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格聯
(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人民醫院急診科,廣州 511400)
集束化急診救治流程在基層醫院心力衰竭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馮格聯
(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人民醫院急診科,廣州 511400)
目的探討集束化急診救治流程在基層醫院心力衰竭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60例心力衰竭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觀察組30例實施集束化急診救治流程治療;對照組30例實施常規急診治療方案治療。比較2組急診室治療時間、氣短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及氣管插管率、病死率,觀察2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動脈血氧分壓(PaO2)、收縮壓(SBP)及呼吸(RR)等指標的變化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后SaO2、PaO2與RR指標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急診室治療時間、氣短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及氣管插管率、病死率均較對照組明顯減少(P<0.05)。結論在基層醫院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療中應用集束化急診救治流程,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相關臨床指標情況,縮短急診室治療時間、氣短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降低氣管插管率和病死率。
集束化; 急診救治流程;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主要是指由于心肌梗死、炎癥、心肌病、心肌收縮力降低或心臟血流動力負荷過重等因素所導致的心肌損傷,引發患者心肌結構和功能出現顯著變化,致使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1-2]。心力衰竭一旦急性發作,會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必須實施臨床緊急搶救,急診救治流程與患者的搶救效果與預后密切相關[3]。為此,筆者采用對比研究方法探討集束化急診救治流程在基層醫院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3年7月至2016年8月番禺區石樓鎮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制定的《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診斷標準[4],排除合并重癥肺炎、肝腎功能衰竭及其他臟器嚴重慢性病變等,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將6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觀察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44~77歲,平均(62.4±3.5)歲;原發病有冠心病14例,高血壓性心臟病8例,風濕性心臟病5例,擴張型心臟病3例。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43~78歲,平均(62.6±3.8)歲;原發病有冠心病13例,高血壓性心臟病9例,風濕性心臟病6例,擴張型心臟病2例。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原發病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根據患者的病情,結合《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予以強心、擴管、利尿及應用其他血管活性藥物的常規急診治療方案。觀察組患者實施集束化急診救治流程進行治療,具體內容包括:1)調整患者體位,使其保持平臥,頭和下肢均抬高30° 左右;2)監測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確保2 h內患者SaO2多達94%以上,予以鼻導管或面罩吸氧20 min 后,患者動脈血氧飽和度仍低于90%,則實施CPAP無創機械通氣治療,起始參數設置為0.490 kPa,每5 min升高0.098~0.196 kPa,調節至合適的參數指標,維持40%~50%的吸氧濃度,6~8 mL·kg-1的潮氣量,對于持續應用一段時間后仍伴有呼吸困難或無法耐受的患者則實施氣管插管治療;3)建立起靜脈通道,靜脈注射嗎啡3~5 mg,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與情緒反應,必要時重復注射以有效鎮靜;4)應用洋地黃苷、地高辛或西地蘭等強心苷藥物,發揮正性肌力、降低交感神經活性的作用,或予以多巴酚丁胺等兒茶酚胺類藥物,靜脈注射起始劑量為2~3 μg·kg-1·min-1,根據血液動力學監測情況逐漸增至15~20 μg·kg-1·min-1,糾正心律失常,確保2 h內快速房顫心室率調節至110次·min-1,針對心動過緩者還可采取臨時起搏進行干預;5)正確應用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等強效利尿劑,減輕心臟前后負荷,改善急性血流動力學紊亂,確保2 h內收縮壓(SBP)控制在110~140 mmHg(1 mmHg=0.133 kPa)水平,平均動脈壓達到75 mmHg以上;6)對于合并急性冠脈綜合征等患者密切關注臨床體征,實施急診PCI治療。
比較2組急診室治療時間、氣短緩解時間、住院時間及氣管插管率、病死率,觀察2組治療前后SaO2、動脈血氧分壓(PaO2)、SBP及呼吸(RR)等指標的變化情況。
觀察組治療后SaO2、PaO2與RR指標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后SB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急診室治療時間、氣短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見表2。
觀察組氣管插管4例(13.33%)、病死2例(6.67%),對照組氣管插管11例(36.67%)、病死8例(26.89%),觀察組氣管插管率、病死率均較對照組明顯減少(χ2=4.356、4.320,P=0.037、0.038)。


組別nSaO2/%PaO2p/mmHgSBPp/mmHgRRf/(次·min-1)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3067.3±5.197.4±1.5161.8±14.2125.6±8.757.4±6.189.6±7.939.1±6.918.7±4.2對照組3066.8±5.490.2±3.7162.3±15.4138.7±9.556.9±6.592.5±8.638.8±7.229.3±6.6t0.3699.8780.1315.5700.3071.3600.1657.421P0.7140.0000.8960.0000.7600.1790.8700.000


組別n急診室治療時間t/h氣短緩解時間t/h住院時間t/d觀察組302.54±0.364.95±0.6812.40±2.70對照組304.10±0.797.24±0.9016.20±3.30t9.84211.1194.881P0.0000.0000.000
急性心力衰竭(AHF)往往在原有心衰的基礎上出現急性加重或突然發病,造成肺循環壓力明顯升高、心排血量驟降、周圍循環阻力顯著增加,引起急性肺淤血、肺水腫、伴器官組織灌注不足及心源性休克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5-6]。AHF是基層醫院急診救治中最常見的心血管危重癥之一,具有一定的氣管插管與院內死亡風險,也是當前臨床亟需解決的難點問題[7-8]。集束化急診救治流程作為新型的急診治療方案,強調搶救執行的流程性、操作性與目標性,對于提高急診救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9-1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后SaO2、PaO2與RR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應用集束化急診救治流程可以有效地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相關臨床指標;同時,觀察組急診室治療時間、氣短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皆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應用集束化急診救治流程治療的救治效率更高,可以更加迅速地控制患者病情,縮短急診室治療時間、氣短緩解時間及住院時間,在促進患者康復的同時,也顯著地降低了住院時間與費用,節約了醫療資源,臨床應用價值凸顯。另外,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氣管插管率和病死率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肯定了集束化急診救治流程在基層醫院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臨床治療療效。
[1] 孫紅,黃灶妹.集束化綜合護理模式對預防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4,19(9):85-86.
[2] 李莉.集束化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h內對患者預后效果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5,18(8):742-744.
[3] 陳堅,劉平,伍君,等.急診集束化治療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療效及對心肺功能的影響[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6,44(1):54-56.
[4]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急性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0,38(3):195-208.
[5] 劉玥,馬曉昌,陳可冀,等.心力衰竭防治領域的進展與思考[J].醫學研究雜志,2015,44(8):6-8.
[6] 鄭剛.心力衰竭臨床特征分型研究的現狀[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8(11):1224-1226.
[7] 李華,張勁松,陳彥,等.急診室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病因分析[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6,11(4):367-369.
[8] 楊艷玲.急性心力衰竭入院時收縮壓與短期預后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23(3):271-272.
[9] 張新超.急性心力衰竭臨床診斷和治療的若干進展[J].中國急救醫學,2013,33(3):205-209.
[10] 盛燚,陳涵泳,吳龍川,等.急診集束化治療急性心力衰竭對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11):1787-1788.
2017-01-26
R541.6
A
1009-8194(2017)09-0013-02
10.13764/j.cnki.lcsy.2017.09.006
(責任編輯:況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