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瑤 董永波 祝聰 彭文甫 方清茂 徐新良



[摘要]云南重樓作為一種常用的名貴藥材,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對其適宜分布范圍進行研究,可為云南重樓的合理開發、人工種植栽培以及可持續利用研究提供依據。以四川省云南重樓為研究對象,根據相關資料文獻,確定云南重樓的生態環境因子,應用遙感和GIS技術分別提取云南重樓適宜生長的海拔、坡度、坡向、年均溫、年降水、植被和土壤類型等因子,將生態因子進行空間疊加、結合野外實地驗證數據,提取云南重樓適宜分布區域及面積。結論:云南重樓的適宜分布區域總面積約為7 338 km2,占整個研究區域總面積的302%;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省的涼山州、阿壩州、甘孜州的色達縣、攀枝花市、雅安市、成都市、眉山市、樂山市、宜賓市、內江市、瀘州市、達州市、巴中市、南充市、廣元市等市縣區域;分析結果與野外實地驗證數據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表明利用遙感和GIS技術提取適宜分布范圍具有可行性。
[關鍵詞]遙感; GIS技術; 云南重樓; 生態因子
[Abstract]Paris yunnanensis is a kind of rare medicinal herb, having a very high medicinal value Studying its suitable ecological condition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its rational exploitation, artificial culti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 practicable method in this paper has been proposed to research the suitable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P yunnanensis in Sichuan province By the case study of P yunnanensis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according to related literatures, the suitable ecological condition of P yunnanensis such as altitude,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MAT), annual precipitation, regional slope, slope ranges, vegetative cover, and soil types was analyzed following remote sensing (RS) and GISThe appropriate distribution regionof P yunnanensis and its area were extracted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combing with the information of the field validation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regions in counties of Sichuan province were, Liangshan prefecture, Aba prefecture, Sertar county of Ganzi prefecture, Panzhihua city, Ya′an city, Chengdu city, Meishan city, Leshan city, Yibin city, Neijiang city, Luzhou city, Bazhong city, Nanchong city, Guangyuan city and other cities and counties areaThe suitable distribution area in Sichuan is about 7 338 km2, accounting for 302% of the total study regional area The analysis result has high consistency with the filed validation data,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for P yunnanensis distribution region based onspatial overlay analysis and the extracted the information of land usage and ecological factors following the RS and GIS is reliable
[Key words]remote sensing; GIS; Paris yunnanensis; ecological factors
云南重樓(Yunnan Manyleaf Paris Rhizome, MYPR)是201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的重樓藥材的基原植物之一[1],以干燥根莖入藥,具有抗腫瘤、抗菌、抗病毒、抗白色念珠菌及寄生蟲作用、鎮靜、鎮痛、止咳、平喘、清除活性氧及抗氧化、腎臟保護等多種藥理作用[2],是云南白藥、季德勝蛇藥、宮血寧等常用中成藥的主要成分,對治療跌打損傷有獨特療效[3]。
長期以來,由于對重樓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認識的不足,一些地區對野生重樓資源進行了掠奪式開采,加上野生重樓資源繁殖率低以及環境污染,造成重樓資源的嚴重浪費和急劇減少,以致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這也讓重樓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多樣性保護研究成為中藥研究領域的熱點。其中中藥資源的調查,是當前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關注的研究方向之一。傳統的中藥資源的調查方法不僅耗時、耗力,而且人為因素影響大,存在很大的誤差,這就要求中藥資源研究鄰域引入新的方法和技術。其中“3S”技術在中藥資源的調查、動態監控、區劃、道地藥材等方面應用前景廣闊[4]。endprint
目前為止,國內已有很多專家學者“3S”技術對中藥資源進行了研究,并且都取得不錯的成果。陳士林等[5]依托GIS平臺,利用聚類分析和空間分析技術,分析了蒙古黃芪的全國適宜產地,其研究結果對合理發展蒙古黃芪生產、認識黃芪道地產地形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張本剛等[6]利用RS技術,通過野外實地調查建立藥用植物蘊藏量與RS數據之間的關系,計算出了甘草分布的面積和蘊藏量;周應群等[7]也利用RS技術對中藥資源三七進行了量測,并計算出了三七分布的面積、蘊藏量和產量,研究結果均表明了將基于遙感技術的資源調查方法應用于中藥三七的資源調查是可行的。孫宇章等[8]選取了3個時期的遙感影像圖,利用RS和GIS的空間分析功能,對江蘇邳州市的銀杏資源量和分布變化規律進行動態監測研究。蔣舜媛等[9]依托GIS平臺,以分布區最適宜生長環境因子為依據,結合中藥材產地適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統(TCMGISI),分析了寬葉羌活在中國的適生區域,為人工種植適宜區劃篩選提供科學依據。尚雪等[10]結合RS和GIS技術,根據羌活生長環境,選取了高程、年降水、年均溫、林地4個生態因子進行空間疊加分析,并在野外實測驗證的基礎上,得到了羌活在四川省的適宜性分布區域,為全面調查羌活資源的分布與保護以及對其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目前,關于云南重樓的形態、地理分布、藥理藥化、人工栽培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比較多,但有關適宜分布區域的研究較少。本文利用遙感和GIS的空間分析技術,根據云南重樓的適宜生境條件,提取了海拔、年均溫、年降水、土壤類型、坡度、坡向、植被類型7種生態因子,并進行空間疊加分析,結合四川省土地利用信息和野外實地調查,得到了云南重樓的適宜分布區域,為云南重樓的合理開發、人工種植栽培以及可持續利用研究提供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區概況
四川省位于中國大陸西南腹地,地處長江上游,介于97°21′—108°33′E和26°03′—34°19′N,東西長1 075 km,南北寬921 km,幅員面積4843 km×104 km。東鄰重慶,北連青海、甘肅、陜西,南接云南、貴州,西銜西藏。其地貌以山地為主,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種類型。其地勢高低懸殊,總體上呈西高東低走勢。西部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 000 m以上;東部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 000 m。四川省西部地區,包括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和攀枝花市。該區域北部甘孜州和阿壩州屬于高原高寒氣候區,海拔高差大,氣候立體變化明顯,總體上以寒溫帶氣候為主,年均溫4~12 ℃,年降水量500~900 mm。天氣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 600~2 600 h;南部涼山州和攀枝花市屬于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區,年均溫12~20 ℃,年降水量900~1 200 mm,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年日照多為2 000~2 600 h。河谷地區受焚風影響形成典型的干熱河谷氣候,山地形成顯著的立體氣候。東部四川盆地區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空氣寒冷干燥,降水偏少,常有冬干春旱發生,夏季空氣溫暖濕潤,水氣豐沛,因而多暴雨發生。年均溫16~18 ℃,年降水量達1 000~1 200 mm。這些良好的自然條件和氣候環境為植物的生長、演化的多樣性提供了適宜的生態條件,使得四川省的中藥資源具有種類豐富,蘊藏量大、地道藥材等鮮明特征。根據云南重樓的生長適宜性要求,本研究涉及的區域有四川省的涼山州、米易、攀枝花市、雅安市、甘孜州等市縣地區。
12數據來源
本研究數據及來源:四川省LandsatTM/ETM+遙感影像數據、中國100萬植被類型空間分布數據、中國土壤類型空間分布數據以及全國陸地區域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數據中心(http://wwwresdccn);四川省行政區矢量邊界數據,來源于四川師范大學西南土地資源與評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藥材生長生態因子空間數據,包括高程數字模型(DEM),空間分辨率856 m,來源于USGS;氣象柵格數據,包括中國年平均氣溫數據和中國年平均降水數據,來源于CERN生態綜合數據庫及共享平臺;GPS野外實地調研采樣數據;文獻資料來源于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
2方法
本研究首先查閱了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提供的資料數據以及其他相關的資料文獻,了解了云南重樓適宜的生長環境,并對其的生態因子進行了分析,然后利用遙感和GIS技術進行綜合研究,并獲得最后的結果。本研究主要采用遙感與GIS技術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具體研究方法如下:①四川省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基于ENVI51和ArcGIS102軟件、以Landsat TM/ETM遙感影像為主要數據源,進行坐標轉換、裁剪等處理;參考中國科學院土地資源分類系統并兼顧其他分類標準、以及遙感數據解譯能力,將土地利用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包括城鄉、工礦、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6個土地利用類型;通過人機交互解譯、野外驗證獲得四川省土地利用信息。②生態因子提取。根據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提供的數據和相關資料文獻,確定出云南重樓的適宜生長的生態因子,并提取包括海拔、年均溫、年降水、坡度、坡向、植被、土壤類型等信息;③GIS的空間分析。將研究涉及的各生態因子數據全部采用GCS_WGS_1984坐標系,重采樣為1 000 m;利用GIS的空間分析技術,分別提取出這7個生態因子的適宜分布范圍,將其進行空間疊加分析,得到云南重樓適宜分布區域;④野外驗證。在四川省土地利用信息以及野外實地調查驗證的支持下,得到云南重樓在四川省的適宜分布區域和面積,具體技術路線(圖1)。
3結果與分析
31四川省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利用ArcGIS102軟件,提取出耕地、林地、草地、建設用地(包括城鄉、工礦、居民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6類土地利用類型,得到了四川省土地利用信息圖(圖2);在此基礎上,可提取出6類土地利用類型的面積,其中草地、林地、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占整個四川省比例較大,分別約為3566%,3407%,2469%。endprint
32適宜生態因子提取
321提取適宜海拔根據查閱的相關資料文獻,段寶忠等[11]對云南重樓適生區域研究結果顯示,70%的云南重樓集中分布在海拔為1 300~2 800 m的區域,極少部分分布在海拔700~1 300 m和2 800 m以上;蘇澤春等[12]學者研究顯示,野生的云南重樓在海拔1 400~3 100 m均有分布;羅明華等[13]對峨眉山重樓屬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的種類的重樓生長在海拔為900~1 500 m的常綠闊葉林、竹林或灌木林下,喜濕潤蔭蔽及中性或微酸性肥沃土壤;周芳宇[14]對云南重樓林下種植技術及效益分析研究說明,云南重樓適宜生長在氣候濕潤、雨量適當、海拔1 500~3 000 m左右的林下蔽蔭處。結合以上資料,不同區域的云南重樓的適宜海拔范圍有明顯差異,云南重樓的適宜海拔分布范圍具有明顯的區域性。按照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提供的資料顯示,云南重樓適宜生長于海拔為400~3 600 m的區域。根據這適宜海拔因子信息,利用ArcGIS 102軟件和其他相關數據對重樓進行空間分析,從DEM數據中提取出云南重樓的適宜海拔范圍(圖3)。
322提取適宜年均溫云南重樓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宜蔭畏曬,喜濕忌燥”,生活在氣候濕潤、雨量集中、土層肥厚的河邊、溝邊和背陰山坡地。段寶忠等[11]對云南重樓適生區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云南重樓集中分布區的生態因子值范圍中,年均溫174~286 ℃,最適范圍211~253 ℃;年均日照時數1 227~2 560 h,最適范圍2 1956~2 6101 h。張子麗[15]在對重樓栽培要點進行研究時,提到重樓植株較耐寒,低溫無凍害。一般種子萌發、根生長發育和頂芽萌發的適宜溫度為18~20 ℃,出苗為20 ℃,地上部植株生長為16~20 ℃,地下部根莖生長為14~18 ℃。陳鐵柱等[16]對四川省具有子根莖重樓的資源調查及品質進行研究,其結果顯示重樓分布在亞熱帶季風帶氣候區。該區域夏季較涼爽、冬季不嚴寒,年均溫度變化比較平緩,較少出現極冷極熱現象。太光聰[17]在對滇重樓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進行研究時,說明了滇重樓在年均溫13~18 ℃、無霜期270 d以上、降雨量集中的地區生長良好,尤喜河邊、溝邊和背陰山坡地。綜合實際調研結果以及中醫藥研究院提供的資料,并考慮到四川省DEM數據年均溫實際情況,最終選取云南重樓的適宜年均溫范圍為13~20 ℃。利用ArcGIS 102軟件進行空間分析,在對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提供的氣象柵格數據進行裁剪、重采樣等處理后,提取了云南重樓的適宜年均溫范圍(圖4)。
323提取適宜年降水云南重樓有“宜蔭畏曬,喜濕忌燥”的習性,為喜陰植物,適宜生在于濕潤、蔭蔽以及降水量集中的山區的林下或路邊。段寶忠等[11]對云南重樓適生區域研究結果顯示,云南重樓適宜年降水量范圍為889~
1 408 mm,最適范圍1 1348~1 2935 mm;太光聰[17]在對滇重樓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進行研究時,說明了滇重樓適宜生長在年降雨量850~1 200 mm、降雨量集中的地區。楊斌等[18]在滇重樓的栽培與合理利用研究中,提到滇重樓喜濕潤、蔭蔽的環境,適宜生長在年降雨量1 100~1 400 mm的偏冷涼山區。根據金桂梅等[19]對云南重樓的優質育苗與種植技術研究中顯示在年降水量為630 mm的地區,云南重樓也有分布。綜合以上數據、四川省年均降水數據的實際情況以及結合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提供的資料,最終選取云南重樓的適宜年降水范圍為600~1 408 mm。利用ArcGIS 102軟件進行,在對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提供的氣象柵格數據進行裁剪、重采樣等處理后,提取了云南重樓的適宜年降水范圍(圖5)。
324土壤信息提取不同類型的土壤,其酸堿程度也不同,導致了土壤理化性質差異,進而影響重樓植物的生長。段寶忠等[11]在對云南重樓適生區研究時,得出云南重樓的適宜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土壤類型主要為黃壤、紫色土、黃棕壤、棕壤、山原紅壤等。有資料顯示,滇重樓適宜生長在腐殖質和有機質含量較高的疏松肥沃的砂質黑壤土或紅壤土,而不宜生長在貧瘠易板結的土壤[20]。羅明華等[13]對峨眉山重樓屬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重樓屬植物在中性至酸性土壤上均有分布。結合以上資料以及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提供的資料,最終選取云南重樓的適宜土壤類型為紅壤、黃壤、黃棕壤、紫色土、棕壤。利用ArcGIS 102軟件空間分析工具,結合四川省的土壤類型,提取出云南重樓的適宜土壤分布范圍(圖6)。
325提取適宜坡向云南重樓為陰生植物[21]或半陰生植物[22],喜濕潤、蔭蔽的環境,既怕干又怕積水,適宜生長在背陰處或陰濕山谷中,喜歡樹蔭下散射光照,忌強光直射。坡向一般分為陰坡和陽坡,按方向描述有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坡。對北半球而言,南、西南、西、西北屬于陽坡,東北、東、北、東南坡屬于陰坡。
結合云南重樓的生長習性,最終確定其適宜坡向為陰坡,即東北、東、北、東南坡。利用ArcGIS 102軟件的3D分析工具,可以看出各個坡向具體的數值,從DEM數據中提取出陰坡所對應的數值,并進行空間分析,可得到云南重樓的適宜坡向分布范圍(圖7)。
326提取適宜坡度有學者在對云南重樓栽培技術進行研究時,提出坡度不宜超過15°[23];劉濤等[24]對滇重樓進行了研究,制定出SOP規范了其林下種植、采收、加工、生產等技術,總結出了云南省彌渡及云南其它適產區的有關生產技術標準,并提出滇重樓生產種植區域應位于最適宜其生長的地區,并具有相應的適宜環境條件,在坡度選擇時,不超過30°。結合從DEM數據中提取出的四川省坡度和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提供的資料,最終確定云南重樓的適宜坡度為0~30°,利用ArcGIS 102軟件進行空間分析,提取出云南重樓的適宜坡度分布范圍(圖8)。endprint
327植被信息提取云南重樓別名滇重樓、草河車、獨腳蓮,與華重樓(又稱七葉一枝花)是延齡草科重樓屬側膜亞屬多葉重樓下的兩個不同的變種[25],屬陰生植物,喜斜射或散光,忌強光直射,適宜生長在蔭蔽環境。資料顯示,滇重樓生長環境與華重樓相似[26],適宜生長在雨量充沛,氣候涼爽,腐殖質豐富的常綠闊葉林、竹林、或灌木叢中;鄭順林等[27]對弱光脅迫對七葉一枝花光合特性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七葉一枝花在遮光40%~60%下,生長良好;張偉[28]對GAP林下種植和人工促繁栽培技術研究的結果顯示,七葉一枝花適宜生長在遮蔭度為60%~70%的條件下生長;龔范武等[29]對在不同郁閉度的林地上生長的七葉一枝花進行研究,發現郁閉度為015下,不適宜七葉一枝花的生長,而郁閉度為07時,其生長良好;另有學者進行相關研究,研究結果顯示,七葉一枝花適宜生長在郁閉度為05~07的林下。結合相關數據資料以及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提供的資料,最終在土地利用/覆被變化(LUCC)分類體系中選取郁閉度為03~07的林地作為云南重樓的適宜植被。利用ArcGIS 102軟件,將中國100萬植被類型空間分布數據進行裁剪,結合四川省土地利用分類圖,提取出云南重樓的適宜植被分布范圍(圖9)。
33野外調查驗證
在四川省土地利用信息的支持下,本研究還通過野外實測數據來驗證結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野外調查共采集了86個點,進行了2次,第一次時間在2016年10月,調查區域主要選取在四川省西南部的涼山州,由于這些地區地貌復雜多樣,有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錯,進行野外采樣難度較大,故調查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南部的涼山州和攀枝花部分區域,野外采集了20個樣地。第二次采集時間在2017年8月,調查區域在成都平原周圍和四川省東南部的瀘州市部分縣級區域以及宜賓市的個別縣級區域,共采集了66個野外驗證點(圖10)。
利用手持GPS進行精確定位和數據采集,將所得的野外實地調查數據導入ArcGIS 102軟件中,并與生態因子空間疊加分析所得的適宜分布范圍,再次進行疊加分析。分析結果發現,野外實地驗證的區域與通過ArcGIS 102軟件空間疊加分析所得的適宜分布范圍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說明利用遙感和GIS技術進行中藥資源適宜性分布研究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
34云南重樓適宜分布范圍提取
根據相關資料數據和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提供的資料,確定出云南重樓適宜生態因子,并利用ArcGIS 102軟件進行空間分析,分別提取出云南重樓的適宜海拔分布范圍、適宜年均溫分布范圍、適宜年降水分布范圍、適宜土壤分布范圍、適宜坡向分布范圍、適宜坡度分布范圍、適宜植被分布范圍這7個生態因子。將這7個生態因子綜合形成劃分的云南重樓適宜分布區域作為依據,利用多柵格圖層的復合疊加分析方法,找出云南重樓的適宜分布范圍。
首先,分別將云南重樓的適宜海拔、年均溫、降水、土壤類型、坡向、坡度、植被這7個分布范圍圖作為第1,2,3,4,5,6,7圖層;再將第1圖層和第2圖層疊加,疊加結果為這兩圖層共有的適宜區域;后又將這一疊加結果圖層和第3圖層疊加,依照上述原則依次疊加至第7圖層;最后,得到云南重樓的適宜海拔、年均溫、降水、土壤類型、坡向、坡度、植被這7個生態因子疊加的共有適宜區域圖,即為云南重樓在四川省的適宜分布范圍圖(圖11)。
由圖11可見,云南重樓的適宜分布區域主要集中在四川省西南部的涼山州、攀枝花市;中部的成都市、眉山市等區域;東南部的宜賓市、內江市、瀘州市等區域;東北部的達州市、巴中市、南充市、廣元市等區域。將四川省的縣級行政邊界圖疊加到云南重樓的適宜分布范圍圖上,可以提取出云南重樓的適宜分布面積,見表1。
通過對云南重樓適宜海拔、適宜年均溫、適宜年降水、適宜土壤、適宜坡向、適宜坡度、適宜林地這7個生態因子綜合形成的云南重樓適宜分布區域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云南重樓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省西南部的涼山州、攀枝花市、雅安市,主要包括寧南縣、會東縣、鹽邊縣、石棉縣等市縣區域;中部的成都市、眉山市、樂山市,主要包括邛崍市、都江堰市、仁壽縣、沐川縣、馬邊等市縣區域;東南部的宜賓市、內江市、瀘州市,主要包括屏山縣、筠連縣、珙縣、興文縣、敘永縣、古藺縣、合江縣等市縣區域;東北部的達州市、巴中市、南充市、廣元市,主要包括宣漢縣、萬源縣、南江縣、劍閣縣、蓬安縣等市縣區域。
數據顯示,云南重樓的適宜分布區域總面積約為7 338 km2,占整個研究區域總面積的302%。其中,瀘州市的古藺縣云南重樓的適宜分布區域面積最大,約為498 km2,占該縣面積的1564%;其次是敘永縣,面積約為352 km2,占該縣面積的1182%;然后是鹽邊縣面積約為336 km2,占該縣面積的1028%。眉山市的洪雅縣、涼山州的冕寧縣以及南充市的冕寧縣的云南重樓適宜分布區域面積較小,約為1 km2。從云南重樓的適宜分布區域表中還可以發現,合江縣、敘永縣、屏山縣、珙縣、江安縣、沐川縣、邛崍市、古藺縣、筠連縣、興文縣、仁壽縣適宜區面積,占該縣面積均大于10%,這些分布區域與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提供的資料文獻以及實地調研的結果符合性較高。
4結果和分析
有資料顯示,重樓屬分布于歐亞大陸的熱帶及溫帶地區,全世界有24種,其中19種分布在我國。而中國西南地區的云貴高原至四川邛崍山地區不僅是重樓屬在歐亞大陸的分布中心,也是物種多樣化中心[30]。李燕等[31]在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四川不同產地重樓中無機元素時,其重樓樣品采集于西昌會東、雅安、樂山馬邊和峨眉山,這說明這些地區有云南重樓分布。李強等[32]對四川省重樓屬藥用植物的主產地雅安、樂山、峨眉山、甘孜、阿壩、宜賓、瀘州、眉山、成都等地進行了多次實地調查,調查顯示滇重樓在各地均有分布,其中的滇重樓樣本來源于樂山馬邊。有研究發現,云南重樓在四川省的生態適宜區集中在橫斷山脈,主要分布于金沙江、雅礱江、瀾滄江沿線的四川涼山州,這些區域與云南重樓生態相似度為100%[11]。endprint
得出如下結論:①本研究利用遙感和GIS技術,提取出了云南重樓在四川省的適宜分布區域,研究顯示,云南重樓集中分布在四川省西南部的涼山州、攀枝花市、雅安市,中部的成都市、眉山市、樂山市,東南部的宜賓市、內江市、瀘州市以及東北部的達州市、巴中市、南充市、廣元市等區域。②根據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提供的資料顯示,云南重樓主要分布于涼山州、米易、鹽源、瀘州、鄉城、巴塘、稻城等地,其中主要適宜區域為米易、鹽源、瀘州、稻城、鄉城、涼山州。分析結果與實地調研以及四川省中醫藥研究院提供的資料文獻中顯示的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這說明利用遙感和GIS技術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和生態因子,并將生態因子進行疊加分析來研究云南重樓的適宜分布范圍具有可行性,可用于其他的中藥材適宜性分布研究中。③資料顯示,鄉城、稻城、理塘等地均有云南重樓的分布,但研究結果并沒有包括這些區域,原因可能為:在這些區域云南重樓的數量本身就非常稀少,加之近年來重樓價格持續上揚,采挖嚴重,重樓的生境遭到毀滅性破壞[34],導致各地的重樓資源量急劇減少甚至瀕臨滅絕。生態因子疊加分析時,生態因子共有的區域即為疊加結果,有可能其中的某種生態因子的生態因子范圍與其他生態因子范圍不完全重合,使得疊加結果并沒有包括不重合的區域。④對于適宜面積集中,發展人工栽培條件好的區域,可開展以野生撫育為重點的人工規模化種植,為云南重樓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11]。由于條件有限,選取的生態因子太少,在實際生產中,應考慮其他生態因子的影響,如植物群落、地貌等,并結合當地的社會、經濟條件,來進行云南重樓的適宜生態因子范圍和適宜分布區域研究。
[參考文獻]
[1]中國藥典一部[S]2010:243
[2]何明生,李秀重樓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世界中醫藥,2012,7(6):579
[3]楊永紅,陸峻波,王明輝,等從文獻分析看我國重樓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8,31(1):165
[4]周應群,陳士林,張本剛,等中藥資源調查方法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5(6):130
[5]陳士林,魏建和,孫成忠,等中藥材產地適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及蒙古黃芪產地適宜性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6(3):47
[6]張本剛,陳士林,張金勝,等基于遙感技術的甘草資源調查方法研究[J]中草藥,2005,36(10):112
[7]周應群,陳士林,張本剛,等基于遙感技術的三七資源調查方法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24):1902
[8]孫宇章,顧曉鶴,陽小瓊,等基于RS和GIS技術的江蘇邳州市銀杏資源動態變化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18):1861
[9]蔣舜媛,孫輝,周毅,等寬葉羌活適生地分析及數值區劃研究[J]中草藥,2009,40(4):638
[10]尚雪,董麗君,文路軍,等基于遙感與GIS技術的四川省羌活資源適宜性分布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13):2553
[11]段寶忠,黃林芳,謝彩香,等基于TCMGIS技術的云南重樓生產區劃初探[J]價值工程,2010(2):140
[12]蘇澤春,王澤清,李兆光,等云南重樓的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初探[J]江西農業學報,2015(1):61
[13]羅明華峨眉山的重樓屬種類分布及一些種年生長特性[J].中藥材,2004,27(7):478
[14]周芳宇淺析滇重樓林下種植技術及效益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3):158
[15]張子麗重樓栽培要點[J]云南農業,2016(8):90
[16]陳鐵柱,林丹,汪瑤,等四川省具有子根莖重樓的資源調查及品質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3):82
[17]太光聰滇重樓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2(4):171
[18]楊斌,李紹平,王馨,等滇重樓的栽培與合理利用[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8,27(6):70
[19]金桂梅,申時才,劉樹芳云南重樓的優質育苗與種植技術研究[J]陜西林業科技,2011(2):18
[20]胡陳花怒江州滇重樓種植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4(1):38
[21]張翔宇,唐映軍,周茂嫦,等珍惜藥用植物重樓研究進展[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4,28(1):78
[22]董麗玲,許勝祥淺談王子樹鄉滇重樓種植產業發展[J]農民致富之友,2016(10):74
[23]陳翠,康平德,楊麗云,等云南重樓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0(12):182
[24]劉濤,謝世清,趙銀河,等滇重樓林下規范化種植生產標準操作規程(SOP)[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4,28(2):3
[25]李冼燕云南重樓的種植技術[J] 云南林業,2013(1):65
[26]張金渝,虞泓,張時剛,等滇重樓與華重樓的野生馴化和繁殖技術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4(3):314
[27]鄭順林,孟良,劉金亮,等人工馴化栽培中弱光脅迫對七葉一枝花光合特性的影響[J]中藥材,2014,37(9):1518
[28]張偉七葉一枝花GAP林下種植和人工促繁栽培技術研究[J]林業調查規劃,2011,36(6):125
[29]龔范武,龔舟,彭靜,等不同林下七葉一枝花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13):155
[30]尹鴻翔,文飛燕,陳鐵柱,等四川重樓屬植物地理分布新記錄[J]西北植物學報,2013(4):832
[31]李燕,丁春邦,張利,等四川不同產地重樓中無機元素的測定[J]中草藥,2009,40(6):968
[32]李強,丁春邦,李燕,等四川重樓屬藥用植物種類及地理分布[J]時珍國醫國藥,2008(3):629
[責任編輯呂冬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