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領域,我們本期暫且將“經濟價值”擱淺,著重于關注“美學價值”甚至“社會價值”的更高
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
在藝術投資中樹立起一座美術館,讓夢想靜靜安放;
英皇集團董事長楊受成的千金楊諾思
在珠寶投資中踏出生活美學思路;
天使投資人戴軍
主投生活方式類項目,為生活展開更美好的畫卷;
居法華人李凌雁
為我們帶來最實用的奢侈品投資指南。
本期蒞臨的四位投資人都在不同領域中,為我們展示了“享樂其中”的投資過程,還有他們堅定不移地向夢想潛行的信念。
王中軍 楊諾思 戴軍 李凌雁
藝術投資
他從小熱愛繪畫,早年收藏陳逸飛、艾軒等學院派大師的作品,后來也開始涉獵中國當代藝術作品,之后當他自己重新畫畫,喜歡近距離關注印象派的筆觸和技法。他的個人收藏隨著審美而變化。
2016年,這位“娛樂教父”正式介入藝術品投資領域,于是有了保利華誼(上海)國際拍賣。
今年,他在北京建成自己的首個美術館“松”,展陳這20年來的收藏心血也挺立著心中最崇高的人文理想。
王中軍
當代藝術家、藝術品收藏家
華誼兄弟創始人、董事長
王中軍回憶自己近二十年來的收藏之路,他說自己原來都是收藏中國近當代藝術品居多,他早期最喜歡學院派。因為王中軍曾經也是一個藝術生,學院派的藝術家對他影響甚遠。對羅中立、何多苓、艾軒、陳逸飛、陳丹青的每一件作品他都很熟悉,能夠收藏到他們的作品“心情固然激動”,但是人的審美總會有所改變,過了些年當王中軍開始收藏當代藝術的時候,他說“我就覺得這批人色彩很打動我,我就又開始收了一批這樣的東西。我覺得還是有變化的……”王中軍收藏國際藝術品都是這幾年的事,但他總能給予我們超強的記“億”點:2014年11月,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拍賣會上拍得梵·高靜物油畫《雛菊與罌粟花》;2015年5月5日,在紐約蘇富比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會上拍下畢加索作品《盤發髻女子坐像》。2016年,這位中國娛樂文化產業領軍人物正式介入藝術品投資領域。華誼兄弟創投與保利拍賣、天辰時代在上海成立拍賣公司——保利華誼(上海)國際拍賣。2017年,王中軍在北京建成自己的第一個美術館,取名為松美術館。王中軍曾說,“嚴格地說,我并不是一個炒家,對大多數作品,我是一個終極藏家”。在松美術館的首展《從梵高到中國當代藝術》中,便看到他這二十年來的一系列收藏,與此同時,王中軍為我們講述了他與“松”美術館之間的故事。
舊房改造
之所以會有成立美術館的念頭,王中軍說“已經做收藏快二十年了,收藏這么多東西,總得有個地方去放。我建美術館是沒有時間表的,沒有詳細的計劃。建這個美術館,也是很偶然的一個機會有了這樣一個想法。這個地方原來是馬場,當時一年也來不了幾次,這么大的場地,不想讓它荒廢。偶然一個想法,既然一直想做美術館,不如就先在這里做一個嘗試。”但這原本是個馬場,空間的外形和尺寸都受到很大限制,建筑空間已經確定,不能再加大,所以現在美術館基本上是在原來的場地進行的改造。
對于松美術館的空間設計,王中軍邀請了一位“懂自己”的設計師一起合作,他們的個人品味及對美學或者空間的理解都在同一軌道上,在改造過程中王中軍與設計師在點滴溝通中,摸索著前進。“那個時候,我覺得這個美術館,完全沒有成型,不知道未來是什么樣子,也沒有命名。在整個過程中,可以說一氣呵成,第一稿到最后完成,幾乎沒有大的調整。在這個房子上,我們說首先:簡單,所有都是減法,無論是從顏色、從造型、從材料。所以第一稿基本就是完成稿,剩下都是細節調整。當建筑外形有模樣的時候,我們才開始做園林,也幾乎沒有走過彎路。設計師在問我需要什么樣子時,我還沒有想成熟,我覺得時間還夠要先想一想,之后就有了只種松樹的想法。”在園林設計上,王中軍“最早的想法是要有一個老房子,要有一個老牌樓。南方那些古建筑、那些牌樓,幾乎就像一個雕塑一樣,很有儀式感。中國建筑特別禁得起推敲,中國古建是很精準的。”
199棵松的東方藝術感
美術館初建期間,王中軍在一次旅游過程中,驀然被一處松林所打動。“松,是我最喜愛的植物造型,也是中國傳統藝術與精神的化身。松美術館兩千余平米的建筑空間,三十三畝的院落,一百九十九棵松樹的點綴,不敢說它最具規模,但我敢說它最具匠心。”
王中軍說:“原來院子里有法國梧桐之類的樹,但我跟設計師提出要將院子里書時都搬走,只要松樹一種。就是希望只保留綠地和松樹的沖擊力,我個人認為這樣特別東方,特別有視覺沖擊力。”“關于松的數量,也是和朋友聊天過程中,有個朋友建議可以種99棵,因為在中國9是個很好的數字。我就跟園林設計師說找99棵松。我對松書時的要求是越‘怪越好,我想要那種繪畫感。開始放了99棵,但實際效果99棵不成林,之后就變成了199棵,現在美術館的院子整整有199棵松樹。種樹講究疏密關系,就像繪畫一樣。現在看來,我自己是非常滿意。”松美術館“樹立”在機場附近,在松美術館的建造期間,王中軍利用出差之機就會提前出來一小時到工地看一眼。對于松美術館的整體建筑把握,王中軍也像在創作藝術作品,時刻融匯自己的藝術領悟。王中軍感覺松美術館是“基本上從無到有,最后完成時不完美的地方肯定是有的,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個小型美術館,它是非常不錯。”他坦言雖然自己對于運營美術館缺乏經驗,但運營是需要一步一步實現的,如今第一步已經實現到位——“在北京有一個安靜的藝術空間,放了一個非常像美術館的建筑。”
從梵高到中國當代藝術
王中軍最原始的收藏目的是單純的為了家居裝飾,完全憑借自己的喜好與當時的需求感受,比較隨意。他的收藏比較遵循自己的審美取向,不太受別人影響。收藏的喜好是有階段性的,“但收藏給我帶來的樂趣會始終保留在記憶中。”王中軍的收藏過程是沒有規劃的,但此次松美術館首展《從梵高到中國當代藝術》則對他二十年收藏作品進行了梳理。“從梵高到中國當代藝術”,這是跨越時間和地域的一次匯聚。藝術的進程,是傳承與演變的過程,縱觀東西方美術史,他們之間是由迥然不同到融會貫通,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
《從梵高到中國當代藝術》展覽作品以王中軍的精選收藏為主,包括印象派及西方現代藝術、中國現當代藝術和王中軍油畫三大部分。他將印象派視為古典藝術與現當代藝術的過渡,印象派繪畫也是最感動和打動他的,亦是近幾年來他投入最多的;二十世紀中國藝術中,學院派是王中軍較早開始涉足的,羅中立、靳尚誼、何多苓等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曾觸動了無數八十年代中國年輕人,他們深深扎根在當時的社會土壤里;最后是中國當代藝術,也是當下的藝術,是還在不斷被創造的、具有無限可能性的,也是最具互動感的。
安靜地綻放100個美術館
藝術對于王中軍來說,更像一個靜謐的夢想領域,無論工作多忙,他都會留出時間繪畫、看展,也正是如此促成他在京郊建造一個面向所有公眾開放的純粹的藝術空間。關于美術館的展覽方向,王中軍心里有一個不能輕易被“娛樂”的底線,“這個美術館可能不大適合很流行的、大型的裝置,我希望這個美術館是一個非常安靜的藝術空間,更多的是探討學術,西方藝術家也好、東方藝術家也好……”
關于首展和未來展出方向,王中軍先生談到“我希望第一次展時間長一些,當然也希望第二次展出同樣是高質量的,希望有很多學術方面的內容和意義在里面。現在,有許多人來向我推薦展覽。當然做一個大展,需要很多經費與精力。關于將來下一個展覽,我有一個大概的想法,希望做一個中國當代的雕塑展覽。我們的雕塑作品無論在價值上、還是在學術上都被低估了,國外雕塑家像賈科梅蒂等人雕塑的售價很高,但中國當代藝術家的雕塑很少能賣到同等價格。所以我想做對中國當代雕塑有些幫助的展覽,希望在明年或者后年實現。”
“美術館群”,是王中軍后面的另一計劃。他的中短期目標是在全國的大中型城市建造20個美術館;相對長期的目標,是建成100個美術館。中國當代藝術需要美術館這樣的平臺,王中軍希望通過未來遍布全國的美術館,來增進公眾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理解和欣賞,為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帶來推動,為中國藝術教育帶來影響。希望這里吸引的,不僅是收藏家、藝術家,更有大眾的關注,并成為社會的藝術文化聚合地,架起藝術與大眾間的橋梁。此外,剛畢業的年輕藝術家的發展,也是王中軍未來關注并投入精力的方向,近幾年來王中軍對這些青年藝術家給予了很多關注,現在他仍在繼續尋找更多潛力藝術家,尋找可以打動他的作品,為推動中國當代藝術作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Jewellery
珠寶投資
珠寶對于楊諾思來說,不僅僅是她事業的主軸,也是承載著她生命故事的海上船,在執掌英皇珠寶時遇到金融風暴危機,投資收藏珠寶時有偶遇的欣喜,與女兒、丈夫問的最美約定,她還將自己的美學思想融匯入珠寶設計中,折射出獨一無的生活視角,本期,楊諾思給我們帶來溫情脈脈的珠寶投資故事。
楊諾思
香港英皇鐘表珠寶的掌舵人
INVEST FOR BETTER
自楊成先生(楊諾思的爺爺)于一九四二年創立成安記表行,英皇鐘表珠寶一直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時至今日,即使經過七十年,此堅持依然延續。英皇鐘表珠寶的業務發展,始于進口世界名表。時至六十年代,英皇鐘表珠寶為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開始投入設計及生產自家的珠寶首飾。
楊諾思是香港英皇鐘表珠寶的掌舵人,打理家族生意(她爸爸是香港著名商人楊受成)。可是,楊諾思1988年從美國舊金山大學畢業后,到一家美國公司外打了一年工,才回家族公司工作。楊諾思認真地說:“回到公司,爸爸叫我當經理,但我說不,我說不如給我從低做起,因為我知道,以后當我一上到這個位,便不能深入體會基層的工作。我很慶幸自己爭取到由生產部做起的機會,在店鋪做售貨員,那時也接觸得最多,也覺得最有趣,很有滿足感!”楊諾思1998年真正執掌英皇珠寶,但1997年的金融風暴讓企業陷入困境,楊諾思形容她不是由零開始,而是由負數開始,要由頭到尾將公司整頓,雖然辛苦,她卻覺得這是一個難能可貴的經驗。收藏故事
受英皇集團家族企業的影響,楊諾思從小就開始對鐘表珠寶有所接觸。談起第一次萌生收藏珠寶的念頭時,楊諾思說:“記得在二十歲時,我偶然在店里看到一枚鉆石戒指,雖然是很簡單的款式,但它折射出的光芒讓我著迷。于是從那一刻起,我就發自內心地愛上珠寶,并開始收藏珠寶。對我而言,珠寶永遠是女人最好的朋友,沒有什么比擁有一件璀璨奪目的珠寶更開心。”在眾多珠寶種類中,楊諾思偏愛鉆石和翡翠,她認為這種集天地靈氣的玉石類珠寶尤為適合中國人。現在她亦偏愛收藏一些富有時代感和糅合中西文化特點的翡翠,并開始收藏不同顏色的翡翠,如冰玉和紫玉。“每一件翡翠都是獨一無二的,往往代表家傳之寶傳遞幸福的意義,我會好好珍存,將幸福一路承傳下去。”
楊諾思收藏珠寶,不單是為了它本身的價值或升值空間,事實上她更看中這件珠寶與她有沒有緣分。“收藏珍貴珠寶并不是一定要挑選最優質、價值最高的種類,它背后的故事以及與它相遇的契機更有意義。除了保值傳承,收藏珠寶更是一種生活品味。”珠寶為楊諾思的家人留下閃爍的珍藏故事,例如“丈夫送給我的黃鉆項鏈,由我自己設計,由丈夫在婚禮上為我戴上,這是一件讓我充滿甜蜜回憶的收藏品。”另外,楊諾思從女兒出生開始便為她準備嫁妝。楊諾思現在每一年都會為女兒選購一顆鉆石,兩卡或三卡鉆石作為項鏈中間主石,“希望她將來出嫁時可以拼制成一條項鏈送給她。這份珍貴的收藏,希望為她日后鋪出一條閃閃發亮的人生道路,將會是我收藏過程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收藏珠寶不僅為楊諾思帶來珍貴的情感價值,也讓她更加全面細致地了解各類珠寶的不同特質,還有寶石的質量、工匠的手藝、對設計團隊的創意有了更高要求。楊諾思一直堅持每一件英皇珠寶都必須盡善盡美,她希望英皇珠寶成為“完美”的代名詞。多年珠寶收藏的習慣,讓楊諾思經常接觸到各類美好的珠寶,于是她渴望能將自己對珠寶、對美學的情感傳達給大眾,今年以楊諾思本人名字命名的LAtelier Cindy Yeung高級珠寶系列也由此而誕生。
為了充實自己的閱歷,楊諾思會不斷到訪世界各地,發掘新事物,開闊自己的眼界,開拓新靈感。透過接觸各種不同的工藝,當中的所見所學啟發楊諾思從更多角度欣賞珠寶,令她得以更充分發掘每顆寶石的獨特性。“珠寶不單是一件飾物,每一件珠寶背后都代表一份祝福、一份承諾、甚至是一個個傳頌萬世的傳奇故事。所以我認為每一件珠寶都是充滿情感的完美藝術品,這也讓我能融入感情、以不同的視角去鑒賞珠寶。”楊諾思也會參加各種珠寶鑒賞的學術交流,與同業人士溝通學習,提升自身的專業鑒賞能力。隨著人生歷練的增長,多年收藏珠寶的經歷讓楊諾思有了更多靈感,對美的事物也更加敏感,甚至讓她的人生態度也變得更加積極向上。
投資建議
楊諾思總會接觸到許多不同特色類型的珠寶首飾,但她坦言“遇到心頭愛并不容易,一旦遇上了,便非收藏不可”。有一次她在外地參加珠寶展,遇到一枚藍寶石指環,完全被它的皇室貴族氣質所吸引。這枚共40卡的藍寶石指環給人典雅高貴的感覺,絕對是楊諾思一見鐘情的款式。雖然當時她身旁的朋友都說價格有點高昂,但她再三考慮下仍是買下來,并放于英皇珠寶旗艦店讓人欣賞。數年后,楊諾思遇到一位資深寶石收藏家,他說當年楊諾思選購的藍寶石指環的顏色飽和深湛,絕對是一件珍品。“對我來說,高級珠寶的價值在于寶石的稀有度、在于背后的故事,更在于珠寶的歷史價值,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都可以是天價。”
因此,楊諾思奉勸我們在投資珠寶時,不能只看市場價值的回報,一定要“是自己喜歡的。任何讓你心動的珠寶都是‘珍貴的。”其次,物以稀為貴。要綜合衡量珠寶首飾的質量和工藝。只有兩者并重的珠寶才是值得投資和收藏的。對一些剛開始收藏投資珠寶的人來說,楊諾思會比較建議入手經過打磨的天然鉆石,而重量起碼在1克拉以上,但不一定需要選購D Color的鉆石,高晰就足夠。近年來,投資彩鉆成為一種趨勢,但主要投資無色鉆石的趨勢依然存在。購買鉆石時,要注意有寶石證書。而且,良好手工亦十分重要,因鉆石在切割處理過程中,表面容易形成裂縫或損壞。收藏珍貴珠寶不一定挑選最優質、價值最高昂的種類,它背后的故事和與自己的緣份更有意義,令你更欣賞它的每個細節、工藝和材質,除了保值傳承,也是一種生活品味。珠寶投資是一個長線市場,鉆石需要時間來增值,楊諾思建議購買自己喜歡的鉆石,把它制作成珠寶,可以佩戴之余,亦可一邊作投資,在這樣等待鉆石增值的同時,亦可以享受它給你帶來的情感價值。
折射光芒的生活美學
隨著人生不同的經歷和多年來對珠寶的堅持,以及每次到訪世界各地的細節觀察與體會,激發靈感,而且特別鐘情各種美學藝術事物,對楊諾思來說,“每個生活上遇到的情節,無論是大自然的意境、世界各地的傳統工藝甚至是街頭藝術創作,都能在我腦海中構思成一幕幕美麗的畫面,打造成充滿情感的珠寶作品,觸動心靈。”英皇珠寶LAtelier Cindy Yeung高級珠寶系列制作過程中,楊諾思與團隊一直全程投入,用心挑選最優質的寶石用料,“每一顆寶石都是獨一無二的,找出其最佳的折射角度進行切割,以最合適的方法鑲嵌,配合設計營造出最佳效果。我對每件產品的設計都力求完美,運用細膩的線條,展現珠寶美態。”每個生產工序都精雕細琢,追求完美,讓每顆寶石在最佳位置發光發亮,打造品牌獨特的珠寶美學。
Business Angel
風險投資
演員、歌手、主持人、作家、天使投資人,戴軍玩轉了不同領域,但他的信念始終不變——創造健康良性的生活同時更帶來精神享受。2014年,他投資“連咖啡”正式進入投資圈。僅二年時間,如今“連咖啡”每天的銷量超過兩萬杯,是僅次于星巴克和COSTA,在中國銷量排名第三的線上咖啡。戴軍用親身行動證明了王江的預測:他是個很好的投資人。但這枚樂活族,在天使投資之路上依然圍繞生活,愛生活。
戴軍
演員、歌手、主持人、作家天使投資人
INVEST FOR BETTER LIFE
長年在外旅行,又酷愛研究世界各地的美食,戴軍是一個愛吃愛玩愛生活也懂生活的人。他曾說在投資的時候,他更關注這個項目能不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改變和提高。所以從2014年進入投資領域:連咖啡、單車娛樂、Ciao蔬叔、防微盾、大鯤環保科技等,這些生活方式類的項目都在致力于解決我們生活中的痛點。其中連咖啡是一個線上咖啡項目,旨在讓咖啡進入更多的生活場景;Ciao蔬叔創造了一種新的種植方法,讓更多的人在即使沒有一畝三分地的情況下也能吃到自己種的蔬菜;單車娛樂——一個電影和演唱會一站式票務平臺APP;防微盾和大鯤環保科技也都是為解決建筑環保問題的項目。在此基礎上他提出消費升級的概念,希望給更多人傳遞更美好的生活。
只幫忙不添亂的天使投資人
2014年戴軍結束為期半年的國外旅行,沒有回來繼續主持節目而是在李靜的介紹下認識了天使投資人王江(投資了UC瀏覽器、美團網、e代駕等十多個創業公司)。當時王江把自己操盤的項目拿出來問他愿不愿意做天使投資人,戴軍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事實上那會兒他對天使投資人這個概念完全不了解,王江對他干脆的態度更是給了兩種極端的預測:“第一,你可能是個很好的投資人,因為你憑直覺投資;第二,你可能是個很糟糕的投資人,因為你沒有判斷力。”但戴軍笑言:“未來可能我會有自己的甄選,但是目前對于我來說,靜姐和你都是我覺得非常靠譜的人,和靠譜的人做靠譜的事情,這沒什么需要考慮的。”就是在這種覺得靠譜的情況下,戴軍投了“連咖啡”。現在“連咖啡”每天的銷量超過兩萬杯,是僅次于星巴克和COSTA在中國銷量排名第三的線上咖啡。戴軍用親身行動證明了王江的第一種預測:他是個很好的投資人。
回想起剛進入投資圈,戴軍說王江給了他兩個非常深刻的培訓“第一:你要知道做一個天使投資人,投資一個項目,就當是打水漂,有一天,你看到它的那個基數在慢慢變大,這就是你的回報,但是如果有一天,這個項目沒有了,那你這個錢就當是買了一個基金或者股票,賠了也就賠了;第二:作為一個天使投資人,一定要只幫忙不添亂。”什么是只幫忙不添亂?現在市場也有很多好的天使投資人,他們投了某個項目后,會一直給這個創業者很多壓力,經常會盤問項目進展,融資情況,甚至指導創業者應該要怎么怎么去做,戴軍覺得這其實就是在添亂。投資連咖啡時他把身邊所有的資源都盤起來推這個項目,一直到今天連咖啡推進的數額那么快,他也從來沒有跟他的團隊說什么時候上市,沒有給他們施加過任何壓力。戴軍坦言:“我也并不缺這個錢,所以他們走的每一步我希望都是快樂的。”后來投資ciao蔬叔,他也是找了很多朋友的資源把這個項目放在類似于每日優鮮這樣的平臺去銷售,從而幫他們走量。對創業者來說天使投資是他們的第一輪融資,從創業有這個項目一直到前十八個月是他們最困難的時候,這個時候投資人要做的就是扶植,要在不添亂的情況下給大量的資源。所以對戴軍來說投資一個項目他更關注自己能做什么,“如果幫不到別人,就不會去投”。一直到現在許多項目陸陸續續找他,因為他們覺得戴軍這個天使投資人不光是投錢,而且可以給他們帶來很多資源,這樣一來也可以把有用的項目整合起來一起做,對此戴軍都表示“我只幫忙,不添亂。”
商業定位與選人眼光
戴軍最早和朋友合作開了西班牙、墨西哥餐廳,現在這兩家餐廳在北京大眾點評上都是五星,西班牙餐廳的人均消費(不包含酒水)更是高達500元以上。對戴軍來說這個投資是成功的。但是也因為這次成功的投資,緊接著就有幾個朋友想找他投資一個川菜館,當時他覺得也沒多少錢,就跟朋友一起投了。事實上戴軍本身對重口味偏油的菜系就比較抗拒,對整個項目也沒有多少關心,結果做到后來就做不下去了。“這對我來說,算是買了一個教訓吧,有些東西不是朋友說大家一起玩一下,挺好玩的,不能投這樣的項目。”包括后來很多娛樂圈的明星找他咨詢投資某個項目時,他都會讓他們先發來看一下,做一個前期的判定。“有些明星比如說投資一個火鍋店,結果不到兩個月關了,這種我見太多了。我說你本身在娛樂圈也是一個比較大腕的明星,每次和人說我那個火鍋店要不要去坐一下?天天都是一身的火鍋味道,你愿意嗎?但是你要說今天在我自己的西班牙餐廳,開一個包間,陪朋友吃飯然后喝點酒這是OK的。”類似這樣的定位判斷他會跟很多人說。包括之前在2015全球創新者大會暨APEC青年創業家峰會上被問到關于大學生創業,戴軍也表示他其實并不是特別支持還在讀的大學生草率創業。在他看來現在很多大學生創業,是被一些職場電視節目推波助瀾的,但其實創業真的是一件急不來的事兒。
在做天使投資人的這些年間,戴軍從過濾海量投資項目的過程中,逐漸鍛煉出精準的商業嗅覺,另外,他還有“五分鐘洞察人心的能力”。此前在娛樂圈的工作經驗,還有他對于心理學的愛好,他曾經寫過五年多的情感專欄,出了三本情感書籍:《食色男女》《心情男女》和《該不該在一起》,使得他可以從各個角度觀察創業者。從項目的商業判斷到創業者的品性,都難逃戴軍的火眼金睛。
空氣污染 生活痛中之痛
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天涯與海角,而是站在北京街頭牽著你的手卻看不到你的臉。面對北京霧霾,戴軍只能飛走。飛去東京、大阪,慢慢在那邊認識一些當地的好朋友,接觸了很多環保科技產品。為了把這些環保科技產品引進中國,他自己注冊了一個公司,把國內做的比較好的一些去甲醛,去苯的產品和日本、美國的整合起來搞科研。如今,他很自信地說在去甲醛方面國內還沒有任何一個公司可以和他們比肩。投資也好,自己注冊公司也好,戴軍做的都是生活方式類項目,以期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痛點。但是他告訴我們更深層的生活痛點,很多時候是因為宣傳做的不夠。河南安陽,一個蓋了鋼鐵廠的千年古都,在它的上風口,緊挨著邯鄲又是一個鋼鐵廠。在那里一般冬天的PM2.5都在300-500之間,爆表是很正常的。但是這樣的環境下,也幾乎看不到有人戴口罩。從安陽回來,戴軍做了幾臺大能量清風機送給公司一個安陽同事的父母,然而同事過年回家發現父母一次都沒開過,原因是這個東西很耗電,他們覺得大家都這樣,死不了。前年他和一個北京的科學家跑了一百多個學校去測甲醛,結果沒有一個達標。他說:“不用他們來找我治理,但是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生活在一個什么樣的環境里。”太多這樣的案例,讓戴軍覺得既可悲又痛心,同時也讓他觸動很大。所以下一步他覺得要開始慢慢關注家庭,關注學校的環境質量,目前他們也已經幫助許多上海的學校裝好空氣凈化設備,戴軍表示“這些地方都是抵抗力最弱的人,真的是要給他們做好防護”。
戴軍的自主品牌“防微盾”,使他成為娛樂圈明星環保科技第一人。防微盾可以放置在家里的死角和防護盲區,讓更多的孕婦和小孩兒遠離空氣污染的傷害。另外,戴軍還成立大鯤環保科技公司,專門做去甲醛去苯處理的工程。小至家居,大至學校、辦公樓、工廠,戴軍都希望以自己的力量為我們營造更安全的空氣環境。難以退休
想與大家繼續分享生活
當我們問到投資理想的時候,戴軍很坦然地說自己其實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理想。到了這個年紀,生活閱歷以及資產積累到一定程度,他覺得自己是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做一些錦上添花的事情。李靜曾經說他是一個極盡享樂的人,從2013年辭職去旅游到現在每個月他都還有十天時間是在國外游歷人生。他喜歡做飯,把家里廚房和飯廳打通,宅在家的時候基本都待在廚房研究美食。拍《青春旅社》只要有人說,軍哥我餓了,他就會馬上去做,戴軍笑言“到后面我不在哪棟,哪棟就垮掉了,因為沒有人弄吃的。”他熱愛藝術,為了看安藤忠雄的設計展,會在結束工作之后第一時間飛過去。但是當我們問到他會不會做藝術收藏的時候,他卻說“好的東西放在家里我覺得不公平”。他說自己特別欣賞偶像張愛玲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壞的東西我不會去沾,但是好的東西我也不碰。”他是作家,喜歡讀書,寫字。最近正在計劃做一個讀書會的節目,想把自己看過的書通過視頻音頻告訴大家。
戴軍很忙,忙著旅行、做飯、讀書、投資,也忙著生活。他有一個公眾號,公眾號的名字就叫戴軍。在這個公眾號里,有戴軍住過的酒店,喝過的雞湯,看過的藝術展。基本上這些一千多個字的推送都是他自己寫的。微博剛出來的時候他在上面發的一些段子,被受封為“段王爺”。“段王爺”最近在清邁買了塊地,打算把那塊地上的老宅子改造成咖啡廳,明年還會加蓋一個小型民宿,民宿的每個房間都帶一個露天游泳池。游歷那么多國家,戴軍尊重每個地方的傳統和本色,例如清邁是藍調風格,那么他就會把藍調風格做到極致,而不會把京都、大阪的風格搬過去。
談到未來,他說本來想四十歲以后退休的,但是現在看來退休是一件很難的事了。現在他就是希望自己作為一個平臺,或者是一個出口,告訴大家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或者有什么新奇的玩藝,通過他可以帶大家一起去感受。創造健康良性的生活同時更帶來一些精神享受。
Luxury
奢侈品投資
留法10年
法國歐萊雅集團和瑞士歷峰集團的工作經歷讓她踏入了奢侈品國際營銷領域。在尋找法國小眾品牌并且為品牌制定營銷戰略時她既鐘情于新興品牌充滿朝氣的獨特生命力又陶醉在Vintage古董時尚單品濃郁的故事感中。Lingyan LI GALLOUN,李凌雁,她是年輕時尚的法國華裔女孩,也是一位專業奢侈品投資管理人。
奢侈品投資管理對她來說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動靜結合的生活體驗。
李凌雁
Lingyan LI GALLOUN
法國奢侈品投資管理人
沃爾岡·拉茨勒在他的《奢侈帶來富足》一書中這樣定義奢侈:“奢侈是一種整體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會認為是奢華的生活方式,大多由產品或服務決定。”在國際中奢侈品的概念是“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范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它們拒大眾消費者千里之外,“夢寐以求,少數擁有”是它們讓人望洋興嘆的特點。
但隨著經濟的加速發展,奢侈品已不再是金字塔尖上階層的專享。中產新階層也逐漸形成奢侈品投資領域的新興消費特點。正如李凌雁所說,隨著奢侈品市場的數字化、全球化、普及化,奢侈品的概念也在逐級分層,已經變得不再那么“標簽化”,而是一種帶著特定記憶的體驗品。“比如一個拿到她第一份獎金的年輕白領下定決心走進LV獎勵自己一個包包,可能對于她更有意義的記憶點是‘給自己第一份獎勵而不是‘買了一只LV包包。”如今購買奢侈品,從某種程度上講其實是在尋找一種歸屬感和群體認同感,消費者在希望彰顯個性的同時又希望這份個性能夠得到某一個特定群體的認同。
奢侈品投資是對未來預測的挑戰
2015年碩士畢業于法國圖爾高等管理商學院Escem奢侈品市場營銷與創新專業。李凌雁表示自己在奢侈品投資這一行還是個新人,她的投資方向更多時候是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雖然更喜歡箱包和高級成衣,但如果真正要考慮到投資,她還是會選擇珠寶首飾和腕表類單品。
對李凌雁來說,奢侈品投資不僅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更有一種對未來預測的挑戰。除了奢侈品本身帶來的關于時尚、藝術、文化的不同感受和體驗,李凌雁更著迷于它背后的設計故事。“即使最終并沒有促成對某一個單品的投資,但在一家馬黑區街頭的設計師showroom,站在落地窗前欣賞那些精美的作品,聽著設計師將他的故事娓娓道來的某個巴黎午后會讓我尤為回味。”在她看來奢侈品不僅是時尚的推動者,也是多元文化與藝術的表達者,傳達對某種文化和價值的態度。但與此同時奢侈品又因其“物以稀為貴”的特點,真正具有收藏價值的限量款或者名人佩戴款的單品并不好找。“很多時候不只是資金或者資源的問題,即使都具備,拍賣方也不一定愿意交出單品。”她提到自己有朋友做vintage珠寶,她們針對特定的圈子提供一個有質量的買賣平臺,經常會碰到賣方因為擔心暴露身份不愿上傳照片希望買方到指定地點看實物的情況。“如此一來,整個交易過程就會被拖得比較長,雙方的信任感也需要時間建立。”李凌雁感嘆道“這其實也是一個特定的小圈子,需要時間的沉淀。”另一方面,由于現在整個奢侈品市場都在走“快時尚”的節奏,使得一些常年不變的經典款和數量稀少的限量款越來越少被追捧,從而失去它們的“收藏”價值。從品牌投資的角度來看,這對于投入資金和市場趨勢的把控都有風險,因此投資人需要對品牌有很深的信任以及相當的遠見。
讓奢侈品知道“我懂你”
作為少數人可以擁有的物品或者享受的服務,奢侈品很多時候是一種顯赫的象征,代表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身份。它看起來是一個很小很專的領域,但其實從大方向來說奢侈品投資和整個經濟文化時局,消費者市場動態息息相關;說小了它就是一個匠人作品。李凌雁認為購買奢侈品更多的意義還是在于個人享樂。“其實大部分奢侈品都是消費品,如果為了保值,買一個包包回來為了減少損壞也不怎么用,放在柜子里供著也挺可惜的。”她坦言自己在購買時也是以個人喜愛程度為第一衡量標準,“畢竟我也會想時常能夠用得上。”從這點出發,喜歡一個品牌背后的故事,愛上一款產品的工藝和設計,享受一場私定的服務……都是我們不惜花重金也要滿足內心小歡愉的理由。
但真正考慮到投資,除了平時多留意拍賣行或者vintage店的信息,接觸專家級懂行人的指引也是非常必要的。她建議一開始還是從經典的款式入手,因為“安全性能”高,價格比較穩定,保值基本沒有問題。例如一個Chanel2.55黑色小羊皮或小牛皮,一個黑色或者橘色牛皮紙的愛馬仕鉑金包都是安全的選擇。如果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就可以嘗試從價格穩定的經典安全款式漸漸轉向有一定風險的但是收藏價值高的特色款。但是如果一個本身工藝品質不佳,只是具有紀念性質,純粹靠被炒熱的單品一般來說不會有增值甚至是保值性。從接觸過眾多包包和腕表類單品的投資中,李凌雁坦率地說:“當然是越限量越好。”包包類:愛馬仕Birkin、LadyDior、Givenchy Antigona、Fendi Baguette等等,這些款式里除了經典顏色外一些特別系列或限量系列都是尤為值得購買的。再比如腕表類:Omega1957年出的Speedmasterprofessional,這款“月球之表”曾經被戴在阿波羅11號宇航員的手腕上邁上月球,如今它依然是NASA的合作伙伴,該系列的第一代Omega 321更是最具有價值的。“真正可能增值的,一定是稀有的,高品相的。”愛馬仕一個特別色彩的鱷魚皮或者鴕鳥皮,LV一個走秀款,Chanel一個七八十年代的保存完好的琉璃首飾,omega一款復古祖母綠寶石鑲鉆女士表……“這些量少而且品相高的款式價格昂貴,自然存在一定風險,但是也有可能得到更大的回報。”事實上投資本來就是一件風險與回報并存的事情,而且大多數時候是以正比關系并存!
投資藝術的匠心之路
留法近10年,李凌雁對法國奢侈品投資市場有非常深的洞察力,她坦言與中國相比,法國奢侈品投資市場要成熟得多。但近幾年受經濟、政治等各種問題影響,整體上也比較疲軟。為了迎合千禧一代的年輕目標客群,各個品牌都在整合銷售渠道、擴大數字化宣傳、換新產品線以及定制更多的個性化服務等等。“法國作為全球奢侈品大頭,也一直在危機中掙扎、改進。”
雖然沒有法國奢侈品市場成熟,但當下中國消費者在奢侈品上的花費已經超出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整個奢侈品投資市場也在趨于理性,進入良性發展。作為新興市場消費者,中國是整個奢侈品市場的發展動力。作為在巴黎的中國人,李凌雁當然也在時刻關注著中國市場。她坦言“目前對于年輕一代的消費者而言,奢侈品的概念在逐漸弱化,他們更傾向于發掘小眾的,有著強烈的本土文化色彩的,個性的設計師小品牌,強調的是一種極為精致的品質概念。”
談到未來,李凌雁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在這個領域摸索,成為大家口中所說的“大牛”。對她而言奢侈品這個行業帶給她最大的改變,其實是一種“動靜結合”的生活體驗。“可能上午還在和各種品牌談市場策略,研討產品開發趨勢,談中國市場怎么做,談電商微信;下午就在街頭拐角處的café翻閱資料,刷刷資訊,喝咖啡,觀察行人。”她既喜歡那種強度大密度高的工作節奏,又特別享受忙里偷閑的這種小情調。“這就像一種良性循環,停下來的時候給全身充滿電,下一次奔跑才能更有力量。”作為職業奢侈品投資管理人,她像匠人一樣在不斷探尋那些經過時間沉淀的作品,然后又用商人睿利的眼光把他們推向市場,陶醉在作品帶來的藝術享受之余又要隨時應對市場的挑戰和變化,藝術家的感知力和商人的靈活思維讓她于大流中行走自如。
買保值名表的四大準則
包包、珠寶、名表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青睞的領域,本期,以名表領域為例,李凌雁用奢侈品投資管理人的商業思維給我們帶來幾點詳細的投資建議。
1.品牌 品牌名氣高代表多人認識,而歷史較悠久及多品牌故事的才有價,再加上名牌效應,追求的人自然較多,直接影響供求問題。而根據坊間行情,近幾年最保值的品牌當然要數Panerai、Rolex及Patek Philippe了。
2.數量 人人都想要的款式,自然多人爭,承接力較強,如稀有或限量、甚至停產的Panerai,每只也限量幾百至幾千,因為供求關系,價格自然長期處於一定的位置,即使不升價,也不至跌價。
3.內外兼備 款式設計當然都是購物的首要考慮條件,手表亦然。近年流行大表面,受歡迎程度大大提高,這才令Panerai突然人氣急升。而內指機芯,若機芯是自家制,質量會較有保證,以至價格也較為穩定,如Patek Philippe以復雜機芯聞名于世,外形簡潔且加大了直徑,是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4.物料 陶瓷是近年較新較值錢的物料,但不等於每只陶瓷腕表都能保值,若中價品牌推出有型的陶瓷表,則回到品牌的知名度問題,影響保值潛力。而Panerai及IWC是少有出黑色陶瓷表的貴價品牌,極受歡迎的黑色更是令它們保值的主要原因,所以它倆于眾品牌中最為吃香。
第1位
Paneral Luminor Base Logo
轉手交易,多次加價
玩Panerai的腕表,一是多人佩戴的款式如PAM005、PAM111等,轉手交易,經多次加價后,被八折回收或會跟買價平手;一是超限量、甚至已停產的款式,于拍賣會的拍賣價會直接影響其價值,連帶復刻版也升值,而PAM360則限量300只,黃色夜光字其實是復刻款式,加上90年代的舊logo及搶手黑陶瓷,簡直是可一不可再,只配給paneraisti.com的會員。其實paneraisti.com是一個全球性的討論區,有大量有關品牌的資訊,甚至乎買賣價,好讓Pan仔迷做好research才動手,而這討論區全靠一批粉絲運作,去年剛好成立10周年,于是推出它作紀念,更配給有貢獻的會員,據說香港也有會員獲得配給。
第2位
Panerai Radiomir COmpOSite Marina Militare 8 Gironi
每個款都是限量
Panerai的成功之處是marketing strategy,每個款都是限量,百多只至千多只不等,且要訂才有貨,再加上大表流行,使品牌風頭一時無兩。但其實這情況只于亞洲出現,品牌的家鄉意大利反而很少人戴,亦難于易手。于香港的話,愈舊的款式就愈有炒價。PAM339因為刻有舊時的MILITARE字眼,意指官方軍表,只出現于60-70年代意大利海軍專用的款式,而現在已禁用,所以非常難得。雖然限量1,500只,不需配給,但屬于VIP item,即要大量買下不值錢的非VIP item才能成為VIP,然后才有資格購買,況且現在已很難找到或訂到新表,可說是有錢也買不到,惟有向二手市場入手,故二手價比市價還高。此表的另一賣點是八日鏈,上一次鏈行8日,比一般的42小時多行4天多,加上47mm巨無霸表面及深潛100米的功能,難怪這么搶手!
第3位
Patek Philippe World Time
拍賣會寵兒
以制作復雜表起家的Patek Philippe,取得多項技術專利,其中World Time是其代表作之一,1930年首次推出名為World Time腕表,備有兩枚可旋動的顯示盤,能特快調校世界時間,可恒常及同步展示24個時區的時間,震撼全球。時至今日,已成為拍賣場上的寵兒,成交價屢創新高,雖然非限量,但價格依然高企於33萬多。這自家制的世界時間機芯已獲得專利,用上鉑金表殼,復雜得來表身薄薄的,而表面更由原來的37mm增至39.5mm,迎合大眾愛大表的口味,所以交易率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