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巖
摘 要:汽車自發明創造以來,就不斷地刷新著速度的極限,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汽車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并在日常生活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消費者對于汽車的性能與外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市場上汽車或威風霸氣、或飄逸靈動的外形的影響下,對于汽車覆蓋件的精度、品質的追求也不斷提高。隨著汽車覆蓋件模具的不斷發展進步,解決了諸多汽車覆蓋件的精度、面品難題;而側圍外板B柱開裂問題,無論是從前期的圖紙開發,還是后期交付使用,都一直是困擾模具工作者的一個難題。本文針對側圍外板B柱開裂問題,根據自身的工作經驗以及業界同仁的交流心得,總結了幾項整改對策。
關鍵詞:汽車覆蓋件 側圍外板 開裂
一、側圍B柱開裂的種類
側圍外板B柱區域,零件型面由復雜的空間曲面組成,成形時板料各部分的變形狀態極為復雜,不同的壓邊力、模具狀態和工藝參數下,材料變形及失效方式存在較大差別,因此成為側圍外板零件最容易出現開裂的區域。由于此處變形復雜, 常規的調模手段難以改好,成為側圍外板零件成形的技術難點。
由于側圍外板圓角區域形狀及變形規律的復雜性,單純采用試驗研究和理論解析方法,難以準確有效的解決實際生產問題。本文先分析該區域產生開裂的現象,以及開裂部位走料方向以及受力方向,最終提出整改對策。
1、橫向開裂
B柱處整體筋槽鎖料過死,板料流動困難,形成開裂。此類情況容易處置,故本文不作分析。
2、縱向開裂
通常發生在模具調試和材料切換過程中, 在一些批量穩定生產過程中也時有發生。裂紋由材料外緣向內擴展,嚴重時裂入零件修邊線以內,如圖1.2所示,未經發現流到后序焊裝工序,嚴重的會導致整個車身整體報廢。
二、B柱開裂的走料與受力分析
如圖3所示,A、D、E區域在成型過程中向B、C區域要料,故B、C區域板料
向A、D兩側流動,B、C處收兩側的拉力,且通過網格分析,B、C區域板料基本不會向B柱的拐角流動,因此,出現開裂。
三、整改方案
根據分析結果,結合工作經驗及團隊的討論,得出三種整改方案。
1、優化落料毛坯形狀
由上述仿真分析和網格實驗分析可知,B柱區域產生開裂是由圓弧邊部材料產 生切向撕裂造成。所以可以通過改變圓弧形狀改變這些區域的變形狀態,減小切向撕裂風險。
優化側圍外板零件B柱區域的落料形狀, 將弧形落料刀向內移動,對該區域板料形狀進行調整后,能減小開裂風險。具體移動尺寸需經過CAE分析后決定,尤其是B柱上部,需要兼顧上邊梁部位面品,故具體毛坯形狀變化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嘗試后再確定。
2、優化拉延筋約束阻力
如圖3,在A、D區域對應部位增加副筋,以約束A、D區域向B、C區域要料,或者增加A、D區域對應部位筋的高度,增加此部位板料流動阻力,以減輕B、C區域板料的切向撕扯。
3、增加儲料、送料包
如圖3,在B、C區域對應的筋槽外側增加工藝鼓包進行儲料、送料,加快B、C區域的板料流動,緩解此部位受切向撕扯時的巨大走料壓力。
總結:上述分析以及對策雖然能解決實際側圍外板交付、使用、生產過程中的B柱開裂問題,但并不是長久之計,隨著科技的發展,工藝的進步,相信,諸如B柱開裂此類問題都會在圖紙開發設計階段得到完美的規避與解決。
參考文獻
[1] 鐘志華,李光耀,薄板沖壓成形過程的計算機仿真與應用[M],(第1版).北 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1-62.
[2] 王義林,鄭金橋,李志剛,汽車覆蓋件沖壓工藝方案優化設計評價模型研究[J],機械科學與技術,2006,25(2):181-183.
[3] 陳新平,汪承璞,一種預測左半部成形極限圖的簡單方法[J],金屬成形工藝,2000:18(4):4-6.
[4] 陳新平,蔣浩民,汽車鋼板脹形區成形極限圖的預測與驗證[J],金屬成形工藝,2003:
21(6):86-88.
[5] 徐國艷,施法中,板料沖壓成形毛料計算方法研究進展[J],鍛壓技術,2001:26(4):14-16.
[6] 那景新,柳玉起,曹穎et,油底殼一次拉延的計算機仿真與實驗驗證[J],中國機械工程,2000:11(6):675-678.
[7] 汪銳,羅亞軍,鄭曉丹et,復雜零件多道次拉深成形的計算機仿真[J],塑性工程學報,2001:8(2):17-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