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東 汪園



[摘要]作為以創新為主導的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究其本質是創新驅動型產業。在創新過程中,專利作為一種標準化、客觀化的文獻,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區域科研成果轉化的潛力,是衡量領域技術創新的合理指標。因此本文基于專利數據統計和分析的視角,以武漢地區為研究對象,對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信息技術產業的專利申請態勢、專利申請人、以及專利法律狀態的相關指標進行了量化分析,來展示專利視角的武漢市信息技術產業的創新現狀。最后對量化數據所體現的創新現狀進行總結分析。結論表明,武漢市信息技術產業有著較強的創新能力和水平。但其產業創新主體規模小、創新成果較為集中,且合作創新程度偏低,這些問題不利于創新資源和創新活動的交流傳遞,從而會限制區域產業的創新發展,需在今后的產業創新發展中重點改善。
[關鍵詞]信息技術產業;專利分析;創新現狀;武漢市
作為以創新為主導的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究其本質是創新驅動型產業,創新是其產業得以生存發展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目前,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研究焦點在于其內涵、發展路徑等,研究總體上偏重于定性分析和宏觀性的建議,相比之下,且具體到地區的,尤其是細化到某地區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現狀的定量分析更少。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信息技術產業,其創新性不僅體現在信息技術本身的創新進步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上,更體現在信息技術滲透融合到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各個行業中,推動其他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上。信息技術產業創新發展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信息技術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創造新價值的過程。而專利作為一種標準化、客觀化的文獻,是科學技術研發成果的重要載體,其表征創新水平和科技水平的能力相比于其他的科研產出形式有著顯著的優勢。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相關統計表明,專利文獻囊括了全球90%-95%的發明創造的規范化的信息。從法律角度來看,專利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保護措施。因此,專利作為科技研發過程中定義明確、且由法定機關經法定程序授予的產出成果,具有信息豐富且完備;數據涵蓋時間長;信息真實可靠等特征。并被廣泛地認為是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表征了一個地區或單位的創新能力及技術保護水平。其量化指標,如專利申請量、授權量、維持率和失效率等也隨之成為測量地區創新活動最好的工具。
武漢市作為我國中部地區擁有綜合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中心城市,其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依托地區的產業優勢和科教優勢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本文選取了武漢市信息技術產業作為研究對象,在對武漢市信息技術產業專利數據的檢索統計基礎上,對武漢市信息技術產業1990-2015年的專利申請態勢,近五年來(2011-2015)主要專利申請人、聯合專利申請人以及專利法律狀態進行了量化分析,來展示專利視角的武漢市信息技術產業的創新現狀。最后對量化數據所體現的創新現狀進行總結分析,結論表明武漢市信息技術產業有著較強的創新能力和水平。但其產業創新主體規模小、創新成果較為集中,且合作創新程度偏低,這些問題不利于創新資源和創新活動的交流傳遞,從而會限制區域產業的創新發展,需在今后的產業創新發展中重點改善。
1數據來源與整理
1.1數據來源與選取
本文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2)(試行)》和國家發改委編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為依據,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檢索手冊》和《國際專利分類表(IPC)》為參考,將作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信息技術產業所涉及的技術主題和技術要點概括為六大技術類別并篩選出了與其相對應的國際專利分類號(分類號等級細分到小類和大組),如表1所示。信息技術領域專利的原始數據來源于國家知識產權局的中國專利信息中心(CPIC)專利數據庫。中國專利信息中心作為我國國家級大型的專利信息服務機構,其專利數據庫中收錄的中國專利數據有著全面性、完整性和權威性。
1.2數據檢索與整理
信息技術產業的技術主題和關鍵技術往往是相互關聯的,因此表1中的六大技術主題分類所涉及的專利領域存在著一些重合。本文將信息技術產業技術領域對照國際專利分類號一覽表中的分類號進行去重后綜合,最終確定了8個小類和36個大組,如表2所示。
以表2中所包含的IPC號為主分類號檢索項;國省代碼檢索項為武漢(83);時間年限為1990年到2015年;檢索時間為2016年11月。對武漢市信息技術領域的專利數據進行了分類檢索和數據分析。由于信息技術產業自身的技術領域的特點,專利中的外觀設計類專利技術創新含量不高且專利數量很少,因此對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兩個類別的專利信息進行檢索、篩選和整理,而未對外觀設計的數據進行呈現。本文專利數量統計基于專利申請量而非專利授權量,主要是考慮到專利授權量相對于專利申請量有一定的滯后性,以授權量來分析可能會引起一定程度的數據不全和信息失真。而基于專利申請的檢索結果在基本覆蓋了授權專利所包含的信息的同時,也能規避滯后性帶來的誤差。
2基于專利數據的武漢市信息技術產業創新現狀
2.1專利申請態勢分析
武漢市信息技術產業專利年度總申請數量、發明專利數量、實用新型專利數量、年增長率等統計數據如表3所示。其中將2000-2015年數據運用柱形圖顯示其數量趨勢(為充分顯示趨勢效果,故從年度數據在50以上的2000年開始)如圖1所示。
發明專利是專利類別中技術含量最高的一類專利,其創造性高于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因此通常以發明專利數量占專利總數的比值來測度企業或區域的專利總體質量和創新能力。數據顯示:1990-2015年武漢市信息技術產業專利申請總量為11989項,其中發明專利共計9080項,占總量的75.7%;2011年到2015年申請總量為8483項,其中發明類專利共計6524項,占總量的76.9%。這一比率表明武漢市信息技術產業專利的技術創新性整體較高。結合表3和圖1可見,武漢市信息技術產業的專利申請量逐年穩步上升,2015年申請量的小幅度下降這一特殊趨勢是由于專利申請審批公開周期、檢索時間與專利數據庫更新時差等時間因素所致的數據不全而造成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