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家
加強社保基金的監管不僅可以確保社保基金及時和有效的供應,確保人民的福利,提高社保基金的價值,實現系統的內在需要,而且也是保障社保基金安全有效運行的基礎,更是實現社保保障功能、保證社會穩定的前提。
一、社保基金監管的現狀
1.多種監管制度已建立
當前,我國以勞動保障部門行政監管為主的監管形式已經逐漸形成。在內部控制、法律監督以及社會監督等有機聯合的社會保障體系之下,各職能部門協力推行社保基金的監督管理工作。
首先,由全國各地社保經辦機構構建一個社保基金內控制度,且在每年都進行參保單位養老基金繳費基數的年審工作,盡可能地杜絕參保企業少報、漏報、虛報養老保險基金的現象;其次,搭建一個社保基金異常情況、緊要情況報告平臺,最大程度上減免社保基金在監管過程中會出現的基金風險。
2.自查自監機制已建立
一方面,全國各地社保經辦機構都組建了一個由勞動、財政、地稅、衛生、審計、檢察等部門組成的基金監管領導小組,建立了各社保經辦機構定期自查制度和基金監管制度以及例會制度。另一方面,搭建了社保基金監督檢查平臺。
二、社保基金監管面臨的問題
1.社保基金監管和管理的立法滯后,法律法規體系不夠完善
我國的社保基金的立法缺乏合理的想法,覆蓋不全面,法律效率低,執法機制弱,資金的流失難以避免。
2.社保基金監管機構不統一,監管角色模糊
當前,我國社保基金的監管主體主要有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等,但監管主體缺乏獨立性,監管機構不統一、角色模糊。由于我國并沒有嚴格劃分開社會保障的管理機構和監督機構,地方政府社保部門既是委托人、投資人和資產管理者,與此同時也是監管者,缺乏足夠的行政監管。
3.社保基金機構的基礎管理工作不力
一是社會保障各項業務機構的內部管理機制的建設不完善。
二是信息化建設不完善。社保基金有關系統軟件開發經費不足、應用不統一、資源難以共享,從而導致信息不對口、標準不統一,使社保基金的數據分析準確性差,不利于構建社會保障體系。
三是基金管理人員素質與能力不足。編制少業務多,培訓不足,導致個別工作人員能力不足,工作效率低下,耽誤社保基金工作的開展。
三、進一步提高基金監管工作的對策建設
1.提高思想認識
一是加強社保基金的監管是社會保障體系“生命線”的意識。二是增強基金紀律是社會保障經辦工作“高壓線”的意識。三是增強社保基金的安全是機構管理水平“標志線”的意識。
2.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保基金法律體制
加強社會保障法律的建設,建立和規范社保基金監督管理的基本法律,提高社保基金管理的立法水平,從根本上規范社保基金的監督管理。加快對社保基金法律法規的起草,盡快引入有關規定,把社保基金監管置于法律控制之下,明確有關的法律責任,統一法律法規,以確保社保基金的管理和監督的效果。
3.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明確監管內容,建立專門機構運作
一是完善監管體系,讓社保基金的所有工作有根有據;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機構的監管,做到用制度管理人、錢和事務;進一步加強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和監管,以及社會保險的檢查和勞動保障監察的執法。
二是進一步明確監管內容。首先,關注社保基金的征繳;其次,關注社保基金的管理;再者,關注社保基金的使用。
三是要監管好社保基金,就必須建立專門的機構運作和專業的人員隊伍,配備齊全的專業基金監管人員,落實內部控制制度,保證社保基金安全。
4.加強社保基金機構的基礎管理工作
一是完善社會保障各項業務管理機制的建設,高度重視社保基金體系的構建。社保經辦機構要根據自己的工作特點與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實際需求的內部管理控制制度。
二是加強信息的建設。統一全國社保基金的有關系統軟件,及時更新,做到標準統一、信息統一、資源共享,提高數據精確度。
三是定期的專業培訓以及培養專業人才。對有關工作人員進行素質、知識、技能等的培訓,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單位:威海市環翠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