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聯合常規抗感染治療重癥肺部感染效果觀察
李玲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目的探討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聯合常規抗感染治療在重癥肺部感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收治的81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n=40)接受常規抗感染干預,觀察組(n=41)接受纖維支氣管鏡吸痰+常規抗感染干預,比較兩組療效及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積(FEV1)、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超敏C反應蛋白(hs-CRP)變化情況,并統計生活質量(QOL)評分。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85.37%(35/41),高于對照組的65.00%(26/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48 h觀察組血清hs-CRP、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FVC及FEV1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1周觀察組QO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結合常規抗感染治療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效果顯著。
重癥肺部感染;纖維支氣管鏡;肺功能
重癥肺部感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危急重癥,若未及時控制感染或干預不當,極易誘發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造成患者死亡。患者氣道被肺內病灶炎癥分泌物堵塞,導致其排痰困難,致使黏液分泌物及炎癥因子沉積于肺組織內,機體被有毒物質持續刺激,進而誘發炎癥反應。清除感染灶部位的痰液及炎性分泌物,疏通氣道,控制感染為其主要治療措施,常規治療可有效控制感染,但其對炎癥狀態改善不大,患者肺功能恢復不理想。研究顯示纖維支氣管鏡吸痰可于可視狀態下徹底清除病灶處分泌物,改善呼吸道感染或全身感染癥狀,促進患者肺功能恢復[1]。本研究選取81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通過分組對比,探討常規抗感染結合纖維支氣管鏡吸痰在重癥肺部感染中的應用價值。
1.1一般對象選取駐馬店市中心醫院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81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組。對照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齡為30~70歲,平均(55.30±7.80)歲;觀察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齡為33~68歲,平均(56.40±7.70)歲。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將床頭抬高(約45°),拍背并輔助患者翻身(每間隔2 h/次),進行平喘祛痰、鎮靜退熱等治療,依據痰液藥敏實驗采用針對性抗生素治療,給予其糖皮質激素(小劑量),小潮氣量機械通氣氧療,保持病房內溫濕度適宜。觀察組于以上基礎上行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行仰臥位,嚴密監測血氧飽和度及心電圖,纖維支氣管鏡(上海澳華光電內窺鏡有限公司,ABF-6)經鹽酸丁卡因潤滑后通過口咽通氣道置入,對大氣道、左右支氣管葉、段支氣管等進行觀察,清除分泌物,生理鹽水(10~20 ml)于痰液洗凈后緩慢注入,采用負壓吸引,盡可能吸凈殘留痰液。反復操作3次(每次≤30 min),控制生理鹽水總量為100 ml。
1.3觀察指標①統計對比兩組治療效果。氣促、咳痰、咳嗽等癥狀無改善,血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等無改善為無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血氧分壓上升>10 mm Hg或恢復正常,二氧化碳分壓下降>10 mm Hg或恢復正常為有效[2]。②統計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48 h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積(FEV1)變化情況;于治療前后采集5 ml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IL-6及hs-CRP水平。③依據生活質量評定量表(QOL)評估對比兩組治療后1周生活質量,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3]。

2.1治療效果觀察組無效6例、有效35例,治療有效率為85.37%(35/41);對照組無效14例、有效26例,治療有效率為65.00%(26/40)。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16,P=0.034)。
2.2肺功能及炎癥狀態相比于對照組,治療后48 h觀察組血清hs-CRP、IL-6水平較低,FVC及FEV1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功能及炎癥狀態各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48 h比較,bP<0.05。
2.3QOL評分治療后1周觀察組QOL評分為(87.50±4.20)分,高于對照組的(68.60±4.1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0.344,P=0.000)。
重癥肺部感染是以肺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征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常伴有全身嚴重感染癥狀,血液循環中炎癥介質分泌異常為病情遷延難愈的關鍵環節。大量釋放的炎癥介質積聚于病灶,導致支氣管及氣管受損,纖毛轉運功能降低;此外黏液分泌增加、排出受阻,氣道被分泌物阻塞,造成反復感染,加重肺功能損害,加劇病情惡化,形成惡性循環[4]。故尋找一種科學、有效的干預方案,抑制促炎性介質釋放,緩解炎癥反應,對改善氣促等癥狀,促進肺功能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常規抗感染治療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感染,但存在局部病灶藥物濃度不足的缺點。研究指出在常規抗感染治療的同時加用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效果顯著,可抑制全身炎癥反應。纖維支氣管鏡吸痰可通過支氣管鏡將抗菌藥物注射入病變處,提升局部病灶抗感染藥物濃度,發揮最佳抗感染效果;其所用纖維支氣管鏡為可視化肺內檢查工具,兼具檢查與治療雙重功能,視野范圍廣,利于醫師準確觀察評估病變部位及病變處阻塞情況,有助于痰液及分泌物更徹底的吸取,從而解除氣道阻塞,改善換氣及通氣功能;相比于常規方法,其可對黏稠部位進行稀釋后再吸取,盡可能清除病變處分泌物,同時其可通過刺激病變部位周圍黏膜,促進患者咳嗽,幫助排痰,有助于肺功能恢復。
綜上,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與常規抗感染聯合應用于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效果顯著,可改善其炎癥狀態,促進肺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1] 俞彩娣.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治療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2):2774.
[2] 路宇峰.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治療對腦卒中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8):774.
[3] 白桂紅.纖維支氣管鏡吸痰灌洗治療呼吸重癥監護室肺部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4,42(8):47.
[4] 陳書文,纖維支氣管鏡吸痰治療對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呼吸狀態與炎性應激的影響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22):5122.
R 563.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22.043
2017-09-26)