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祥
2017年是國家恢復高考制度40周年,在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日子里,作為77、78級考生,特別是河南1978年經擴招進入大學的學子,我的心情尤為激動。
去年,我有幸在武漢拜訪了“建議恢復高考第一人”、91歲的查全性院士。他的講述,把我帶到了那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那年夏天,三起三落、剛剛復出的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全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會議從8月4日起,共開了4天。由于長期受極左路線迫害和兩個凡是的高壓,前兩天,與會學者一直表現得非常拘謹,只敢談一些不涉及敏感的小問題。當會議進行到第三天的時候,與會代表、武漢大學化學系教授查全性終于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地站了起來。他拋開了原來隨大流的發言提綱,冒著極大的政治風險,尖銳地指出了當時高?!巴扑]錄取”招生方式的四大弊端,建議馬上恢復高考。隨后,數學家吳文俊、光學家王大珩、化學家汪猷等在場的幾十位科學家開始接著他的話茬,力薦國務院下大決心,對現行招生制度進行改革。
查教授和專家學者們的發言,石破天驚,舉座震動。當即得到鄧小平的充分肯定,一直擔心冷場的國家科委主任方毅和教育部部長劉西堯跟著也鼓掌擁護,剛從余悸中回過神來的與會三十多位代表熱烈鼓掌:大家共同的心里話總算有人說出來了!真知灼見占了上風,還怕什么!說真話、講實情很快使座談會暢所欲言起來。鄧小平當即拍板,從當年就開始恢復中斷十一年的國家高考制度!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冬季高考。由于國內經濟發展停滯,造成物資短缺,當時高考面臨著500多萬份試卷用紙缺口。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決定:臨時調用印刷《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的紙張來應急,方才使高考得以進行。由于左的框框強力干擾,延遲造成了77、78級學子不同年級卻同在1978年入校的奇觀。新入學的大學生中,最小年齡14歲,最大年齡近40,有不少學子竟比老師年齡還大許多,開學伊始經常鬧出師生難辨的笑話。
那是渴望太久的夢想,那是壓抑太久的信念,那是一個國家重建社會公平與正義的開始。面對這驚天喜訊,已25歲的我,作為兵工部5103廠的職工考生,參加了1977年冬天聚集500多萬考生的考試。落榜后,在對來年是否繼續高考(1978年由于招生條件進一步放寬,考生突破600萬,競爭更加激烈)一直猶豫不決的關鍵時刻,相鄰505車間王技術員“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督促給予我極大的鼓舞,我決心背水一戰!
我是1966年的小學畢業生,十年來,學工、學農、學軍,批資中虛擲時光的我,如今補習高中各門功課談何容易?資料是東拼西湊的;時間只有兩個月;繁重的力工活計使我難以脫身參加輔導班(本來車間配置四個力工,三個走后門都調崗了);再加上團支部工作及車間其他文字工作……在這重重不利條件中,我只有通宵達旦、海綿擠水般突擊復習。高考分數下來了,既非老三屆又非應屆生的我成了我廠職工考生的文科狀元,總分超過了當年鄭州大學的錄取線(300分),從空前規模的600多萬考生中脫穎而出。遺憾的是,我因為核查分數耽誤了時間,此時招生已進入尾聲,河南的高招計劃基本用完,我面臨再一次被拒之門外的尷尬。
轉機發生在不可思議的時候,剛剛調任河南省委第一書記的段君毅同志聽取了高招辦工作匯報,派出廖秘書到考生中間傾聽大齡考生的呼聲和意見。了解到分配給河南的招生指標偏少、錄取比例幾乎百里挑一的情況后,段書記專門赴京,為河南爭取了擴招指標,從而使當年總分在300分以上的考生均被擴招錄取。加上已錄取的,1978年河南高招新生人數突破萬人。他們集十一年之大成,都有一個響當當的名字——77、78級,走上工作崗位很快緩解了國家人才十年斷層的危機,大都成為了各條戰線的精英。
四十年白駒過隙,今天生活的日新月異,更讓人懷念當初的來之不易。銘記這段歷史,是我們77、78級的責任,祝愿祖國明天更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