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需要”指引水運發展方向
十九大報告提出“美好生活需要”而不是“美好生活需求”,這里面其實隱含了一個意思:是“需要”而不是“需求”,表明未來人們的需求發生變化,不存在“求”的概念,而是反過來,由生產方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提升服務來“求”消費者購買。如果有好的產品和服務,就能夠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需求不再是剛性需求,很可能是非物質層面的高層次需求。消費者只是“要”而不再“求”,需要生產者轉換傳統的生產和服務理念,才能讓消費者“欲罷不能”。在水運發展方面,消費方式和需求也在發生著一系列變化,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水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正日益突出,亟待新的方向指引。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與美好生活需要相對應,水運業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表現在:
改革開放以來,圍繞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水運業以服務貨運為主,經歷了瓶頸約束、初步緩解、基本適應、適度超前乃至產能結構性過剩的發展階段。與此相對應,水上客運呈現出兩次回升的態勢。建國以來,水運客運量不斷提升,到1989年達到3.9億人次的頂峰后一路向下,于2003年到達1.7億人次的最低點,其后又呈現不斷增長的態勢,2015年已經恢復到了2.7億人次。在這樣的水上客運市場中,單純運輸意義上的水上客運量不會有很大的起色,而與休閑旅游相對接的郵輪和內河游輪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以沿海港口出發的國際郵輪為例,從2006年到2016年,以45%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爆發式增長,并達到了226萬人次的規模。
中國人過去常常被冠以“無錢無閑”的人群,近些年中國人變成了“有錢無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候即將到來,必將會有部分人用錢換閑,主動選擇錢與閑之間的恰當匹配,由此產生了休閑旅游的需求。與水運相關的休閑旅游包括郵輪、內河游輪、游艇、帆船等水上休閑活動。與這些水上休閑旅游不斷增長相對應的,則是相應船舶、港口以及配套設施供給不足。沿海國際郵輪在碼頭供給上總體實現了適度超前,但是本土郵輪公司尚處于起步期,郵輪供應等配套服務能力亟待提升。內河游輪、游艇、帆船等船舶和設施水平尚處于較為滯后狀態。更為重要的是,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是針對貨運而建立起來的,亟需補齊相應的法律法規短板。
在水上客運領域,作為基礎服務的輪渡、客船等發展較為充分,部分航線的高速客船以及更好設施設備的客船發展尚不平衡。
在內河游輪領域,雖然已經有少數公司實現了游輪船舶的現代化,但是大多數游輪的發展水平還趕不上時代的要求,尤其是碼頭基礎設施、岸上服務配套及旅游產品開發尚不平衡。
在城市濱江游領域,相應的船舶尚停留在城市旅游觀光游的階段,船舶狀況差,相關服務差,與歐美國家的城市觀光游船有較大差距,高端休閑游的船舶和產品還比較欠缺。同時,由于市場準入和價格受到較為嚴格的管控,企業新增豪華船舶運力以及提升服務檔次的愿望難以實現。不同價格、不同服務檔次的濱江游并行發展,才會有市場的繁榮,并且與水上高端需求相契合。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和需求結構的變化,經濟社會對冷鏈物流需求巨大,這不僅包括新鮮的瓜果蔬菜,還包括海鮮水產品、醫藥藥品、血液和化工原料等。冷鏈物流行業一方面能夠幫助延長物品的保鮮周期,提高物品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還可以為這些物品創造最佳的儲存環境,避免各項安全事故的發生。據中物聯冷鏈委2016年12月統計預測,2016年全國冷鏈物流市場需求將達到2200億元,同比增長22.3%。冷鏈物流的需求已經顯現,但相應的基礎設施和服務發展尚不充分。
新時代消費者的消費特征體現為個性化,“小規模多批次”運輸對水運這樣一種規模經濟效應更為突出的運輸方式是一種打擊。個性化的需求同時還意味著運輸的時效性不斷提升,這對于水運這樣天然具有時效性缺陷的運輸方式產生了負面影響。水運行業長期以來通過不斷推進船舶大型化為經濟社會提供更為低價的服務。但是,由于消費需求的個性化逐步彰顯,很多時候,低價并不能夠取勝,滿足需求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個性化服務往往是高端服務,需要補齊相應的短板。水上探險、水上商務會議、水上婚慶等個性化的新興服務發展尚不充分。
長期以來,由于各種運輸方式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分屬不同部門,使得各種運輸方式的協同并不充分,多式聯運在中國的發展相對滯后,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中國海鐵聯運集裝箱比重不到2%,這雖然與我國的產業布局密切相關,但也反映了水運與鐵路銜接不暢。尤其是,港航領域往往是大型企業,很難放低身段為客戶提供具有個性化的供應鏈服務,使得客戶的供應鏈效率在現有的市場條件下很難提升,繼而影響到了這些客戶對其終端消費者的服務效能。
長期以來,船員在水上的工作條件十分艱苦,長期不能上岸也影響這個群體與經濟社會的互動。過去,跑船的工資相對較高,可以吸引有志之士做船員,但是當船上風險越來越小的時候,船員與岸上工作的工資差異在不斷縮小,進而引發船員短缺的現象。智慧水運能夠有效地降低水上航行的風險,減少水運對船員的需求,是新時期解決船員短缺、提升水運效率的途徑。機器對人的替代,讓更多的人上岸從事相對輕松的工作,正是美好生活需要對水運業提出的要求。目前,無人船的研發正在開展,自動化碼頭也在推進,但是發展得還很不充分。
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逐步走向富裕的中國人,對水上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水上安全的發展還很不充分,近幾年長江內河游船以及天津港爆發的安全事故表明了新時期水運安全發展還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相應的制度構建和體制機制還需與時俱進,進而實現水運的安全發展。同時,水運領域的綠色發展盡管已經全面展開,但還未形成企業的主動行動。海運還在為節約成本而將燃料油作為動力,郵輪這樣的高端領域也未能有所改變,繼而形成了對郵輪污染的口誅筆伐。
沿海的國際郵輪已經看到了快速增長的態勢,長江內河游輪的增長受諸多因素影響尚處于快速增長的前夜,游艇業的相關發展還需要“美麗中國”、“青山綠水”的相關舉措和行動來推動,水運業融入水上休閑旅游大有可為。這一方面需要基礎設施的匹配,比如郵輪、內河游輪、游艇等水上休閑旅游的船舶,供船舶停靠的碼頭設施及后方空間,還需要相關制度的匹配,比如在船舶建造、本土郵輪公司、船舶供應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及政策傾斜。航運企業的轉型升級可以以郵輪為突破口,部分港口貨運碼頭的結構性過剩也可以通過構建服務人的設施而找到新的增長點。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提出,供應鏈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質量和效率為目標,以整合資源為手段,實現產品設計、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過程高效協同的組織形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供應鏈已發展到與互聯網、物聯網深度融合的智慧供應鏈新階段。綜合運輸體系是從交通運輸的視角來看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協同,而供應鏈的視角則是從用戶來看產品生產的各環節如何協同,其中蘊含了各種運輸方式的匹配。在智慧供應鏈中,水運將有效發揮其比較優勢,并通過信息系統的協同實現生產的全過程優化,水運雖然具有時效性的天然缺陷,但卻可能通過運輸組織的優化,“該快的快,該慢的慢”,可以實現水路運輸過程的倉儲功能,從而為用戶產生價值。
一方面,要建立水上冷鏈物流的體系。自“十二五”以來,水上運輸和港口領域的節能減排成效顯著,諸多指標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但是,新時代人民大眾對美好生活需要,需要更多的冷鏈物流匹配,這勢必提升單位運輸的能耗水平。過去幾年在比較中國港口與日本港口單位能耗的時候,發現日本港口單位能耗比中國港口的單位能耗高不少,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日本人消費冷鮮食品的比重很高,進而推高了港口的單位能耗。因此,在對港口節能減排的評價體系中,需要與時俱進,把社會大眾需求升級的因素考慮進去,進而給出更為客觀的評價。近幾年,順豐、圓通、中國郵政、中遠等相繼進入冷鏈物流市場,鐵總和各地鐵路局更是開通多條線路的冷鏈班列,未來還將有更多的傳統物流企業分羹冷鏈市場,他們有龐大的基礎網絡和設施,有雄厚的資金,有大量的人才,必將對今后的冷鏈物流市場格局產生影響。
第二方面,建設活體牲畜運輸的體系。傳統水上貨運供需失衡已經經歷了幾年時間,近一年來供需狀況雖有好轉,但仍然沒有長遠的支撐,需要航運企業轉型升級,找到新的突破口,活體牲畜運輸就是一個發展方向。由大連船舶重工集團船務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船船務)改裝建造的6400平方米大型牲畜運輸船“長和”輪10日在遼寧大連命名交付。該船一次可裝載運輸約5000頭牛或16000頭羊,是由一艘660TEU集裝箱運輸船改裝而來,在原船基礎上增加8層半圍欄甲板,重約1600噸,項目是中國首個具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牲畜運輸船。
智慧水運,既包含船舶的智慧化,也包括航道的智慧化,還包括港口的智慧化,甚至還包括支持保障體系的智慧化。2017年5月19日,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深入推進水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方案(2017~2020年)》中的“調結構”中,提出“推進‘互聯網+’水運應用”,這是智慧水運的基礎。諸多航運電商正在市場中探索智慧水運的新路徑,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困難。智慧水運的發展,需要一個鼓勵創新的開放環境,讓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有機會去探索去實踐,進而逐步推動相關領域的制度創新與時俱進。
“美麗中國”的愿景要求水運業在節能減排上有所作為,排放控制區的劃定以及方案的不斷推進,將極大地改善水運的社會形象,水運的節能減排成效也將因為國際海上組織有關低硫油政策的推進得到改變。在綠色發展方面,已經有企業開始行動,地中海郵輪2016年宣布重金打造4艘“世界級”新船,能最多承載5400人,并且全部用LNG作動力。嘉年華集團曾在Meyer Werft和Meyer Turku為旗下的愛達郵輪(AIDA Cruises)和歌詩達郵輪(Costa Cruises)分別各訂造了2艘LNG動力郵輪。這2家郵輪公司都將于2019年接收其中的首艘船舶。今年一季度,嘉年華集團又與這兩家船廠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將建造3艘18萬噸左右、可以搭載5200名乘客、完全由液化天然氣(LNG)驅動的豪華郵輪。同時,小康社會需要一個安全發展的環境,這一方面要求水運從業人員的安全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時也需要水上休閑旅游活動能夠提供更為安全的服務,同時還需要救助打撈體系更加完備,實現在更為廣闊的空間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