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娜
前不久,豆瓣上一位網(wǎng)友吐槽自己10歲的小侄子的帖子非常火。她的小侄子學習成績非常優(yōu)秀,奧數(shù)、圍棋、輪滑各種業(yè)余愛好也出類拔草。這么優(yōu)秀的孩子,當然是父母的驕傲。但是,小侄子競吐槽自己爸媽不配有他這么好的兒子:“我努力優(yōu)秀,是為了自己能早日脫離無能無知的原生家庭。”本是一則普通的網(wǎng)絡帖子,卻在網(wǎng)絡間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少父母直呼“孩子還未大就長翅膀了”。今日的孩子怎么了?怎么愈是優(yōu)秀的孩子,愈對父母有著附加要求呢?且聽下面的孩爸孩媽們暢談心聲。
同感方:遭到孩子嫌棄乃最大悲催
劉淼(34歲,單親媽媽,公司白領)
看到網(wǎng)上的這則帖子,我的眼淚“唰唰”直落下來,同樣的情景就在我們母女身上發(fā)生。我和老公在女兒兩歲半就離異了,從此我變成了“工作賣命,家庭操勞”的單親媽媽。我之所以沒日沒夜地干工作,就是為了多掙些薪水,讓女兒享受優(yōu)質(zhì)的教育。從小,女兒就上了各類“培優(yōu)班”“興趣班”,上了當?shù)刈钣忻麣獾男W,成績也是一路頂呱呱,可女兒總對我有絲抱怨。一次我們母女發(fā)生沖突,女兒竟然對我說:“媽你有本事,給我找個大款老爸。”那一刻我如五雷轟頂,未曾想到我含辛茹苦,卻遭到女兒這樣的埋怨,在她幼小的人生世界觀里,“金錢”“財富”就是占據(jù)第一位的,真讓我這個單親媽媽黯然神傷。
陳雨桐(36歲,職場爸爸,公務員)
那是前不久的暑假,九歲的兒子提出暑假出游,我和妻子樂呵呵地答應了,經(jīng)過反復考慮,我們決定帶兒子去廈門,一邊賞景還可一邊游學。可沒想到,兒子立刻黑下臉來,拿起手機讓我看起了同學的朋友圈,這個是雙飛新馬泰,那個是直游港臺澳,去日韓的,去歐美的,去英法的,竟然都有。“去個廈門,曬個朋友圈都沒底氣”,兒子很是不屑地說。我便苦口婆心地給兒子講起了道理,沒想到越是批評教育,兒子越有了逆反心理,竟然說:“爸,你這堂堂名牌大學生,還不如xx同學老爸做私營老板呢!”頓時,我木訥語塞,真不知該與兒子怎/厶交流,無語至極。
反例方:功利逼迫孩子乃最大禍首
艾薇微(35歲,超級辣媽,幼兒教師)
每個父母的心底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強烈愿望,作為教師媽媽的我,也不例外。從兒子出生開始,我就對孩子進行規(guī)范而嚴格的系列訓練,“兒子,你要成為最優(yōu)秀的”“兒子,你要爭第一”,“兒子,你必須成功”,期末考試、奧數(shù)選拔、才藝展示,無數(shù)個場合,無數(shù)個時候,我總會帶領兒子“搶跑”,不拿到冠軍誓不罷休。而且,我很多次地向兒子灌輸這樣的理念:“只有加倍努力,才有美好未來,否則就是社會的底層,就是時代的淘汰者。”久而久之,兒子背負著沉重的心理包袱,情緒變得起伏不定,某些時候還學會了抱怨,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習任務愈加繁重,他竟然有了厭學心理,覺得前途很迷茫,不時對我和老公發(fā)火,望著狂躁不安的兒子,我的心里有著說不出的痛。
劉京平(38歲,單親爸爸,營銷員)
有這樣幾件小事,一直在我的心頭揮之不去,乃至成為了悔恨的“傷疤”。每天接送女兒放學的路上,看到街頭上駛來駛去的豪車,我總會對女兒講:“孩子,一定要加油學習,長大才會賺很多很多的錢,才能住洋房開豪車。”女兒頗感興趣地聽著,重重地點頭。反之,我每當看到衣衫襤褸出苦力的打工者,又會給女兒上一課:“不好好學習就是這樣的下場,好好看看吧!”本想以這樣的“激將法”鼓勵女兒認真學習,可沒料到,“物質(zhì)差異”“階級觀念”“貧富差距”這些不良的種子都在女兒的心底扎了根,她竟然在日記本上寫道:“學習好才能賺大錢,我爸不是富二代,我也跟著受可憐……”平日里,女兒還會喋喋不休地為我講,誰的老爸出手怎么闊綽,誰的老爸權利多么大,我只有“打碎牙齒咽到肚子里”的份兒了,如果當初我少些功利心,多些平常心,或許就不會像今天這么糟糕。
思考方:溫情陪伴孩子乃最大幸福
趙萍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十歲小侄子”“脫離原生家庭”一時成為網(wǎng)絡“熱搜詞”,這件事情為不少父母敲響了警鐘。十歲的年紀,本該純潔無暇,本該純凈爛漫,可十歲的孩子卻如此直言,這不是童言無忌的“真心話大冒險”,而是一語中的,戳中了當下教育的痛點,道出了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很多時候,孩子的答案就是社會的真實縮影,也是成人世界的真實體現(xiàn),如今的孩子之所以如此拼命,如此賣力,與不少家長的“碎碎念”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不少父母對孩子含有過高的期望,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鯉魚跳龍門”,改變當下家庭的處境,改變平凡人生的軌跡。看似是家長良苦用心的期待,其實就播種下了“階層論”“功利論”的種子,使得孩子的價值觀得以扭曲,甚至為了追名逐利不惜一切代價。悲哉,當一個孩子只關注競爭,只關注未來,只關注前途,而不懂得理解,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尊重,人生之路又能走多遠呢?無論一個人的智商多么高能,情商卻很低下,最終將無法在社會中立足,被時代所拋卻,被競爭所淘汰。
李春英(家庭教育工作者)
“窮養(yǎng)”“富養(yǎng)”一度成為父母們關注并熱議的話題,其實當前幾乎成了“全民富二代”的時代,“再苦不能苦孩子”成為許多父母根深蒂固的理念。然而,無論物質(zhì)條件如何,哪怕物質(zhì)上很豐富很優(yōu)越,也無法彌補精神的空白與殘缺。俗話說,種什么因,結什么果,目前有很多孩子嫌棄父母乃至鄙視父母,真正的罪魁禍首不是別人,而正是孩子的父母,他們赤裸裸地把孩子教化成了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這類孩子往往學習很優(yōu)秀,智商很高,各方面均出色,但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尊重,最終一切都將功虧一簣。不妨試著蹲下身子,與孩子零距離談心交流,教給孩子感知世界的美好,體會父母的艱辛,感悟知識的不易,從而學會珍惜,學會奮進。在這個世界上,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豐厚的物質(zhì),而是長情的陪伴,這才是最持久最潤心的教育力量。
無論工薪家庭也好,無論條件豐裕也罷,父母都不欠孩子什么,欠的只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育,只有幫助孩子樹立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內(nèi)心才會變得充實、強大、自信、豐盈,才會坦然做人,陽光處事,便不會因出身的高貴而倨傲,也不會因出身的貧寒而自卑,不偏不激,不傲不惱,才是家庭育人的成功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