇到類似事件時如何正確處理,給孩子們做一個正面榜樣。畢竟,航班延誤只是影響一時,錯誤家教卻是影響一世。主動理解、理性維權,既是對自己的負責,更是對下一代負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