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啟躍
月19日,全國纖檢系統“法治纖檢”局(所)長專題培訓班在天津開班。來自全國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部分地市級纖維檢驗機構的局(所)長以及業務骨干參加了此次培訓。
中國纖維檢驗局黨委書記徐水波在開班講話中指出:隨著改革越來越深入,在法治框架下、以法治方式推進改革已成為社會共識,全力推進“法治纖檢”已經成為關系纖檢工作和纖檢系統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問題。
培訓進行幾天以來,來自各地纖檢系統的同志對“法治纖檢”這一課題深有一番感悟。
“法治纖檢”是歷史傳承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一部纖檢機構發展史,就是一段纖檢工作不斷規范化、法治化的歷程史。纖檢機構每一次跨越式的發展,都伴隨著相關法規條例立法的重大突破,《國務院關于加強專業纖維檢驗工作的通知》《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等相關法規政策的出臺,在纖檢機構存續發展的緊要關頭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天,站在改革大潮的十字路口,加強法治建設,無疑成為纖檢工作的第一基石。
1985年,剛剛從學校畢業的亢秀杰被分配到山西纖檢局。當時的纖檢機構剛剛從十年動亂中重建,權責不清,定位不明,業務工作窒礙難行,加之辦公條件簡陋,待遇難以落實,亢秀杰心里產生了“紅旗能打多久”的疑問。
不過亢秀杰這個疑慮很快被打消。她入職不久,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強專業纖維檢驗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專業纖檢機構的性質、設置和職責。
“那時感覺工作有了方向,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從一種無序狀態進了軌道。也給了當時很多像我一樣的年輕人留在纖檢的信心。”如今亢秀杰已經在纖檢系統工作了32個年頭,成為山西纖檢局的總工程師。
作為一個老纖檢人,亢秀杰對法治建設與纖檢發展的關系認識更為深刻。“法治強則纖檢強,而法治不彰,則纖檢一定暗弱。”亢秀杰說。
她介紹,在1985年后,雖然明確了纖檢機構的定位,但是這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纖檢系統依然經歷了許多困難和障礙。以山西為例,當時纖檢機構只能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碎片化地進行一些和纖維質量有關的工作,在棉花監管上受到棉麻公司等機構制約,無法形成合力。這種情況持續到2001年,《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出臺,以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了專業纖檢機構對棉毛絲麻等纖維的監管權,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公證檢驗制度,纖檢工作迎來了真正的發展期,現代纖檢體系也由此建立。
甘肅纖檢局副局長陳敏感慨:“《條例》的出臺真正讓纖檢機構有了主心骨!”同樣,作為上世紀80年代末參加纖檢工作的老纖檢人,陳敏見證了甘肅纖檢從只有七八間平房、檢測設備短缺到今天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人才隊伍不斷強大的煌煌之路,更加懂得法治纖檢的重要性。
“纖檢工作的開展,要靠人力、物力、政策推動,但歸根到底還是政策和法規,就是我們說的法制建設。我們這些從一窮二白中走過來的纖檢人,到今天靠的是法制建設,在新形勢下,更要加大法治纖檢建設力度。不斷加強纖檢的系統化、準確化,法治是我們工作的立身之本。”陳敏說。
2016年,《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出臺,將專業纖檢機構對校服等纖維制品的監管明確化。這一重要法規的出臺,又將為新形勢下的纖檢工作開辟一片新的天地。
“法治纖檢”是改革所依
當前,纖檢事業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毛絨質檢體制改革、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棉花質量檢驗師制度改革、棉花加工資格管理制度改革等,這些事關纖檢事業長遠發展的各項改革措施正加快推進。在這種形勢下,專業纖檢機構要適應改革需要,必須以法治纖檢為依托。
徐水波在開班講話中強調,全系統各級領導干部務必要全面提高法治能力,把法治建設擺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務必要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捍衛法治、依法辦事。
云南纖檢局局長王從強對此深有體會。怎樣做才是尊崇法治、依法辦事呢?王從強以云南纖檢局的工作實際為例:“纖檢事業發展需要頂層設計,去年,質檢總局發布《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使專業纖檢機構對包括校服在內的纖維制品監管權責更加明確,這是自《棉花質量監督管理條例》之后,纖檢系統業務范圍面對的最重大的一次變革。我們必須把握機會,地方機構必須將法治纖檢建設更加地方化、細節化。”
王從強介紹,目前由云南纖檢局主導的《云南省校服監督管理辦法》正在制定當中,已經基本成型。該辦法對《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做了進一步豐富和延伸,使之更好地符合云南實際,將對《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在云南實施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
“云南地域廣闊,民族眾多。校服監管相較于其他省份有一些特殊性。譬如,根據我們的調研,在學生和家長中反映最突出的校服質量問題是色牢度和強力斷裂比。所以我們在這方面的內容會強化。”王從強說。
校服款式,這個在國家層面沒有統一規定的項目,也在云南得到了細化。
“云南有句諺語,一天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云貴高原地貌崎嶇,造成山區內天氣類型多樣。晝夜溫差大,局部氣象差異明顯。這種特點就決定了云南校服款式、類型必須具有多樣性,才能更好地保護學生,滿足學生的日常穿衣需求。”王從強說。
目前,一套完整的校服監管體系已經在云南初步建立,校服監管工作有序展開。云南纖檢局依法辦事,靈活用法,在改革過程中贏得了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和社會大眾的普遍認可。纖檢機構依托法治化建設適應改革,在云南得到了鮮活例證。
“法治纖檢”是履職需要
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制定出臺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而隨著民智愈開,整個中國社會上上下下對在各領域、各方面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有著迫切需求。
四川纖檢局稽查隊長任秀華長期工作在纖維質量執法第一線,對法治纖檢在實務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刻體會。
“隨著社會的發展,被執法對象的法治意識也越來越強,我們在對企業進行監管的同時,企業也反過來對我們形成一種監督。這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對我們執法人員的鞭策。在這種情況下,要順利開展任務,執法人員的法治意識、執法細則的制度建設也必須跟上。”任秀華說。
四川作為我國非棉花主產區,在棉花等纖維的監督執法上具有很多天然的局限性。在纖維制品質量監管方面,得益于質檢總局出臺的《纖維制品技術監督管理辦法》,纖檢機構作為執法主體,參與偵辦纖維制品執法案件的權力得到明確,這也讓任秀華這樣工作在一線的同志對自身的定位更加清晰。
據她介紹,目前四川纖檢局已經完善與行政執法有關的各項制度,做到了辦案流程規范化,自審監督有效化,社會效益最大化。而在云南,日常的執法工作中,同樣建立了頗多符合法治化進程的規章制度。譬如在行政執法中執行的“一表一卡”制度,在當地評價頗佳。
“一表”是“云南纖檢執法情況登記表”,“一表”由執法人員發放給行政相對人,對纖檢機構執法中的基本情況進行評價,然后寄回到省纖檢局的人事監察科;“一卡”是“廉政監督卡”,目的是規范執法人員的執法行為,包括是否尊重程序正確、是否出示證件等細節,同樣由行政相對人進行詳細的記錄和評價,最后寄回省纖檢局。
不斷完善日常實務中的規章制度,不斷完善自身執法行為,這是每天都在各地纖檢機構中上演的鮮活場景,也是一種自發選擇。用法治來指導纖檢工作,是強化現代國家機構行政能力的必然結果。
“法治纖檢”需執法實踐支撐
用行動踐行法治纖檢是專業纖檢機構的職責所在。在《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出臺后,各地纖檢機構圍繞校服質量監督,展開了一系列執法活動。
在重慶,市纖檢局開展專項執法行動,對全市中小學校服進行了質量監督抽查,通過立案偵查,嚴格執法,成功震懾了市場的不法行為;在湖北,省纖檢局通過一系列執法檢查、風險監測抽查措施,使得湖北省紡織服裝產品質量趨好,產品合格率逐年上升;在云南,省纖檢局與“雙打辦”聯合,針對纖維制品領域的假冒偽劣和侵權行為進行了嚴厲打擊,市場環境為之一清。
任何法治,歸根到底要由人去實現,否則將淪為空中樓閣。正是有了各地纖檢機構的執法實踐支撐,“法治纖檢”才能不斷踏實前行。
為期10天的培訓班沒有周末,不顧窗外雷雨,學員們從一堂堂授課中拓展視野,掌握知識,深化了對法治纖檢精髓的認知。纖檢事業有百年歷史,纖檢事業有幾起幾落,正是因為經歷過低潮,才懂得今天局面的可貴。以法制為圭臬,不斷推進法治纖檢建設,未來纖檢工作將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