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睿
隨著勞動力價格上升,中國正加速研發人工智能,以求提高工廠生產效率。紡織服裝企業的智能制造已有企業在嘗試,從研發生產到終端產品均有案例。
技術助推生產力飛躍
中國晨風集團是最為典型的一例。晨風創建于1967年,作為日本迅銷公司旗下品牌優衣庫的主要代工,是以服裝生產加工為主,涵蓋全產業鏈的企業。最近在位于常州市的服裝廠裝置了吊掛系統。該廠一個月能生產130萬件襯衫,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利用這一新型系統,每個吊架由吊在天花板上的圓軌引導,圍繞流水線自動運轉縫紉襯衫。吊掛機會停在縫制襯衫某處,在負責某道工序的工人開始工作后繼續圍繞圓軌運行,直至完成整個項目。
約有50臺紡織機及其相關操作員圍繞在圓軌周圍。由傳感器確定每個操作員的運作速度,并把襯衫輸送給操作員。各步驟的復雜程度、工人的技術和經驗各異,這使每個步驟完成的時間也會不同。服裝廠職工稱,未采用新型裝配系統前,要記錄裝配流程中47個步驟的進展十分困難。若特殊步驟延誤,就將拖延整條流水線生產進度,而這一新型系統將生產效率提高了15%。
由于成效顯著,這家中國公司決定在未來兩年里,向國內9家工廠約200條生產線引入這一系統。到2020年,該公司襯衫的月產量將從目前的600萬件增至1000萬件。晨風集團計劃從2013—2018財政年度投入20億元人民幣,啟用人工智能后效率倍增。
多維度發力智能制造
中國公司引發的變化并不限于此,實際上各類中國紡織服裝自動化的流程都在推進中,而這家公司僅僅是一個自動化的先例。他們的這套系統有利于大幅削減每項步驟所需的勞動力,原先要幾個操作員才能完成的任務,現在只需一個。董事長高德康指出,公司正考慮將一些生產轉移至越南和其他海外地區。目前,這家公司20%的生產線已實現了完全智能化和自動化,他們希望在未來幾年內將自動化率再提高50%~60%。自動化中的潛力應用包括裁布機和充絨機。該公司還將引進機器人做搬運,節省倉儲和運輸中的勞動力成本。
紡織服裝業智能制造發展迅速,主要表現在研發設計智能化、生產工藝智能化、終端產品智能化以及服務智能化等方面。近日,記者從賽迪智庫獲悉,隨著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不斷推進,當前對于紡織服裝產業而言,智能制造已成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
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化
日本貿易振興會認為,中國紡織服裝工業的智能化程度遠高于印度,這不僅是因為中國的勞動力價格逐步提高,更在于中國紡織大軍的素質要高于印度,并且中國紡織服裝原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而今出現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化的趨勢。2016年中國工人人均月薪約為400美元,是越南人均工資的2倍,是孟加拉工人的4倍。西方媒體普遍認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預計還將上漲10%以上。這一情況促使某些服裝制造商不得不將生產線轉移至東南亞地區的同時加速實現紡織服裝工業的智能化。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發布的數據,2015年中國服裝出口額達1750億美元,約占全球服裝出口總額的40%,這一數據比上一年減少了6%,正是由于新興國家,如孟加拉國、柬埔寨和越南的發貨量增加。毫無疑問,中國紡織服裝再次飛躍已成定局。
(據國際英文網《時尚世界》http://www.fashionatingworld.com/new1-2/chinese-companies-automating-factories-to-boost-efficiency最新資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