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經濟舉措。近來,有關醫改的“中國好聲音”不斷傳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城鄉群眾超過13億人、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全國80%以上居民15分鐘內可到達最近醫療點……隨著我國醫改持續深入推進,群眾的幸福“獲得感”不斷增強。
2017年10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醫療聯合體建設進展情況匯報。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各地各部門把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醫聯體建設作為重要抓手,著力創新機制,狠抓政策落實,進一步破解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造福億萬群眾,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
中國醫改成績斐然 惠及13億人
以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向社會提出的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為分水嶺,2009年之后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被稱為新醫改。中國新醫改護航“健康中國”,改革帶來的健康紅利正在惠及全民。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向社會公布《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下面簡稱《意見》)。4月7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這標志著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正式拉開帷幕,即新醫改啟動。
《意見》明確,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2013年8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時提出,“我們將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探索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的中國式解決辦法……致力于實現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
習近平還先后10次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聽取醫改情況匯報,審議醫改重大政策文件,對重大事項作出決策部署。
中央先后出臺50多個醫改重大政策文件,初步搭建起“病有所醫”制度框架,及時總結推廣地方改革經驗,在基礎性、關聯性、標志性改革方面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和突破性進展。
近年來,我國政府對醫療衛生的投入持續增長,居民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連續下降,目前已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全民健康覆蓋目標,即中低收入國家居民個人衛生支出比例不超過30%。
中國已建起一張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覆蓋率達98%,惠及13億人。醫保人均補助標準從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450元,政策范圍內門診和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穩定在50%和75%左右……
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實現整合;全國已有90%以上地區實現醫療救助與醫保一站式結算;31個省份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基本實現各省省內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健康扶貧工程已分類救治貧困患者260多萬人……與此同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提速擴面,以藥補醫機制加快破除。2017年9月底前,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2012年在311個縣(市)啟動試點,2015年,已在全國1977個縣(市)全面推開。
我國優化調整醫療資源布局,80%以上的居民15分鐘內能到達最近醫療點。2016年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22%,慢性病等重點人群簽約率達到38%以上。到2020年,力爭將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全覆蓋。
國家衛生計生委的一項評估顯示,居民和醫務人員對分級診療滿意度分別為85.2%和81.4%,67.9%的居民表示會首選基層就診。為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我國已招收培養全科醫生3.7萬人,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已達20.9萬人。截至今年6月底,全國已有1764家三級醫院牽頭組建了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占全國三級醫院總數的八成;已有321個地級以上城市開展醫聯體建設試點,占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總數的94.7%。
大病保險方面,自2012年開始試點,2015年實現全覆蓋。截至2016年底,大病保險業務累計支付賠款超過300億元(不含后續賠付準備金),個案最高賠付111.6萬元,大病患者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全國平均為70%左右(青海等地達到80%)。
藥品改革也是多點發力,價格虛高趨勢得到控制。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在基層全面實施并向大醫院延伸,取消絕大部分藥品政府定價,對部分專利藥品、獨家生產藥品由國家開展價格談判,首批談判藥品降價50%以上。
保基本、兜底線:構建中國式醫療衛生保障網
重慶,南川區南城街道。
2017年初,深度貧困戶周洪方因病住院,醫藥費花去7500多元。出院時,按照城鄉居民醫保、大病醫保疊加共報銷了5600多元,自付不到2000元。
以“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作為攻堅方向,中國醫改堅持“保基本、兜底線”的方針,將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利益放在心中、扛在肩上。
在地處西部的重慶,約1/3貧困戶因病致貧,不少群眾“病倒一人,拖垮全家”,是扶貧面臨的最大難題。為此,重慶整合醫保、民政等多重資源,建立“城鄉居民醫保+大病補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多項保障銜接,提高了保障水平。
“要不是醫療保險報銷大頭,否則真不知道哪兒去籌這筆醫療費。”周洪方說。
從小山村到大城市,近年來,一張覆蓋全國的醫保網絡逐步成型,成為我國醫改最大的亮點之一:全國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群眾看病安全網更牢固;醫保人均補助標準從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今年的450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醫保向弱勢群體傾斜,體現“救貧困、救急難”的托底功能。
如今,這張保障網的公平性、可及性還在不斷強化:我國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年內實現整合,城鄉居民享受同等待遇;全國已有90%以上地區實現醫療救助與醫保一站式結算,報銷更加便捷;健康扶貧工程已分類救治貧困患者260多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