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主持人樂嘉帶著4歲女兒一起徒步穿越沙漠的事件引發了輿論對于家庭教育的關注和熱議。據悉,在這次穿越甘肅張掖沙漠的活動中,樂嘉4歲的女兒靈兒被要求早上8點到傍晚7點與大人一樣徒步穿越。4天里,靈兒因為步伐小,體力不支,常常掉隊,腿上和腳上起了水泡。盡管如此,樂嘉表示,帶女兒徒步沙漠,是想讓孩子明白,作為一個女孩,這一生必須要學會獨立和堅持。
父母從自身成長、閱歷中獲得的經驗教訓,往往交織著父母對教養孩子的種種迷信。像樂嘉認為,通過身體的磨難就能培養獨立和堅持的品質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種迷信。因為孩子的天性不同,有些孩子與生俱來就具有獨立和堅持的先天傾向性。問題是,如果孩子的天性不是這樣的,磨難就是磨難,折騰就是折騰,與所謂的獨立和堅持品質的培養沒有必然關系。
對于父母來說,想要教養好自己的孩子,那么首先就需要有一個“發現”孩子的心態。孩子雖然是父母精血的結合,但他們的天性與父母可能差異很大甚至截然不同,以父母經驗和直覺的期望來要求,這對孩子的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父母要“發現”自己的孩子是怎樣的人,他(她)隨著年齡增長表現出怎樣不同的天性。根據孩子的天性因勢利導,這樣才能避免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傷害”。所以,人為炮制苦難教育是本末倒置。
——唐映紅(心理學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