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晴 孫 璐 謝雨露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在政府不斷努力解決“三農”問題、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出臺的一項重大惠農政策,自2003年試點以來,成效顯著,得到農民的普遍擁護。本文通過調查河南省濟源市坡頭鎮大莊村的新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開展情況,對新農合實施過程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促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良性發展。
濟源市是河南省新農村合作醫療第一批試點,自03年起就推行新農合政策,參合率以每年平均7個百分點的幅度遞增,在河南省省率先實現了農業人口的全覆蓋。河南省濟源市坡頭鎮大莊村位于坡頭鎮內部,地理位置較為偏僻。全村1300多人,共分為14個大隊。村子整體經濟水平較低,村民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貧富差距較大,而且大隊里的財產很少。全村有300多人外出打工,單純靠務農維持生活的較少。全村參合率高達99%以上,群眾支持率較高。
本次調查以南省濟源市坡頭鎮大莊村為例,探究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施行現狀,希望通過對河南省濟源市大莊村的深入走訪,獲取新農村合作醫療在當地實施情況的第一手資料,掌握當地政府及醫療機構對新農合的統籌情況,切實反映新農村合作醫療在具體實施中存在的優點與不足,并根據所獲得的資料提出具體的可行性建議,促進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完善與提高。
調研對象主要包括大莊村村民、村衛生所醫生、村支書、坡頭鎮衛生院新農合辦公室負責人,并參照了濟源市衛生局、坡頭鎮衛生院的有關信息。我們所用的調研方法有:深度訪談法、觀察法、文獻法、焦點小組等方法。
08年新農合進行了改革,個人交費由10元增至20元,國家、當地財政補貼由20元增至40元,報銷上限由2萬元增至3萬元。這些改革政策在坡頭鎮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在訪談過程中,大莊村村民基本上都知道08年改革的內容,對改革后相關政策的變動也有一定了解。農民從08年以來都改為交納20元,并且年末到衛生所看病劃價金額由8元增至16元。
但是改革中存在村民只了解改革后村民交費、在村衛生所劃價金額的變動,對于國家、地方財政要繳納費用、報銷比例的變動并不了解的情況。醫療機構、政府部門對新農合的政策宣傳的力度較小,鎮新農合辦公室只對住院病人發放傳單,村衛生所只負責收費;農民看到身邊人確實受益,知道新農合是惠民政策,就響應參合,而自身對國家政策改革不主動了解。
個案A
大莊村村民,張金芬、王玉芬
張金芬和王玉芬是大莊村5隊的兩名婦女。王玉芬是一位農民,53歲,夫妻兩人以種田為生,家庭經濟水平中等;張金芬是一位73歲的老人,患白內障和高血壓多年,常年用藥,家境較差,常常因為經濟問題而舍不得用藥。
當我們問大莊村實行了幾次醫療變革,每次變革的內容是什么時,她們回答:“04年以前沒有醫療報銷,花多少錢都要自己拿。04年到08年是每人交10元,村里補貼2元,國家、鎮上交多少不清楚,能報銷40%—60%。現在每人交20元,其他交多少不清楚,不知道報銷比例怎么調整的。”
當我們問如果今年如果沒有報銷,交的20元錢能夠挪用到明年累積使用時,她們回答:“一般20元錢到年底要花,去醫療隊拿藥可以抵20元錢。不知道來年能不能重復使用,因為人總會生點病,所以都去醫療隊買點常用藥。”
當我們問去鎮級以上醫院報銷的程序時,她們回答:“去鎮級以上的醫院報銷,把證件直接交給住院的醫院就行。報銷超過1000元的要拿到市里批準,10元錢的時候是300元以上的允許報,現在交20元報銷的最低標準是多少還不清楚。”
我們發現她們只了解自己日常能用到的相關政策,而對新農合改革缺乏全面認識時,問她們“對新農合改革后的新政策不太了解,不去衛生所詢問一下嗎?”她們笑笑,回答:“村里的人都不問,國家政策已經頒布了,政府不會貪污這點錢,農民比較厚道。”
而當被問到對新農合政策滿意不滿意時,她們回答:“國家政策沒有什么滿意不滿意的,不報也這樣,報了更好些。國家的政策咋樣都是會好一些的。”
參合率的提高是一個逐步的過程。在新農合政策剛開始實施時,大莊村的參合率并不太高。很多農民看到剛出臺的政策,都持觀望態度。隨著新農合的逐步開展,很多參合農民從中受益,這些受惠實例起到了定心丸的作用,越來越多的農民意識到新農合是一個惠民政策,積極參合,09年大莊村的參合率高達99%以上。
但是在高參合率的背后,仍然有少數沒有參加新農合的人。據我們了解,不參合的人主要有兩類:一種是年輕力壯的年輕人,常年在外打工,覺得自身身體條件好,不會生大病,不愿參合;當我們問鎮醫院新農合辦公室值班人員“為什么有少數人不參加新農合”時,值班人員回答:“可能年輕人覺得自己在身體好,很少得大病,不需要。”一種是極為貧困的孤寡老人,實在沒有能力支付20元的費用,而無法參合。在與大莊村14隊的村民劉新道、劉開亮訪談過程中,當我們問他們大莊村的參合率如何時,他們回答:“99%以上的人都參加新農合了。大莊村14隊有一個60多歲的老人楊西平,因為家里窮交不上錢所以沒入。”
在訪談過程中,許多大莊村村民所說的報銷內容中的費用與新農合辦公室人員的回答不一致。對于報銷手續是否繁雜,不僅村民內部的回答不一致,而且導致報銷麻煩的原因,村民與新農合辦公室負責人的解釋也不統一。
村民原芬在接受采訪時說:“報銷最低限度是300元錢,檢查費、醫藥費都不報銷,住院費可以報銷,報銷比率是50%左右,不低。”但是當我們就報銷哪些項目這一問題詢問鎮醫院新農合值班人員時,她的回答與村民給出的答案不同:“醫藥費、檢查費、手術費都能報銷;急救費、車費、一次性用品的費用——比如注射器——等費用不能報銷。”而鎮醫院新農合辦公室的負責人李友芬的答案是:“住院費、檢查費、治療藥物費用都能報銷。新特藥、試用藥不報銷。不在報銷范圍內的藥要與病人簽訂協議。”
至于報銷手續是否繁雜這一問題,村民原芬反映說:“一般是將手續交上去,一個月左右才能拿到錢。有熟人能快一點。辦理出院手續,然后交上費用條,一二十天才能結算。”而當我們問村衛生所醫生報銷程序是否麻煩時,村衛生所醫生回答:“去省級醫院的手續必須直接拿回來到本市或本縣報銷,交到鎮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去市里領取報銷費用;去濟源市的醫院,手續直接給大夫,就能夠報銷。”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醫療機構、政府部門宣傳力度不夠。據新農合辦公室值班人員說,鎮醫院只給來住院的人發宣傳單,不會派專人去各村宣傳;村民自身也不主動了解新農合政策,而是盲目跟從國家政策,糊涂參合。在訪談過程中,我們發現,住院報銷“封頂線”、“分級按比例報銷”、“有些藥品不能報銷”等設置,村民并不清楚。即使是衛生所的醫生,對新農合也缺乏主動了解的態度。當被問及新農合政策還需要哪些改善的時候,衛生所醫生回答說:“國家很重視新農合改革,這都是國家制定的政策,我們不懂,配合就行了。”
雖然大部分村民對于新農合政策都持支持態度,但是部分村民對新農合政策仍有一些意見。村民對新農合的報銷政策意見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報銷的起付線較高,能報銷的錢太少;二,報銷的上限相對于高昂的手術費而言,對家庭的幫助太小;三,新農合報銷多為事后補救而不是事前預防。
村民李友芬反映:“新農合報銷的不夠。鄉、縣一級的都給報銷,但是錢太少。自己得了腎結石,花了100多,因為沒住院不給報銷。只有住院、生大病才能報銷,但是醫療花費主要在平常看病,這部分錢卻很難報銷,而且報銷的起付線高能報銷的錢少,并且在村醫療隊看病不能報銷。”
有的村民認為,新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報銷只能是在手術完成后,交上手術費用等相關材料才能報銷,卻沒能解決有的家庭手術前沒有錢交納手術費、無法及時進行治療的問題。而且由于新農合規定了報銷上限2萬元,(08年改革后上限改為3萬元),對于手術費高昂的家庭來說,報銷的錢相對幫助較小。
個案B
村民張春來,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自家開一個小面粉店,生活拮據,是貧困戶,領政府補助金。妻子患腦出血,為了給妻子做手術家里四處借債,但是還是沒有及時籌夠手術費,妻子第一次腦出血后沒能在病情較輕的時候進行治療,導致第二次腦出血,不僅手術費用增長了數倍,而且由于病情加重、手術不及時,治療效果很不理想。妻子如今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家里也因為四處借債,成了特困戶。
張春來在回憶給妻子治病的曲折經歷時,情緒仍然很激動。他說:“新農合報銷只能在妻子做完手術后報銷,卻不能在動手術前解決沒錢付手術費的問題。況且新農合報銷上限兩萬元,而住院及維持到現在已經花費將近二十萬,報銷的那些錢對于這么大的支出,幫助并不大。新農合報銷這么遲,等給了錢了,自家也成了特困戶了,妻子的病還耽誤了。”他一再向我們提議:“新農合應該能提前報銷才行。”
隨著經濟的穩步增長,適當降低起付線,提高封頂線。準確地測量農民疾病的風險,適當提前報銷相應費用,以免出現沒錢支付手術費無法看病的現象,讓補助金真正能解參合農民的燃眉之急。落實“大病二次補助”政策,在幫助救助對象參加合作醫療的同時,對個人負擔醫療費用過重、難以承擔的部分,應給予適當補助。針對農村貧困人口家庭收入低、生活困難大的實際,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中對農村救助對象應給予更多的政策優惠。通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與醫療救助的協調互補,共同解決貧困農民看病就醫難的突出問題。
在宣傳方式上注意做到集中宣傳和經常性教育相結合,走村進戶把道理講清;把政策宣傳與服務指導相結合,從而增強農民自覺參合的主動性。醫療機構要與村委會加強合作,通過舉辦新農合知識普及講座等方式,讓農民清楚明白新農合政策內容,保障村民能有效地運用政策為自身服務,引導農民加強對新農合運作過程的監督。
“新農合”工作應在政府統一領導下,健全組織,明確職責,由衛生、財政、農業、食品藥監、物價、民政等部門齊抓共管。在具體運作過程中,各部門要協調共進,互相配合,如衛生部門做好新農合的醫療服務;民政部門負責特困戶、五保戶農民的參合資金交納等,從而在各部門之間形成一個高效的工作機構。
總而言之,緩解群眾看病難、吃藥貴,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工程,雖然現在還有以上發現的諸多問題,但新農合實行四五年來也著實給農民帶來不少利益。而新農合在運行當中存在的問題相信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素質的提高,醫療水平的提高而逐漸完善,真正實現廣大農民群眾“看病不難、吃藥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