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雪梅
[摘要]現有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普遍存在業務單一、僅為項目和貸款設立、缺少資源整合、轄區外業務擴展能力差、資產盈利能力差、持續經營能力不足的情況。而目前我國的經濟建設已經逐步走向了新常態的發展進程中,因此,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頒布后,在經濟新常態下深化國有企業綜合改革也就意味著地方政府投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成為必然。本文將探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升級路徑選擇。
[關鍵詞]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轉型升級
一、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與政府的關系
處理好投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關系,責任的劃分一定要明確,投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最好能夠從政府實體向市場實體方面轉化,進一步將政府融資的行動中脫離,強化企業信用,項目融資時,做到財政不擔保,平臺公司之間不擔保,突出單個項目的運營作用,逐步弱化政府信用:恢復平臺公司作為一般企業的市場法人主體地位,成為能夠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主經營的擁有自主經營管理權的法人實體。建立符合市場化要求的公司治理體系,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應遵循“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原則,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規范公司治理,加強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制度建設,形成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公司治理結構主要從法人治理、戰略規劃、組織架構、人力資源等配套體制改革等方面加以實現。
(一)法人治理結構設計
以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政事分開、政社分開為原則,規范各級平臺的法人治理,建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營層四權分立的架構,完善各層級高層領導分工與議事規則,建立專業委員會決策機制與風險防控機制:對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理層的人員配置及調整策略提出相應方案。圍繞董事會、監事會、各委員會成員配置規則提出針對性的方案,政府以出資人的名義履行股東職責。
(二)公司發展戰略與業務布局研究
對各級平臺公司所涉及的相關產業和項目進行梳理、盤點和分析,結合xx縣乃至海口市、海南省的未來城市或者某個區域建設投資規劃,對重點業務布局進行規劃:探索項目運營管理模式(非單純的融資模式)。同時,對整體戰略思路、重點舉措進行研究,形成符合未來城市或者某個區域建設投資規劃的發展戰略。
(三)組織與運營機制轉型設計
基于平臺公司的總體定位和發展規劃,以業務流程驅動設計組織轉型之路,合理劃分資源統籌、投融資管理、項目經營等職能,明確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及下屬公司內部各層級的勞動組織方式,基于業務特點與管理模式,科學設計組織架構。
(四)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搭建
綜合考慮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現有薪酬管理體系以及市場化運行下薪酬水平和方式,對內部員工薪酬管理制度、薪酬水平等進行重新梳理與設計,以市場化為導向進行整體薪酬定位:建立政府對平臺公司的經營考核與領導班子考核體系:建立平臺公司對下屬業務單元的經營考核與管理層考核,以及對項目的投資收益考核與監控,在此基礎上,建立各級參控股子公司、分公司、事業部的經營監控機制。
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應走向市場,突出主業,形成核心競爭力
走向市場,參與市場競爭是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轉型的必由之路,要從依賴政府的思想轉變為用市場的觀點思考、決策、實施經營管理活動,在實踐中逐步走向市場,逐步過渡為一般的市場化企業。要根據自身資產特點,突出主業,做強主業,做專主業,以主業為目標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建立全新的經營模式和管控模式,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競爭能力。
三、開創新的融資渠道,引入社會閑散資金,緩解資金壓力
鑒于平臺公司產生的特殊背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是城市化建設的主要承擔者之一,仍然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傳統單一的“銀行貸款一土地增值收益償債”的融資模式問題凸顯。要解決資金問題,一方面,平臺公司應努力開創新的融資渠道,加強運用資本市場提供的IPO、企業債券、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以及產業投資基金等,對經營管理較好的企業可擇機上市,實現資產證券化。另一方面,可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根據不同性質的項目,逐步引入社會資金積極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如TOT、BOT和PPP等模式,不僅可緩解政府資金壓力,還可促進地方平臺公司加快轉型改革的步伐。逐步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建設成為支出政府從事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寄籌資、投資、建設、管理功能一體化的平臺,同時,逐步建立資源與資金、投資與項目、舉債與償債相匹配的良性動作機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