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對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數學作為基礎課程,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辯證思維和創新能力非常重要。因此,進行合理的教學模式改革迫在眉睫。信息技術的變革證明,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和方法已經難以適應新時代高職學生的培養。筆者根據多年的數學課程教學經驗,并以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數學課程教學研究為例,結合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現狀及其存在原因與對策進行剖析,旨在為職業學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學校現狀分析
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是由多所中專學校整合而成的高職學院。其生源情況呈現多樣化,來源有職業高中學生、中專生和普通高中畢業生等;招生方式有普高統招、三校生統招、普高單招、三校生單招、轉段等形式。同時,其所處地區甘肅省具有區域性,多種原因導致在校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弱。多類型生源的基礎不同,同班授課難度較大,在講授高等數學等純理論課程時,大多數學生表示聽不懂,進而導致考試不及格,更有甚者經多次補考還無法通過。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熱情不高,導致教師的授課積極性嚴重受挫。
二、高等數學教學現狀
近年來,縱觀國內高職院校,教學中偏重于技能培養和專業知識傳授,增加了實驗實訓課程比例,公共基礎課程的學生比例明顯降低,甚至部分專業取消了數學課程。由此可見,數學課程的生存和發展正面臨著尷尬局面,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課時被削減
筆者通過與兄弟院校座談發現,絕大多數學校的數學課時被刪減,兩所學校中的個別專業已將數學課程變為選修課程。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學校更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了專業課程的學時比例,弱化了公共課程的比例。另一方面是數學課程沒有清晰的發展方向,數學課程對高職學生的人才培養效果不能立竿見影。
2.教材不適配
目前,市場上針對高職院校數學課程的教材很多,但其內容缺乏高職教學的特點,多數是由本科教材內容壓縮而成。對高職學生而言,數學課程的理論性較強、難度大、趣味性不足、與所學專業關聯度低。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很難把握“實用”“夠用”的尺度,導致數學課程教學質量普遍不高。
3.教學方法單一
隨學校課時量的遞減,數學課程教學內容也在不斷變化。教師為完成教學進度會增加課堂知識量,而學生基礎薄弱,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此外,數學課程的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多采用“教案—黑板—粉筆—作業”的教學模式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對信息化教學手段應用較少,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對筆者所在學校近三年的數學試卷成績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雖然試卷的難度在下降,但學生不及格率卻逐年增加。對于學生薄弱的基礎和不理想的成績,一些教師也表現出了抱怨情緒。此外,一些學生對枯燥的數學課程缺乏學習興趣,甚至認為數學課程是無用的,這也是導致數學課程教學質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三、對策與建議
從國內高職院校的定位和發展來看,數學課程改革勢在必行。結合筆者所在學校改革實際,具體建議如下。
1.合理設置課程
結合學時數量和專業具體情況,將高等數學課程劃分為基礎模塊、專業模塊和選修模塊進行科學教學。
2.完善教材內容
通過自編教材或教輔材料完善教學內容,使其盡量結合現實生產與生活,提倡教材內容與案例教學相結合,讓學生體會到課程的重要性。
3.豐富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采用問題講授法、模塊教學法、任務驅動法等多種教學手段,避免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改革學生評價模式
為加強數學課程對學生的能力培養,結合高職學校數學教學目標,可對學生采用“平時成績+出勤率+課堂參與度+平時作業+拓展性作業+期末考試”的方式進行評價。在學習過程中實行分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四、體會與感悟
在高等數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誠然,數學課程改革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學校、教師、學生三方聯動方能改進數學教學現狀。
(作者單位: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