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華
(韶關市中心血站成分科,廣東 韶關 512026)
中速、變速和高速離心方法對制備洗滌紅細胞質量的效果對比
黃艷華
(韶關市中心血站成分科,廣東 韶關 512026)
目的觀察不同離心方法對制備洗滌紅細胞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經無償獻血收集的懸浮紅細胞36袋(ALT>40 U·L-1),隨機分為中速、變速、高速3組,每組12袋。采用人工三聯袋生理鹽水洗滌法,分別以不同離心速度制備洗滌紅細胞,制備完畢后檢測其紅細胞回收率、白細胞清除率、血漿蛋白清除率及血紅蛋白含量、上清蛋白質含量和溶血率。結果3組洗滌紅細胞的紅細胞回收率、血漿蛋白清除率、上清蛋白質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中速組洗滌紅細胞的白細胞清除率、血紅蛋白含量及溶血率指標明顯優于變速組與高速組(P<0.05)。結論在滿足洗滌紅細胞制備標準的情況下,采用中速離心方法制備的洗滌紅細胞質量較高。
離心方法; 洗滌紅細胞; 白細胞清除率; 效果對比
洗滌紅細胞是指健康全血去除全部血漿與90%白細胞及血小板,是外科常用的成分輸血制品,臨床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高鉀血癥及對血漿蛋白過敏的患者[1]。近年來隨著血液制備技術的不斷提高,洗滌紅細胞在臨床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受到了臨床醫生的高度認可。2001年版的洗滌紅細胞制備國標[2]為紅細胞回收率≥70%,白細胞清除率≥80%,血漿蛋白清除率≥98%;隨著臨床上對洗滌紅細胞的要求越來越高,舊版的3種要求已不合時宜,2012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新版《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3]中對于洗滌紅細胞制備的要求為血紅蛋白含量≥36 g、上清蛋白質含量<1.0 g、溶血率<紅細胞總量的0.8%和無菌生長。在制備過程中,離心速度為影響洗滌紅細胞質量的關鍵因素,本研究對采用3種不同離心速度制備的洗滌紅細胞進行檢測分析,旨在為制定科學、有效的制備方法提供客觀依據。
韶關市中心血站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經無償獻血收集的外觀正常、血袋無破損,2~6 ℃保存期在3~4 d 的懸浮紅細胞36袋,均為2 U·袋-1,ALT>40 U·L-1;500 mL生理鹽水和500 mL 生理鹽水洗滌聯袋(上海輸血技術有限公司)。
無菌接合機(型號:902880/compodak,廠家:德國費森尤斯公司),SIGMA8K大容量低溫機(河南兄弟儀器設備有限公司),高效熱合機(型號:SE330,廠家:Centron Technologies公司),血細胞計數儀(日本Sysmex Kx-21),邁瑞BS-4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氰化高鐵血紅蛋白吸光度值),752型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光譜儀器有限公司),血漿游離血紅蛋白試劑盒(瑞爾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培養基(南京便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將懸浮紅細胞隨機分為中速、變速和高速3組,每組12袋。將1袋500 mL生理鹽水與懸浮紅細胞使用無菌接管機分別與洗滌聯袋接合,灌入150 mL生理鹽水后混勻離心一次,分出上清液和白膜,擠出上層清液和白膜,重復上述操作進行第2、3次離心,最后加入生理鹽水配成70%體積比的紅細胞懸液,即為洗滌紅細胞懸液。中速組第一次離心速度為3500 r·min-1,溫度4 ℃,持續12 min;第2、3次離心時間為10 min。變速組第一次離心速度為3000 r·min-1,溫度4 ℃,時間12 min;第2、3次離心速度為3800 r·min-1,溫度4 ℃,時間10 min。高速組第一次離心速度為4000 r·min-1,溫度4 ℃,持續10 min;第2、3次離心時間6 min。
制備完畢后嚴格按照《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版)》(國家衛生計生委.國衛醫發〔2015〕95號)采樣并檢測每袋懸混液白細胞總數、紅細胞總數及血漿白蛋白含量,計算紅細胞回收率、白細胞清除率、血漿蛋白清除率;采用血細胞計數儀檢測血紅蛋白含量、生化分析儀檢測上層清蛋白質含量及溶血率。
3組洗滌紅細胞的紅細胞回收率、血漿蛋白清除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中速組洗滌紅細胞的白細胞清除率明顯高于變速組和高速組(P<0.05),見表1。


組別n紅細胞回收率白細胞清除率血漿蛋白清除率中速組1282.43±2.6692.46±1.6899.23±0.46變速組1281.79±2.5887.52±1.44?98.75±0.39高速組1282.56±2.7987.39±1.57?98.94±0.51
*P<0.05與中速組比較。
3組洗滌紅細胞的上清蛋白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中速組血紅蛋白含量及溶血率指標明顯優于其他2組(P<0.05),見表2。


組別n血紅蛋白含量m/g上清蛋白含量m/g溶血率/%中速組1271.63±6.380.72±0.260.43±0.11變速組1261.51±3.94?0.68±0.330.64±0.17?高速組1262.49±4.35?0.71±0.290.62±0.09?
*P<0.05與中速組比較。
洗滌紅細胞的質量要求從原來的針對紅細胞回收率、白細胞及血漿蛋白清除率的要求轉變為針對血液制品本身上來,2012版《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3]的標準實用性更強,但同時也對制備過程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血站常用的洗滌紅細胞方法為全自動機洗和手工洗,由于全自動機洗成本較高,目前尚未廣泛應用[4],本血站多采用手工洗的方式,離心速度在制備過程中對洗滌紅細胞質量起著重要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中速組在白細胞清除率、血紅蛋白含量及溶血率指標明顯優于其他2組,證實了白細胞的清除效果與離心條件有關[5]。由于粒細胞與成熟度低的紅細胞比重較為接近,中速離心條件下,粒細胞可以懸浮在白膜下易于分離。變速條件下,雖然第一次離心可以達到清除白細胞的效果,但由于第2、3次采用的是低速離心,以致白細胞不能夠很好地懸浮在白膜下,而是置于紅細胞上層液中,影響清除與紅細胞的回收。高速離心方式雖然可以達到白細胞懸浮在白膜下,但由于離心速度過快,易導致白細胞呈片狀黏附在血袋壁上,影響去除效果。也有報道[6]指出,離心2次紅細胞回收率高于離心3次,但其白細胞清除率存在達標率低的缺點,所以,國內主流報道仍傾向于離心3次[7]。
綜上所述,在滿足洗滌紅細胞質量標準的情況下,采用中速離心3次的制備方法獲得的洗滌紅細胞質量較優。
[1] 劉妹,鄧小軍,王丹.不同離心方法對制備洗滌紅細胞質量的影響[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6,18(1):56-5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18469-2001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18469-2012全血及成分血質量要求[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4] 徐亮.不同方法制備洗滌紅細胞檢測指標比較思路構建[J].中國民康醫學,2016,28(12):30-31,32.
[5] 紀云鵬,朱紅芹,蔡莉.對洗滌紅細胞質量控制項目刪除白細胞清除率的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10):1044-1045.
[6] 周俊,吳濤,姜瑞民,等.懸浮紅細胞制備洗滌紅細胞不同方式的比較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9):887-888.
[7] 莊運芳.紅細胞保存液混懸洗滌紅細胞的制備及質量控制[J].現代醫院,2016,16(8):1183-1185.
2017-05-09
R457
A
1009-8194(2017)09-0017-02
10.13764/j.cnki.lcsy.2017.09.008
(責任編輯:鐘榮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